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470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2-13

浅议基层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如何在“四个新”上下功夫

□吴 硕

  如何履行好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前提。在基层政协工作实践中,相对其它两个职能民主监督职能有效发挥,是基层政协工作短板。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为基层政协有效发挥民主监督职能提供坚强有力保障,结合基层政协工作,通过对《意见》学习和理解,我们认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进入新时代进程中,基层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应注重在四个“新”字上下功夫。即:坚持民主监督性质新定位,发挥民主监督的新作用,健全民主监督的新机制,提高民主监督的新能力。

  ——新定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定性为是以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基层政协如何准确把握理解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遵循《意见》基本原则。就是要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有序开展;其次,在工作实践中,基层政协要牢固树立坚持依据政协章程,充分应用政协全会、常委会、主席会、专题协商会等方式,组织基层政协委员深入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政协平台作用。第三、在工作方式上,要牢固树立坚持政协民主监督依靠政治影响力而不是强制束力的协商式监督。要充分运用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平台,要充分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式监督,让基层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第四、在监督理念上,要牢固树立讲真话、讲诤言、出实招、谋良策。以秉持公正、敢于担当、和合包容、凝心聚力、坦诚相见、沟通理解、实事求是、破解难题为出发点;第五、在监督目的上,要牢固树立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解决问题,促进各项方针、重大政策举措、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效促进地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反腐倡廉,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

  ——新作用

  《意见》阐述了明确监督内容、完善监督形式、规范监督程序、健全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施等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作为基层政协党组,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政协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正确方向和原则,把握好监督节奏和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好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要注重把握好以下重点。第一、紧扣《意见》主要内容八个方面的范围规定开展民主监督;第二、紧扣《意见》提出的五种基本监督形式和贵州省委办公厅《实施意见》七种监督形式开展民主监督;第三、紧扣会议监督主要平台作用,调研视察及提案监督的重要渠道作用,专项和其他形式监督的创新示范作用;第四、紧扣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有序开展;第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情况;第六、坚持增进团结,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新机制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知情明政、协调落实、办理反馈、权益保障四套机制,在组织实施中,基层政协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加强工作衔接,努力构建多方联动机制。作为基层政协要努力充分用好四套机制,在实施基层民主监督中应做好“四有”工作。

  首先,有计划。基层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计划要做到四个始终坚持。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领导,始终坚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始终坚持突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始终坚持有效运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方式方法。在拟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划时候要准确把握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因为这是做好民主监督工作的基石。民主监督工作计划要有正确的大局观,作为基层政协要站在地方党委政府发展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做计划,做到民主监督内容要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要紧紧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对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拟定好民主监督工作计划内容。比如就当前和今后重点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制定“三大攻坚战”为核心,制定好民主监督计划。

  其次,有题目。就是选好议题。怎么选好民主监督的议题?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靠的不是“铁笼子”,不带有强制性,靠的是政治影响力,靠的是以理服人,靠的是真知灼见,只有用协商式监督才能真正体现政协性质定位。所以,作为基层政协要开展好民主监督工作,在协商选题时,要注重把握好几个方面。第一、民主监督议题可由党委和政府提出;第二、可由党委召开的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提出;第三、可由政协广泛征求党派团体、政协界别、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党政部门提出。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应用得最多是第三种。

  第三,有载体。就是选择好机制问题。怎么选好民主监督的机制?在基层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种机制。首先、在构建内部联动机制上,可根据民主监督议题内容,探索在同级政协组织内部由各专委会、界别及委员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组成联动机制,也可区、乡(社区)政协委员之间联动开展同一监督议题,优化人才和智力资源。其次,在构建外部联动机制上,可探索建立与党政部门的联动机制,也可用书面、会议通报等形式反馈政协民主监督意见办理、采纳和落实情况。第三,在监督形式上,可充分应用政协全体会议、政协常委会、政协主席会议、规格较高三种会议形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第四、有成效。就是政协民主监督要务实有效。作为基层政协应把每年重点监督议题纳入政协协商计划,认真召开主席会、常委会研究,报党委讨论确定。严格按《意见》要求,细化报送程序,注重办理和反映意见,跟踪了解监督意见办理情况,推动办理单位反馈民主监督意见办理采纳和落实情况。

  ——新能力

  《意见》把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举措。这对基层政协加强党的建设、班子建设、机关干部和委员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基层政协党组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为。”所以,作为基层政协应切实把民主监督履职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紧迫突出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好基层政协班子、机关和委员三个方面在履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政协机关在民主监督中的组织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好基层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中主体作用。努力在基层政协协商式民主监督中,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民主氛围,营造基层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花溪区政协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