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384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7-06

“河长制”走向“河长治”的贵州实践

——贵州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助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侧记

□续 峰 王伟康

  河水清澈见底,河道通畅无阻,河岸两边干净整洁、绿意葱茏……6.18贵州生态日前夕走访黔山贵水,所到之处尽是醉人美景。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多彩贵州,绿色是底色、生态是基础。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进程中,贵州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重要抓手,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立了河长制,并在制度建设、机制保障、措施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效。

  日前,贵州省总河长、省委书记再次发令:“要以河长制为抓手纵深推进水生态治理,确保全省水体永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优美生态中生活。”

  从“见河长”到“见行动、见成效”,贵州从“河长制”向“河长治”大步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起了守住“两条底线”的政治使命。

  五级河长总动员 全民护河在行动

  2017年6月18日,是贵州的首个生态日。当天,一场声势浩大的“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主题活动在贵州全省展开,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全省各级河长和干部群众共同巡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反响。

  今年,同样是在贵州生态日来临之际,贵州省的两位总河长——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来到贵阳母亲河南明河及长江一级支流乌江,开展“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现场研究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全省的数万名各级河长、河湖管理监督员、护河志愿者。

  开展生态日大巡河行动,是贵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举措。把6.18巡河活动变成常态,让每一天都成为生态日,使河湖保护观念深入全社会,已成为贵州全民的共识,彰显了贵州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坚定决心与强烈担当。

  “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常流水的河流,都能找到河长负责。”贵州省副省长、省副总河长吴强介绍说,贵州不仅全省4697条河设五级河长22755名,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对全省所有河流、湖泊、水库的全覆盖;同时,还在全国率先设立四级“双总河长”,省、市、县、乡四级均由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总河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在岗的30多位省级领导各担任一条重点河流、湖泊或水库的省级河长;市、县、乡三级参照省级做法,“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这是全国唯一的省。

  “河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田’,要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尽责。”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贵州把河长制作为河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利剑。自去年6月18日开始,贵州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百千万”清河行动。对全省120条重要河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清畅整治行动,开展日常巡查2100余次,发现并成功制止各类涉河(湖)违法行为550余起,下达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520余份,立案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70件;对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59条河流开展洁岸清水活动;招募11220名河湖义务监督员,聘请13738名河湖巡查保洁员负责河湖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

  安顺市西秀区文星村经营一家农家乐的吴建林兴奋地说:“经过一年的治理,我们村猫跳河的清水又回来啦!环境美了,旅游也就发展起来了。生意好时,我们店一天可以招待20到30桌客人。”

  据了解,去年贵州省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87.3%,比2016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长江流域河流干流水质持续改善,珠江流域河流干流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4%。

  “行动力+创造力” 河长治河新招频出

  “拿出手机,就可以参与巡河啦!这个APP让我们巡河更方便了。”贵安新区党武乡葵林村村级河长李华顺介绍说,“通过APP上报巡河情况后,镇级河长及河长办可以实时查看到我们的巡河情况,做出事件处理或者选择上报区级,区级河长则通过系统实时查看监督镇、村两级巡河情况。”

  河长制的实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贵安新区用“数据跑腿”实现了精准监控。今年2月1日,贵安新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让贵安新区河长制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精准化,助推新区建立起责任明确、运转高效、各级协作、全面参与的河长制工作体系,确保了河长制的全面落实。

  像这样的创新举措,在贵州还有很多。“行动力+创造力”,展现了贵州河长们的实力、智慧。

  在毕节市大方县兴隆乡兴隆村,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放眼望去满目青翠。乡级河长肖华说:“除了各级河长牵头工作,额外还聘请了122名‘四员’,即河道保洁巡视监管员、农村生活垃圾保洁员、护林管理员和道路保洁员,河流经过统一治理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大方县以河长制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行“众长+四员”的治理模式,除了河长之外,大方县还设立了渠长、井长、溪长……有水的地方就有长,带长就要尽责,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以前我是村里的贫困户,没有养老金,一直都很拮据。现在政策好了,成为巡河保洁员后,每月可以领到500元的工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有了盼头。”65岁的安顺市平坝白云镇邢江村巡河员郭堂富喜滋滋地说。为确保河道保洁工作落实到位,安顺市平坝区探索出了一套长效管理方法,即按照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每人10元的标准,作为河道打捞、保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这在贵州省内尚属首次。考虑到河长制工作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平坝区的巡河保洁员优先聘请村里的贫困户,巧妙地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我们这个派出所不管户籍,只管水。2017年8月成立以来,联合出警巡逻300余次,出动警力2000余人次,警告驱离在一级保护区内进行烧烤、游泳、垂钓等违法违规人员近300余人,取缔违规拦河网、抬网、网箱等近100余个。”安顺市普定县夜郎湖派出所所长李文方说。一年来,河长制的法治化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管理,成为推进和保障安顺市河长制实施的“金钥匙”。安顺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雷荣刚说,“民警为参与夜郎湖生态保护的各个单位提供了警力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底气越来越足,湖面水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科技支撑,全员参与,长效机制,常态治理……贵州在河长制的探索和实践中下了真功夫,也尝到了幸福的果实。

  凝聚生态共识 激发护河动力

  贵州充分发挥民间监督作用,着力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河湖保护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成效明显。

  去年,毕节市大方县先行先试,聘请全县中小学校长“兼职”做河长,努力从娃娃抓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反传给家长。

  兼职荣誉河长近一年的木寨小学校长刘玲说:“教育宣传,是我们护河发力的方向。”以环保教育宣传为重点,在一年的实践中,大方全县兼职荣誉河长,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在各自校园开展了环保教育班会、国旗下宣讲、板报评比、主题征文、发一封倡议书等一系列活动。“随着学生将活动理念传到家庭,‘保护母亲河’观念在周边村民组开始深入人心。”刘玲说。

  目前,校长兼职的名誉河长在大方县农村中小学达到百分之百覆盖,人们的爱水、护水意识越来越高,河道生活垃圾越来越少,全县河网现状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保持达标率100%。

  不久前,在第二个“贵州生态日”来临之际,“我是小河长·保护母亲河”活动在黔西南州安龙县拉开序幕。

  万峰湖中学邓徽校长说:“水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直接饮用、清洗、做饭、促进植物生长、发电等,因此保护河湖人人有责,大家都要争做优秀的“小河长”,保护好咱们的母亲河。”

  “作为一名‘小河长’,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会带领身边的同学、家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向河里随意倒垃圾,尽我所能去倡导大家保护母亲河,爱护美丽家园。”安龙县万峰湖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贺大艳激动地说。

  形式多样的河湖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在贵州开展后,青少年的江河湖库保护意识、生态环境危机意识明显有所提高。学生在行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也都自觉参与到护水行动中来,形成保护河湖、珍惜生态的大本营,人人都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家园出了一把力。

  一年来,贵州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因地制宜、创新有为,探索出许多可贵治河经验,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命题实践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在守护“两江”生态屏障的行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践创新无止境,从“河长制”推行到“河长治”见效,从生态环境改善到群众生活改变,贵州的实践值得肯定。我们期待,贵州在纵深推进河长制的进程中不断出新出彩,水美贵州、多彩贵州新未来必将成为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