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夜雨
□听雨
雨是到达井冈山之后傍晚时分才下起来的。不知是天公有意,还是什么缘故,我们机关一行30多人从岳阳出发时还是晴天丽日,在车上颠簸了一整天后,直到夜幕降临,刚到宾馆放下行李,这雨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井冈山对于我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我从小就对井冈山怀有一种敬畏仰慕之心,可我一直无缘来到这红色摇篮,目睹她红润的脸庞和魁梧的身姿。如今终于如愿以尝,我心中的那份激昂和崇敬可想而知。我知道,井冈山有太多美妙绝伦的自然风光,有太多令人振奋和激荡的实物场景,能让我身临其境,掀开七十多年前那无比壮观雄浑的历史一页,捧着那厚厚的史书,聆听和读一读那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可是,仅有一天的参观时间,对于极想追根溯源的我来说,时间实在是太短太短,我不想浪费这时间段的每一分钟。因此,尽管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还是顾不上洗漱,吃完晚饭就约了几位男女朋友出了门。
一步步走下宾馆的台阶,我在记忆的长绳上努力地搜索。在我平生游走的轨迹中,虽然喜欢一个人独自听雨,但好像从来还没有在一个雨蒙蒙的夜晚里,和他人一起漫步城中。第一次和朋友们在雨夜中行走,第一次拥有这样美好的心境和情怀,尤其是在曾经梦绕魂牵的红色景区井冈山茨坪漫步,我的身子里好像燃烧起一股熊熊烈火,每一个细胞和每一滴血液都仿佛沸腾起来。
细雨霏霏,雾岚飘飘,井冈山的夜晚沉浸在一片雨雾之中。抬眼望去,眼前的幢幢建筑物依稀难辩,逶迤叠嶂的峰峦隐隐约约,那神秘的五指峰更是不知在哪个方向。到达井冈山时,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井冈山是一个小城,才几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0人,一个钟头就能走遍全城。我们走上绕城的水泥路,路上行人稀少,雪亮的路灯下没几个人影。四个人撑着两把雨伞,自然要男女搭配,阴阳协调。大家边走边聊,以此来消除旅途中的劳顿。多情而温馨的雨,飘飘洒洒,一直没有停歇。我将雨伞举在头顶,尽量让身边的人少淋点雨水,雨滴敲打着伞顶,发出柔软的声响,仿佛在和我们低语。清凉的雨水滴在我的双臂,润湿了我的衣袖和裤脚。
不知不觉,小小的井冈山城就让我们绕了一个圈。我看了看表,已经是九点钟了。汗水雨水让我的衣服几乎湿透,我们走进一个小亭子歇息。这是井冈山城中的一个叫挹翠湖的公园,公园和人工湖融为一体,是市民和游客们休憩的好地方。可惜今晚下着雨,挹翠湖公园一派宁静悠然,好像没几个人光顾。蓝色的湖水,在路灯光的辉映下发出金属般的色彩,温柔的雨点飘落湖中,荡漾起层层水波和涟漪。突然,好像有一阵悠扬的笛声飘来,如天籁之音,仿佛拨动了我心中那根浪漫的琴弦……
下车时,导游曾叮嘱说,明天六点半起床,安排一天时间参观游览。眼看时间不早了,同事说,我们回宾馆吧。我仿佛意犹未尽,但还是跟着他们往我们住的宾馆方向走。走到一个路口,我看见那座小山上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建筑物,于是我说一起上去看看。黑暗中我们沿着石梯攀上去一瞧,原来是烈士墓地。年轻人“啊”地一声,立即掉头往回走下山来。
回到宾馆后,我就想,我们到了烈士陵园,怎么不在烈士们墓前鞠躬告慰英灵,而心生害怕一走了之呢!井冈山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最早开辟的根据地,他们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听说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从南京运送毛主席铜像到韶山,傍晚路过井冈山时,车辆突然出了故障,发动机怎么也发不动,一行人只好在井冈山住下。第二天司机起了个大早,准备检修车辆,结果师傅一踩油门,车子竟又奇迹般发动起来了,于是人们说毛主席要在井冈山住上一晚,他要看看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令人更为神奇的是,1993年12月26日上午10时,在韶山广场为毛主席铜像揭幕,太阳和月亮同时辉映,月亮现身了7分多钟,韶山冲的杜鹃花也在严冬里漫山开放。曾经有48000名烈士的鲜血洒在井冈山,他们为了我们后人的幸福生活,前赴后继,用壮丽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共和国最美丽的音符,他们的丰功伟绩和英名将千古留芳,令后人深刻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