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蒋介石故乡溪口感事
□李光平
不久前,我到浙江奉化市溪口镇蒋介石家乡参观考察,一时感慨颇多。
蒋氏是统治中国长达20余年之久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形象极为复杂的,既有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罪恶,也有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功绩;既有割据台湾的历史罪过,也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民族气节。也正因如此,溪口镇上的蒋氏故居才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每一个前往溪口参观旅者必访之地。溪口镇离奉化市城区仅有20余里,因有一条名叫剡溪的河流经过该镇而得名,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是奉化市唯一的一个4A级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据介绍,东晋时代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在溪口隐居过,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四明山雪窦寺也在溪口境内,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曾将张学良软禁于此,让他在听晨钟暮鼓中闭门思过。他的红颜知己赵四小姐在寂寞中与诗一首,道是:“少年鬓发渐渐老,雪窦西风日日寒。”
蒋氏故居丰镐房位于溪口镇步行街之下街中段,建筑面积多达8500多平方米,房舍有50余间。故居整个建筑风格为江南传统建筑的前庭后堂、一正两厢四廊式两层砖混结构建筑,前庭及左右各有三个小小花园,房屋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建筑群中有一个名为“报本堂”的两层6间的小楼,那是蒋氏父辈留下的祖业,是他童年和少年时代居住之所,报本堂之外的其他建筑则1929年蒋介石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之后才修建的。据说当时拆迁户达25家之多,蒋氏按约高于当时市场价的标准给予补偿,一般人家都屈从蒋氏权势将老房拆迁,唯有他年少时的玩伴周顺一家是钉子户,给多少钱都不搬。他还说,蒋端元小时和我一起玩耍,当了皇帝后就要叫我搬家不行。蒋氏无奈,只好由他家继续为邻,周家后人现在开了个周顺饼屋。从蒋介石不强拆周顺家祖屋这件事情看,此公在家乡并非绝对霸道。
蒋氏故居为何以“丰镐房”命名,此间有个原故。溪口多年来就有个民间习俗,父辈要为自己的儿子取个宗支房名。蒋公的父亲蒋肇聪(字肃庵)的房名为“周房”,他有三个儿子,长子蒋介卿自幼过寄给蒋肇聪那无后兄长蒋肇海的“夏房”顶其宗支,蒋肇聪为次子蒋介石(谱名为蒋端元)取房名为“丰房”,为三子蒋端青取房名为“镐房”,后来端青年少夭折,丰、镐两房就由蒋介石一人继承,其故居也就命名为“丰镐房”了。导游还介绍道,蒋肇聪为两个儿子分别 取房名为丰、镐,此间还有深意。因为据蒋氏家谱记载,溪口蒋氏原为西周王室后裔,而周文王的封地城池原名丰都,周武王的都城名为“镐京”,丰房、镐房便有周王后裔之意。
蒋氏故居建筑群中的报本堂建有一个仅有一米宽的窄楼梯,被称之为“孝子梯,是蒋介石为其母专修的。蒋母王采玉是缠过足的小脚女人,上下楼不便,蒋氏专修此梯为其母上下楼所用。据导游介绍,蒋氏与母亲感情十分深厚 。蒋母系离溪口20里外的葛竹村人氏,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之家。蒋氏八岁那年,其父蒋肇聪不幸病故,随后,其弟蒋端青,妹妹蒋采莲又不幸夭亡。而在这时,他那同父异母的兄长蒋介卿又大闹分家,分去了父辈留下的玉泰盐铺和大部分财产,只留下丰镐房的六间老屋和20余亩薄田给蒋氏母子,蒋母就靠着这点薄产供蒋介石读书谋业。导游还介绍,蒋公少年时代十分顽皮,善良厚道的蒋母为他操碎了心,直到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后才走上正路。此后,他又追随孙中山闹革命,整天在枪林弹雨中过日子,蒋母更是为他提心吊胆,长年累月在家里烧香拜佛,恳求菩萨保佑他的儿子平安无事。蒋母恐怕永远也想不明白,像他儿子这样的人,命里注定他一生都属于江山社稷,永远也不会有平淡安生的日子。蒋氏的少年顽皮,在他后来为母亲之墓撰写的挽联中亦得到体现,此联写道:“祸及贤慈,当日愚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生沉痛恨靡涯”。此间的“祸及贤慈”,叙述的就是当年他年少时因顽皮惹事而累及母亲;挽联中的“愧为逆子”也是有着确切含义的。蒋氏17岁时,蒋母为拴住儿子那狂野的心思,专门为他迎娶了溪口镇上名门望族的毛氏家族之女毛福梅为妻,反复叮嘱他要终生厚待毛氏,但蒋却在与毛氏生下长子蒋经国后就将其抛弃,先后娶了姚治诚、陈洁茹为妾,最终迎娶了民国开国总统孙中山先生的小姨妹宋美龄为妻。不过,据有关资料介绍,蒋氏在先后抛弃了毛、姚、陈之后,对他们的生活还是负责到底的。与毛福梅离婚后,他遵从母命让这位小脚女人离婚不离家并称之为“大姐”,与姚治城、陈洁茹等分手时,他也对两位今后的生活作出安排,他将次子蒋纬国交由姚氏抚养并让其为姚氏养老送终,他出资送陈氏赴美留学并获硕士学位。
蒋母王采玉是1921年6月14日因病去世的, 蒋氏为其母修了气势宏大的陵墓。蒋母之墓在离蒋氏故居几里路外的翠屏山上,其地名为妙高台。蒋母之墓为圆形石墓,墓碑上的“蒋母之墓”四个大字为孙中山先生亲题。在离墓地两百米处有蒋氏别墅一栋,名为慈庵,系蒋氏回乡为母扫墓时的住处。别墅中有孙中山先生所写的《祭蒋太夫人文》,有由蒋介石本人口述,于佑仁手书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厅堂中挂着蒋母遗像,为蒋母遗像题字的是汪精卫(字兆铭),署名为“愚世侄汪兆铭题”。为蒋母题字时,汪精卫在国民党党内是仅次于孙中山的二号人物,蒋介石当时连国民党中央委员都不是,而在后来的日子里,蒋介石成了国民党最高领袖,汪精卫则成了头号汉奸。这种变化也正应了政治家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了解了蒋母的为人之后,我想起青年时代读过一位叫江南的作家写的书,那书中胡编乱造说了蒋母很多坏话,据说那写书的作者后来遭到报应,被蒋经国派人“做”了。我想,这种胡编乱造侮辱别人先人的人,遭报应也是咎由自取。
溪口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名为“武嶺”,是进入溪口的必经之地。从溪口镇上看去,武嶺好似一条游龙,而龙头正旋向蒋氏故居丰镐房,好似要低头到丰镐房前的河中饮水。导游介绍,见此风物,一些事后诸葛亮般的风水先生说,龙头转向门前,蒋家非出贵人不可。其实,这不过是牵强附会之语。蒋氏故居门前,常有一位酷似蒋介石的人与游客照相,那人无论相貌,个头均与蒋一般高大。如按麻衣相学等杂术学问,此类相貌尚属贵格,而那人却是个靠收点小钱过活之人。据导游介绍,有学者认为,溪口的“武嶺”应为“武陵”,因为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武陵风物,与溪口武嶺中的景物十分相似。后来武陵变成武嶺,一是因当地世代口误所致,二是因蒋氏一生崇尚武力,他在国民党内多次可以不任最高领袖,但从来不愿失去兵权,他正是靠了黄埔子弟的枪杆子和江浙财阀的银票子夺得天下的。因此,哪怕真的是武陵他也喜称武嶺了。
武嶺中有蒋介石专为宋美龄修建的别墅一栋。导游介绍,丰镐房中本来专门有宋美龄的房舍,但因蒋氏原配毛福梅离婚不离家而在那里居住,宋美龄出身名门,自然不会居于人后而去丰镐房居住,蒋氏只好在武嶺为其另建别墅。宋美龄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政治外交、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曾专门拜过民国大画家张大千为师,专攻花鸟鱼虫,在宋氏别墅中挂有她所画的几幅兰草,功力确非一般业余画家可比。
武嶺别墅不远处有一栋上下两层小洋楼,系蒋氏为其子蒋经国夫妇所建。蒋经国曾留学前苏联,娶了一位名叫赖莎的俄罗斯平民女子为妻,蒋氏为儿媳取中文名字为蒋方良,蒋经国与这异国女子是白头到老,从一而终的。小洋楼外有石碑一块,上书“以血洗血”四个大字,是蒋经国为纪念其母毛福梅被日寇飞机炸死而写的。据介绍,毛福梅这个可怜的女人对蒋母十分孝顺,蒋母在对儿子另择新欢无可奈何后将毛福梅收为干女儿,让其离婚不离家,依然为丰镐房的主人。毛氏对遗弃他的蒋介石也以德报怨,蒋、宋来溪口时,她以“干姐”名义热心侍候。1939年12月12日,日寇六架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不幸遇难。其子蒋经国得知噩耗后回乡为母料理后事,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示了他将与日寇不共戴天的决心。
溪口镇上还有蒋氏宗祠,玉泰盐铺遗址与蒋氏遗址。据导游介绍,蒋氏的家乡情结是很重的,他执掌国民党最高权力后经常回故乡休假,1936年西安事变后回溪口一住就是三个月。他发迹后回溪口,从不在街上骑马坐轿,见族人总是以辈分大小相称,绝不妄自尊大。导游还介绍,溪口蒋氏故居等文物古迹保存完好,得力于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博大胸怀,早在1949年解放军攻占奉化前夕,毛泽东就专门致电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浙江省委第一书记谭震林,要其电令部下在攻占溪口后保护好蒋氏故居、祠堂及祖墓。应该说,此举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这是蒋介石无法比拟的。当年国共纷争时,蒋介石的得力部下、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健曾派部队到韶山挖毛家祖坟。由此可见,蒋介石之所以败给毛泽东,除了毛泽东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因素外 ,其个人性格、胸襟气度上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游还介绍说,蒋氏故居和蒋母之墓等文物古迹在文革中曾受到红卫兵冲击,一个红卫兵组织扬言要炸掉蒋母之墓,溪口镇上的蒋氏家族数千人曾不分白天黑夜为此在墓地上守了几天几夜。导游告诉我们,她本人就姓蒋,是“孝”字辈人氏,当年,她父亲家庭成分好,不怕红卫兵说他是蒋介石的孝子贤孙,是守墓时的骨干分子之一。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蒋氏故居、蒋母之墓正式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央财政专门拨款进行修缮。据说,远在台湾的蒋经国得此信息后谓然叹曰:共产党了不起,了不起啊!蒋经国此后曾有要与中共谈判,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打算并启动了相关工作,可惜他此后不久就不幸去世,又偏偏选错了李登辉这个暗藏的台独分子作接班人,其遗愿也只能成为遗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