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115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2-21

贵州产业发展素描:“两条腿”走新路

□王新明

  翻开中国产业版图,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贵州“区域”都越来越亮。“亮”的底气、动力来自哪里?一言以蔽之: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两条腿”走新路。

  逐梦新经济 开拓发展新空间

  “中小企业贷款难,既困扰企业也困扰银行。聚焦这一难题,公司与贵阳银行携手研发出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估系统。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为企业经营、信用状况‘画像’,解决了能否贷、贷多少、实时贷三个关键问题。”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曾途说。

  贵州发展大数据,四五年前很多人想都不敢想。但在此起彼伏的质疑声中,贵州勇往直前、实干巧干,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全国大数据新高地。

  2016年初,贵州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省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8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3%;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达81.77亿元,同比增长43.6%。

  “贵州有一群懂我们的人,我们愿意在贵州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文建说。

  “近年来,贵州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力,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北斗卫星设备等产品。”据贵州省统计局局长任湘生介绍,汽车制造业、电子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分别为5.5%、9.3%,两大新兴产业合计拉动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立足生态、山地等优势,贵州还着力发展大旅游。在“江南煤都”六盘水,当地无中生有发展冰雪产业,有效激活了旅游市场。

  “上个滑雪季共接待游客7万人(次),今年滑雪季首日接待量就达数千人。”水城县玉舍森林公园滑雪场负责人刘春雨说。

  在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等特色项目带动下,贵州旅游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去年,全省实现接待游客总数逾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逾5000亿元。

  老树发新芽 “家底”变厚动力足

  贵州能源资源富集,长期以来煤电结合、水火互济,成为发展的“家底”。如何把“家底”做厚、动力做足?贵州的办法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成本为突破口、降电价为“牛鼻子”,通过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说,作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首批综合试点省份,贵州在市场化交易、售电侧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2016年,全省直接交易电量达400亿千瓦时,累计减少工业企业电费50.6亿元、居民用电支出2.2亿元,拉动工业用电增长1.5个百分点。

  “通过降低用电、物流、税费、融资、制度性交易‘五大成本’,合计为省内企业减负700亿元;同时,全省共压减粗钢产能220万吨,化解煤矿过剩产能2100多万吨。”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既是用电大户、也是长期亏损大户,受益于电力市场化交易,去年4月,在持续亏损8年后公司首次实现生产经营性盈利。

  煤炭是贵州的“家底”之一,在需求增加、去产能、降成本等影响下,去年下半年,长期低迷的煤炭行业价格上涨、经营水平提升。前11个月,全省洗精煤产量同比增长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达210.97亿元、增长2.4%。

  “新兴、传统产业同时发力,根据初步预计,去年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900亿元,比2015年增长9.9%。”任湘生说。

  同做加法乘法 新旧携手走新路

  打开贵州茅台集团官方商城,茅台酒、年份酒、系列酒等均可在线购买;整箱购买茅台酒,还能享受价格优惠。

  面对行业低迷,近两年贵州茅台集团加速内生性结构转化,打出开拓海外市场、布局电商平台等一系列“组合拳”。2016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利润总额243亿元,增长6.9%。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贵州启动‘千企改造’工程,对全省1130户企业实施以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既做加法、也做乘法,不断推动新旧产业融合发展。”陈少波说。

  贵州的发展引起各方关注。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等央企纷纷入黔,将在大数据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等领域与贵州开展合作,涉及项目88个、投资金额达860.6亿元。其中,大数据类项目43个,涵盖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投资总额239.09亿元。

  “大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和重要力量,用好大数据,将产生不可限量的商业模式。”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