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投集团:争做“两山论”的积极践行者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登涛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上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经过5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贵州省水投集团党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讲话精神,守好江河湖库清洁底线,加快生态修复步伐,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奋勇担当,以争当先锋的姿态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参与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方略,着力增强水利公共服务供给,助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省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做出了不懈努力。
产业多元化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投资集团初具规模
贵州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省骨干水源工程投融资建管主体、水务产业一体化市场主体、水业多元化经营主体,聚焦主业主责及核心业务,不断向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互联网+物质贸易”、智慧水利等领域延伸拓展,立足优势资源、全省市场发展,将集团公司培育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综合性水业龙头企业,有效推动贵州水利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该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701.03亿元,累计实现经营收入39.33亿元,已建成项目新增原水供水规模15.54亿立方米,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48.9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31.9万吨,清洁能源装机22.42万千瓦;累计投资建设的骨干水源工程达322座,项目概算总投资1246.52亿元、完成投资748.21亿元,获得金融授信1050亿元,完成投融资总量在全国省级水利投融资企业中位居前列,2017年入选全国优秀水利企业。
破解投融资难题,为贵州水利建设提供保障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立足全省骨干水源工程投融资主体定位,做强做实贵州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以银行贷款与多种融资方式并重的“l+N”模式,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全省水利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状况,现在是“建多少工程就筹集多少钱”,破解了贵州补齐水利短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难题,同时,集团注重金融风险防范,有力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形成了“政府引导、平台运作、银行支持”的水利项目融资模式。
7年来,累计获得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663.67亿元,获得金融授信1050亿元、完成融资472亿元,为贵州水利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有效破解了全省水利投资困局。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贵州发展提供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贵州力争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全面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一是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积极主动履行开发水资源职能,把握水利投融资全局,重点布局大型项目,加强与市州县合作,共同有序推进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二是以水库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管模式,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直管项目管理效能;通过“一管二定四控制”方式,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构建骨干水源投资人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制订出台大型工程保护条例,建立工程营运机制,确保项目良性运行,发挥效益。
7年来,已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322座,建成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一批大中小骨干水源工程,夹岩、马岭、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及在建的中小型工程项目正有序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并向贵阳市通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现状,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及质量,促进了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未来可期,待夹岩、马岭、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及观音、凤山等一大批大中小骨干水源的建成后,有效改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将彻底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努力打造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突出主业、多措并举,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打造水业龙头企业,共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水投梦想。
一是加快全省水务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强与各县(区)水务一体化合作,打通原水、制水、售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的水务全产业链。二是积极参与全省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湿地保护和修复等项目建设投资,做精做优公司旗下的水务股份核心业务,确保水务股份公司在2020年前上市。三是加快打造贵州“全域无网箱·全域生态鱼”大品牌、大产业步伐。以“三变”改革为核心,主动参与制定全省野生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生态渔业管理办法,构建“公司+合作社+库区渔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库区生态养殖模式,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贵州生态水产业发展新路。四是继续拓展涉水多元化业务,支持能源板块向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向发展,迅速做大规模,全力做好上市准备。鼓励咨询板块向水利水电工程咨询设计、EPC总承包业务方向发展,强化技术咨询核心主体地位;推动物资板块由单纯贸易型向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型物资企业转变;依托水利建设资源优势,推动生态水文化旅游板块深度发展;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思路,努力实现人才与企业发展共赢;立足贵州大数据战略,支持智慧水利板块推进贵州水利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水利现代化,抢占智慧水利产业市场前沿及制高点。通过3到5年努力,将“水业”培育成贵州新的支柱产业,在全省脱贫攻坚及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中贡献“水投力量”。
加快源头活水生态建设,为全省及贫困地区润泽民生
破除水利瓶颈制约,是加快贫困地区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一是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优先启动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调水、马岭、黄家湾等列入全国172个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贫困地区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的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水平。二是大力实施全省城乡供水巩固提升工程。结合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脱贫攻坚等工作部署,加强贫困地区供水工程水源保护、水厂新建改造、配套延伸、水质检测和运行管护,力争用两年时间解决全省88个县(市、区)乡镇供水问题,努力将国有企业的影响力转化成为老百姓谋福祉的行动力,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的目标,让贵州老百姓吃上更放心的水。三是积极落实生态保护性开发理念。把环境生态影响作为拟建项目决策的先决条件进行研究决策,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进行水库设计,注重项目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注重水土保持、绿化等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在综合考虑水库现状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以“生态、景观”为设计目标,兼顾贵州各地民族文化特色,修复、优化、重组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营造一个生态、舒适、优美的水库环境,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率先探索出水库生态综合治理新路径,为当地旅游观光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奋进贵州的新行动宣言。贵州省水投集团将立足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期贵州水投改革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