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是做强做大贵州茶业矢志不渝的追求
——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访谈录
□范仕胜 王 志 董 瑶 本报记者 黄福九
7月27日,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由贵州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在该校举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等出席论坛。来自斯里兰卡、缅甸、老挝、韩国等及浙江、湖南、四川、云南、河南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省内知名茶企等7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应邀到会。
在论坛上,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发表了“推动茶叶的大众化是贵州茶界矢志不渝的追求”的主题演讲,其核心内容、主要观点、重要论断,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与一致好评。
记者为此专门对胡继承副主任作了采访,以期该演讲的精彩论述,能够进一步引起更多的业内业外的人们的关注与共鸣。
大众消费:茶业腾飞必由之路
记者:胡主任,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由贵州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非常成功,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吗?
胡继承:在这届论坛上,我认真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演讲,作为一个抓茶叶产业发展的实际工作者,对增进我们和东盟各国的互补,对我们国际视野提升,专家们的演讲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韩国国立木浦大学教授、国际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赵纪贞与我们讲到了中国茶发展的有关问题。赵纪贞教授的核心观点是,首先应该推动中国茶叶的大众化,然后进一步推动全球茶叶大众化。
我听了非常震撼,一位韩国的教授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际上,近十年来,贵州茶叶产业的所有变化,就是集中推进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大规模大制造高性价比,贵州茶业市场化大众化的步伐加快,贵州茶叶的发展出现了铺天盖地、迅猛发展之势;让天下人都能够喝上干净茶、放心茶、买得到的茶,成为贵州茶人的美好梦想。
赵纪贞教授的演讲,论述有力,讲得很好。贵州有条件、有能力、有基础进一步走好茶业大众化之路。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之一,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有5万多株古茶树,距离贵阳市区30公里,如果你们再往周边走5-10公里还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古茶树。在贵州很多地方,田埂上都可以看见古茶树的身影。贵州晴隆县发现的古茶籽化石,是全球唯一的古茶籽化石。根据调查发现,贵州的古茶树,品种多样,有灌木的、乔木的、半乔木的,最多的是灌木的。贵州处在云贵高原的东部,山高雾大,贵阳平均海拔1100米,1100米的平均海拔,1400小时的年均日照,1300毫米的年均降水量,15度的年均气温,人们公认为“爽爽的贵阳”,是著名的避暑之都,堪比全球最负盛名艺术中心、旅游圣地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贵州山高雾浓皆出好茶。2006年贵州茶园面积是102万亩,现在是700万亩。因为贵州能够种茶叶的地方太多了、太好了,漫山遍野,每一个县每一个乡都能产茶,而且皆出好茶、名茶。全国没有一个省市区能做到这一点。贵州现在的茶园面积连续五年排名中国第一。为什么要保持住中国的这个第一?因为我们一定要用大规模大制造来解决中国茶叶的小作坊小规模的弊端,走向大工厂、标准化的大道。
贵州的“两坝”,专家们说是一个奇迹。中央电视台经常作专题播出,一个是湄潭县核桃坝村,今年7月22日,中央电视台“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用“3个想不到如此之美”再次评价该村;一个是凤冈县田坝村,该村茶海之心是贵州著名的4A级景区。这“两坝”是中国新农村的典范,欧洲来的专家们看了都十分佩服。贵州未来还会有成百上千个核桃坝村、田坝村涌现出来,甚至有的表示还要超过这“两坝”。
我们坦诚地说,与各位专家,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我们希望更多地、经常地与外省外国及东盟的高手们积极交流、频频过招,从中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专家们参观了贵阳市花溪区的久安乡,总面积大约8千多亩,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我告诉他们,像这样的茶园基地,贵州到处都是。专家们一个个赞口不绝。
优势独特:精益求精声名远播
记者:胡主任,到会的专家们,对我们贵州得天独厚的茶业生产环境很感兴趣,您能具体说一说吗?
胡继承:好山好水、天时地利出好茶,贵州原产地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充分利用贵州原产地这个优势,用良好自然环境出产高品质贵州茶。贵州所有的茶叶都是高山茶。我最近去河南信阳学习,信阳毛尖,有毛的也叫毛尖、没有毛的也叫毛尖,卷曲的叫毛尖、直条的也叫毛尖。我们都匀毛尖,一定要有毛的,一定要芽小的,要卷曲的。我们一定要向高手学习。信阳人告诉我,他们有高山茶,有小山茶,有平地茶。贵州都是高山茶,贵州天无三日晴,就是说的常年云雾缭绕。哪怕在伏天,在我们很多高海拔的地方,四季如春,没有夏天,从春天直接进入秋天。
赵纪贞教授说,贵州有这么好的条件,有这么好的高层设计,有这么好的茶人群体,不贵,好喝,卫生,健康,条条具备,推动茶叶的大众化,就一定能够插翅腾飞。中国茶叶的大众化之路,贵州一定能够率先垂范,担当起来,做出成绩。
说得对。我们有一首歌叫《贵州茶香》,为很多人喜爱、传唱: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酿了茅台酿茶香……茅台大家都知道,贵州茶香,可与茅台媲美。贵州绿茶之所以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原因就在这里。中国农产品以省为单位的地理标志,全国仅有3个:一个是四川泡菜,一个是宁夏大米,一个就是贵州绿茶。农业农村部希望贵州绿茶做好了,带个好头,带动地域品牌的大规模标准制造。
贵州绿茶和国内的一些品牌绿茶,有本质的差别,代表贵州绿茶的品质特征的9个字,是中茶所的鲁成银先生提炼出来的:“翡翠绿 嫩栗香 浓爽味”。贵州绿茶几个主要指标都严于国家标准,一个是水浸出物,一个是氨基酸,一个是农残,一个是重金属,一个是水分。我们所有的特级绿茶,水浸出物含量都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水分含量都控制在6%以下。贵州绿茶做成中国绿茶的新标杆,这是贵州毫不动摇的战略目标。专家们肯定,贵州绿茶一芽一叶二三叶的茶是非常靠谱的茶。
贵州冲泡:锦上添花后劲勃发
记者:除了我们优越的自然条件,除了我们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创新方面,有什么大的进步与突破呢?
胡继承:我自豪地告诉你:泡茶是关键。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的“贵州冲泡”,茶叶在杯子里能够根根立起,茶水分离,满杯生香,是贵州的独创。贵州绿茶,实现茶水分离,是一个重要标志。
关于“贵州冲泡”,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是很有名气的。我们从3岁的小孩到70岁的老人,都可以参加贵州冲泡大赛,而且,参加贵州冲泡不需要穿茶服,穿什么衣服的都可以。我们在乡村、在学校、在机关、在军营、在企业、在广场,我们有数以万计的人参与过贵州冲泡,喜闻乐见,简单易学,容易推广,很有特点。
咱们要注重普及大众茶文化。贵州有700万亩茶园,贵州大学有六万多师生,喝茶的估计还不到10%,我们要大力普及,等80%的师生都来喝茶的时候,等省内省外国内国外80%的人都来喝茶的时候,我们700万亩茶园生产出来的茶叶,远远不够卖。我们看准了:只要有性价比的茶,只要有干净的茶,只要符合大众需求的茶,一定要大力去做、大力推动,贵州绿茶就一定继续有一个大的发展。
为什么绿茶一定要杯泡?还有大家都说泡绿茶一定要80℃和85℃,你不是瞎扯嘛?刚才教授们跟我讲,1977年才出现“茶艺”这两个字,才有“茶艺”这个概念。咱们讲,“贵州冲泡”,高水温(沸水),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最关键的是不洗茶,要洗的茶都不卫生,都不能喝。而且都是按照食品工业的理念、工艺、规程来做的。
除了“贵州冲泡”,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贵州绿茶都是不洗的茶。“不洗的茶”,很多省市区的茶企都做不到。不说国内第一,起码算是国内领先的吧。
可以说,这是我们贵州茶产业快速迈向市场化大众化、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和欢迎的两大因素。
唱响品牌:脚踏实地孜孜不倦
记者:贵州茶现在声名鹊起,我们有一些什么绝招呢?
胡继承:我们没有什么绝招,就是一句话,脚踏实地,狠抓质量。
我们一贯坚持贵州茶一定要做干净茶的原则不动摇。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教训太深刻了,给了我们很大的警醒。最近,狗苗(狂犬疫苗)事件,人苗(百白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10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他们没有很好的吸取这个教训,才导致今天的狗苗人苗事件的恶果。“三聚氰胺”事件提醒我们,一定要把贵州茶叶打造成中国茶界绿色安全的排头兵。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把将来要种茶的400多万亩土地全部用GPS定位,把土样的重金属含量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确保未来种出来的茶重金属不超标。
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5年前我们禁用了水溶性农药和除草剂。贵州茶山上,有没有打除草剂的?贵州封杀过很多的茶山,几百亩的上千亩的都有。有打除草剂、有用禁用农药的,不问青红皂白,不搞下不为例。如果我们的眼里能够容下这些沙子,我们以后还会出现猪苗牛苗这样的事件来对付我们这些人,如果那样,我们活该。我们强力推动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宋宝安院士(校长)不仅出现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他更多的是经常出现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田间地头,是在田间地头给茶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讲课、给茶农讲课的院士,为贵州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作了大量的工作,受到茶农们的普遍欢迎。
我们5年前开始,运用大数据,做一个茶叶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平台,中国茶叶要干净,说防治腐败,一定要透明,世界上说对付腐败最好的是阳光。贵州茶山上所有的茶园都监控起来。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人让全世界的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能看见我们的茶园是干净的;不要怕别人看见,不要做得很神秘。我们今天茶叶界的很多人都是穿茶服的,不要穿茶服。咱们就是要以一般人的身份,为别人服务,接受别人的监督,当贵州所有的人泡茶都不穿茶服的时候,贵州茶叶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从而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贵州茶不做几万元一斤的茶。中国茶叶,在很多地方,为什么做不大?中国几万家茶企不如英国的一家立顿,你们见过立顿有几万一斤的茶么?这需要深刻反思和好好改进。今天你炒作、你忽悠的那些人,明天可能就是新的猪苗、牛苗事件的揭发人。我们个别茶企,花几十年时间做到了中国第一,很不容易,却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就是他欺骗消费者,出来混,出来骗;账是要还的,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透明,推进清洁化加工,我们要求不论茶叶加工厂大小,一定要在制品全程不落地。我们在几千家小作坊的背景下推动这场革命,任重道远,我希望各位专家们,大家多到贵州的茶区去看看,去监督,我们共同来推进这场做干净茶的革命。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通过标准,做老百姓愿意喝、喝得起、买得到的干净好茶。赵纪贞教授倡导的推进茶叶的大众化,咱们一直在这样做。我们这些地方标准严于国标,企业的标准有的还严于这个地方标准。我们的贵州贵茶公司,目前主要做红宝石、绿宝石茶叶品牌,未来要做世界的抹茶之都,贵茶公司所有的茶,无论是卖到德国、美国、东盟、非洲还是国内,也无论是卖到城市、卖到农村,所有的茶都是按照欧盟标准来做的,真正做到同线同质同标。
我要重复强调的是,贵州绿茶几个主要指标都严于国家标准,一个是水浸出物,一个是氨基酸,一个是农残,一个是重金属,一个是水分。我们所有的特级绿茶,水浸出物含量都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水分含量都控制在6%以下。这是国内很多茶企都无法企及的。
放眼未来:后发赶超任重道远
记者:贵州茶产业,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产茶大省,中国农产品以省为单位的地理标志,全国仅有3个:一个是四川泡菜,一个是宁夏大米,一个是贵州绿茶。贵州绿茶“翡翠绿 嫩栗香 浓爽味”,已经引起国内外同仁们的广泛关注。下一步将如何巩固、发扬呢?
胡继承:我们寄予厚望的是年轻一代的茶人们。贵州茶的未来,一定是年轻人的,没有年轻人参加的产业是没有未来的。高高在上的、好高骛远的、不求实效的,不会有中国茶叶的未来、世界茶叶的未来。
茶人既要端得起又要放得下。现在,我们茶界的人们,都是端得起放得下的。我在农村、在学校、在田间地头,看到我们的那些年轻人,都很不错。在西安,用贵州冲泡泡茶给游客们、市民们喝,大家都感到很新鲜、很高兴、很欢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茶人要有茶人的精神与气派。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在我们贵州实习,我说,你端着茶去把广场上的那些人全部搞定,你搞不定我可以去帮助你搞定。你看,那边还有一对谈恋爱的人,一定要追着他们,让他们把茶喝了,一直追他们到厕所外边,我说你守着,他出来一定要让他们把茶喝了。贵州茶香,要他们有一个真实的感受,一定要让越来越多喝过贵州茶的人,去说贵州茶的好处,去宣传贵州茶、普及贵州茶文化。
日本有个销售员之歌。歌词说,我流血流汗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流着泪把他卖掉。我们茶叶界要多有点这样的人卖茶,我在杭州茶博会的时候,卖茶做推荐,5层楼上都有人观看拍照,我跟他们说,你们把这个茶汤拿来洗手洗脸,很好的,里边含有很多氨基酸茶多酚,可以消炎杀菌。你看我的脸多光滑?我才从河南信阳回来,没有晒黑嘛!人家日本韩国美国,还有国内很多地方,包括今天坐在这里的刘仲华教授等都在这样搞,而且搞得很好。我现在就是这样教人家,用茶汤直接搽脸。我在杭州的时候叫他们所有人都用茶水搽洗,还专门录制了一个视频。茶叶好不好,你们有牙龈炎牙周炎的,抓一把绿茶塞在口腔里边,10分钟效果比甲硝锉都好。我经常跟他们说的时候,我说跟你们讲这么多好的东西,你们要努力去做。我们那些学生,那些同事,那些搞宣传的人们,都在宣传饮茶用茶的好处。以致我们各级领导人,在“一带一路”宣传中,都在积极推广茶叶,在很多重要的外交场合都谈到茶,经常请外国政要,也要喝茶,他们是咱们茶叶宣传的重要推手。
茶叶生产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茶叶销售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优秀的文化使者,茶叶消费是清静、雅致、和平、休闲、健康的最好注解。
贵州是中国生态文明的试验区。我们从这里出发,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去促进和东盟在茶叶上、经济上的互补。在这次论坛上,我告诉大家,我们贵州如果有一些什么好的经验,我们愿意分享给大家,我们有什么教训,也愿意告诉给大家,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贵州是古老的茶区,也是茶业生产、发展的后来者,但我们一定要立足贵州,不断巩固、提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推动全省、全国实现茶业业态的大改变、大进步、大发展。
浓雾缭绕的茶园美景。
胡继承副主任在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开幕式后,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的师生为大家带来茶艺表演。
每次全省规模的斗茶赛,场面都十分热烈。图为2017年11月全省秋季斗茶赛现场之一。
2017年9月6日,在贵州首届全民冲泡大赛开幕式上,选手们一个个全神贯注力争泡出好茶汤。图为选手在比赛现场展示茶艺技术。
因种茶走上富裕小康路。
贵州茶园风光。
7月27日,来自国内外的7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东盟茶文化论坛。图为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