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115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2-21

借力电商平台 培育“网红”产品

荔波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径

□王永杰 柏祥意

  “县里大力宣传和支持电商发展,机会难得,一直对电商感兴趣的我便参加了培训班。现在,在惠政的扶持下,我利用各种电商平台网上销售荔波的特色产品。”在荔波县玉屏街道河东社区,耳朵患有残疾的贫困户蒙学俊正专注于电商买卖,并决心长久发展。

  这仅仅是荔波县“电商扶贫”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荔波县坚持发展农村电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构建“电商+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打通物流进村入户的最后一百米。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领略中国、蓝天电子商务等电商平台公司为载体,推进农村电商站点建设和农产品、旅游手工艺品等的销售及品牌打造,助贫困群众叩开电商销售门、走上电商脱贫路。

  一台电脑:“网”到致富经

  “政府扶持了我1万5千元,购置一台电脑和照相设备,进行了网店装修等。”受惠于电商扶贫政策,蒙学俊如今已成为拥有三钻信誉、好评率99%的淘宝店主和一家电商平台公司的负责人。

  没有后顾之忧的蒙学俊全身心地投入电商创业中。去年荔波枇杷成熟季节,通过微店、淘宝店、各电商代理平台,蒙学俊创造了枇杷销售日交易额4万元的成绩,半个月实现交易额40万元,销量猛增,使得荔波弘信土枇杷成为淘宝网热销水果,一度名列全网排行榜前列。

  枇杷销售季结束后,蒙学俊又忙着卖九阡李、血桃等荔波时令水果,从早到晚忙着打包发货,不亦乐乎。通过政策的支持引导和自己的努力,蒙学俊的特产生意全年网络销售额超过八十万元。

  自己好了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蒙学俊的带动下,现在已有15名贫困残疾人和他一起学习电商知识,并已发展了5家淘宝店。同时,他还联合其他残疾人成立荔波县亿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优先照顾安置特困低保残疾人,帮助更多残疾人走上电商这条致富路,实现脱贫增收。

  订单式扶贫:聚力“出山”

  “香猪在春节前就卖完了,现在根本不愁销路。”覃珍占是玉屏镇水村的贫困户,受政府和蓝天电子商务公司的帮扶,去年他开始发展香猪养殖,当年就获利八千多元。

  “政府联合电商公司实施‘订单扶贫’,确保预售产品不积压、不滞销。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避免了市场风险,也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农产品。”蓝天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刘发俊表示。

  通过对当地市场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荔波邮政公司通确立了农村电商“线上+线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以荔波蜜柚和椪柑等农产品为切入点,从产品的源头收购、品质控制、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寄递、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流程严格管控,采取订单式采购销售方式,保证优质的产品以最快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椪柑上线当天就销售了5785单,卖出28925斤。

  据悉,为了让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荔波打出了组合拳:注册认证“刘二农”、“弘信枇杷”、“邓记风猪”等本土品牌,为腊肉、无公害优质大米、非转基因黄豆、蓝莓、哈密瓜等优质农产品穿上品牌“外衣”;通过电商平台举办在线预订、网络采摘节等活动,让本土产品在网上继续火起来,形成持续消费力。

  产村融合:助力提前“脱帽”

  “以前是我们村民买东西比较多,现在更多的是寄出去,寄的都是我们的家乡货。”在甲良镇阁龙社区农村淘宝服务站,站长蒙炳良正忙着清点包裹。

  “站点不仅仅是为村民们代购和提供便民服务,更是一个将特优产品向外推送的输送站。”荔波县电商办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该县已建设县级农村电商营运中心及51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在今年将实现贫困村电商网点全覆盖,通过完善产业服务功能,将有力地助推产村融合发展。

  一组数据可以体现产村融合的实效:村级电商站点月均营业额约5000元,部分贫困村电商站点可达2000元以上,乡镇级网点销售额可达万元。截至目前,荔波县已有近百贫困户与电商平台签订特产供应协议,全县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 8000 万元。

  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荔波已经营上线农特产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旅游服务业等160多种,培育发展的本土电商企业达8家,荔波电商扶贫新路径正在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