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34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4-26

  一位学者与毕节试验区的30年

  ——记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常务副组长常近时

  □ 李 霓

  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这“两大跨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统一战线的倾力支持。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和常务副组长、农工党中央常委常近时就是统一战线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杰出代表,是当之无愧的“年份英雄”。常近时相伴试验区30年、为试验区人民的幸福奋斗了30年,试验区的发展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试验区的事业升华了他的人生价值。

  结缘毕节试验区

  应中共贵州省委要求,1988年5月20日至6月1日,常近时参加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派出的“赴黔工作组”,在毕节进行为期10余天的调研。

  这是常近时第一次到毕节。当来到威宁自治县的农村时,一户农家的贫困状况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家人住在茅草房中,家里没有床,全家人就睡在火塘边,墙上挂着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的,斑斑驳驳仿佛蓑衣。眼前的贫困景象让常近时的眼中噙满泪花,“这些贫苦农民和他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同胞,他们的生活境遇却与我们相差甚远,应当帮他们一把啊!”他在心底呐喊。后来,常近时不止一次和学生谈到当时的情景,正是这第一次到毕节时受到的强烈震撼,使他与毕节试验区有了永远无法割舍的情缘。

  考察结束后,工作组完成了考察报告,并以八个民主党派中央与全国工商联的名义表示完全赞同省委、省政府建立毕节试验区的决定,上报中央。

  1988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毕节试验区。12月7日至13日,常近时带领由民革、致公党、九三学社等党派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到毕节帮助制定试验区规划。12月10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偕夫人抵达毕节,与专家们一起指导规划的制定。

  经过四易其稿,《发展规划》终于完成。1989年4月28日至30日,《发展规划》论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常近时在会上以主评议人身份对《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基本结构、指导思想、措施和启动项目作了概要介绍,《发展规划》通过了论证。

  组建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

  成立于1989年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全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支援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顾问组”(以下简称“专家顾问组”),是统一战线助推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专家顾问组近30年对毕节试验区的倾力支持,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后,常近时陷入了思考: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为此,他给当时的毕节地区行署主要领导写了一封信,建议成立一个长期关注毕节试验区、帮助实施规划的专家顾问组。毕节地区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请求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帮助组建专家顾问组,帮助毕节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执行。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领导欣然应允,并请常近时负责第一届专家顾问组的组建工作。

  接到任务后,常近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他确定了专家顾问组成员的条件:民主党派热心于智力支边的高级科技人才,具有正教授或相应职称、在行业中有相当知名度的专家,“门槛”可以说非常高。在少中选优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智力支边工作的领导多次开会协商,最终确定了专家顾问组成员,并制定、完善了工作条例。协商会上,大家一致推举钱伟长为毕节试验区第一届专家顾问组组长,常近时担任常务副组长。从此,常近时的人生与毕节试验区紧紧连在了一起。

  常近时长期从事大型水电站水力装置过渡工程和叶片式水力机械水动力学计算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专业领域出类拔萃。担任专家顾问组常务副组长后,为了不辱使命,常近时潜心学习这一新角色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认真学习了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财政、税收、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主要论述。同时,常近时还深入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实际,持续关注各领域发展态势,在他的统筹协调和不懈努力下,专家顾问组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专家顾问组与试验区历届党委、政府密切合作,成为了推动毕节试验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了多党合作助推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

  1994年,在专家顾问组的协调下,毕节地区专门召开了由地区和8个县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最终确定了每个县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党派对口帮扶,推动了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的提高。

  在专家顾问组成员的接续奋斗下,顾问组的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2011年第五次换届时,常近时除继续担任专家顾问组常务副组长外,还被聘为总顾问。近30年来,常近时一直负责着专家顾问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要点、起草年度工作总结以及重要工作简报,组织到毕节试验区开展调研,组织各种由专家顾问组牵头的研讨会、论证会、座谈会,派出团组到毕节试验区开展单项业务活动,到国家有关部委寻求对毕节试验区的支持,引进智力、资金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等。

  就这样,一个学者把他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最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毕节试验区,从年富力强到耄耋之年,他都在为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奋斗着。常近时深情地说:“今天,我已不自觉地把贵州省毕节地区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不管是好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都同我的情感、我的思绪连在一起,就是毕节这两个字也常使我注目、流连。”

  情系毕节试验区

  从1989年专家顾问组建立开始,作为常务副组长的常近时就为毕节试验区的工作准备了专用的笔记本,到如今近30年的时间里,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思想的火花、专家顾问组会议、与各方领导的座谈及汇报会等内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专用笔记本至今已有20本,字里行间写满了常近时对毕节试验区的深情厚意。30年的时光中,常近时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促进毕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了太多实事,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心毕节试验区能源建设。根据1989年专家论证通过的《发展规划》,为解决毕节严重缺电的问题,拟在1992年前修建毕节头步桥2×1.2万千瓦小火电厂一个。1989-1991年间,常近时多次亲自找到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部长的钱正英等领导,争取毕节头步桥火电厂的立项和修建,并通过全国政协请求能源部帮助解决1500万元资金缺口。毕节头步桥火电厂如期建成投运,收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届专家顾问组的工作重点是为毕节地区争取项目,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 :修建隆黄铁路、清毕公路等。为了让修建隆黄铁路的提案引起重视,由专家顾问组1名成员提出,川滇黔三省67名民主党派成员联合参与提案,引起广泛关注。2007年,常近时为隆黄铁路的修建,专门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写信。同年,该项目列入规划并施工。常近时还到隆黄铁路黄织段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和困难,专门考察凤凰山隧道,就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国土资源部反映。凤凰山隧道全长6600米,已于2008年底贯通。

  抓好岩溶山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作。从2006年起至2017年止,专家顾问组选定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作为科技部八个国家星火项目的农业科技示范点。2012-2013年,为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问题,经过论证,决定采用地下岩溶水自流式开发,常近时发挥专业特长,亲自负责两期的设计与施工。2013年12月工程全部完工,从此,古胜村家家户户龙头一拧,水就哗哗而来,且水质达到了国家自来水的质量标准,人均供水量为国定农村安全饮水标准的3倍,多余的水可供大棚灌溉。

  又是一年春来到,古胜村2018年的春天一定又是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以常近时为代表的顾问组专家,用汗水和心血在毕节试验区大地上写下了动人的诗篇,让毕节试验区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