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02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1-19

  核心提示

  大健康医药产业,是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富民强省的新兴绿色产业。近几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全省着力构建以医、养、健、管、游、食为支撑的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园区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电商平台,有效带动养老、养生、保健、避暑等产业全面开花。

大健康:健康养生 黔力无限

  演播室: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由贵州政协报、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我是主持人徐兴海。这期节目邀请到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平,省政协常委、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斌,一起围绕“大健康:健康养生 黔力无限”的主题进行探讨。欢迎两位嘉宾!

  大健康医药产业,是贵州守住两条底线、实现富民强省的新兴绿色产业。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省着力构建以医、养、健、管、游、食为支撑的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园区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电商平台,有效带动养老、养生、保健、避暑等产业全面开花。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1:

  大健康催生“洼地效应”

  贵州,被誉为天然“大空调”“大氧吧”“大公园”。这里生态环境质量优、气温适度、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氧离子高、温泉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突出,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加上民族民间健康养生文化灿烂多彩,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4年初,贵州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大健康医药确立为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大数据的“姊妹篇”来抓。随着相关实施意见、政策措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大健康医药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加快构建,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平台提速搭建,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纷纷入黔,贵阳新医药产业圈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黔药”品牌在全国声名鹊起。

  演播室:

  主持人:一位是政府部门领导、一位是企业管理者,两位从各自的角度理解,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把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的“姊妹篇”来抓?

  张平:我认为,这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贵州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贵州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公园省”、“森林之省”、“百草之乡”和“养生天堂”,不仅气候条件好、生态环境也很好,特别适合发展健康养生等相关产业。二是贵州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这几年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贵州医药制造特别是以苗药为主的民族制药产业发展很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的“全国500强”制药企业达到14家,中药民族药产值位居全国第一;苗药成为国内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超过了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三是大健康医药产业属于新兴绿色产业。无论是它的生产过程还是生产目的、制造产品还是提供服务,都围绕着人的健康来开展,本身就是资源利用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四是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带动性很强。它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既有一产的中药材种植,又有二产的医药生产、医疗器械制造等,还有三产的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咨询等,具有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可以形成辐射延伸式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对贵州来说,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所以,省委、省政府花了很多心思、很大气力,明确提出要把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全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布局、培育。

  梁斌:我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首先是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市场非常大。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当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会大幅度增长。早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这个数字大概是3万亿元,未来几年每年要以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速度增长。实际上,根据权威人士对行业的观察,这一块需求可能比预测数字呈现的更大、更广泛,可以说是一片“蓝海”。

  其次,省委、省政府推动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任何一个行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具备比较优势、产业优势两个因素。比较优势方面,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全省有中药材4800多种,自然与人文共美、资源存量丰富,为新业态提供了良好条件;产业优势方面,贵州医药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聚式发展,全省总产值达到300多亿元、有上市企业11家,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三。拥有了这些优势,贵州最好的中药材就能生产出全国最好的药品。

  主持人: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贵州有优势、有政策,过去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回过头来看,在此过程中是否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不足和问题?

  张平:这几年,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当然也存在不少短板。首先,虽然产业发展的资源丰富、基础不错,但产业本身规模比较小;其次,产业发展的层次还比较低,除了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医药制造产业,其它包括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休闲保健等业态,尽管目前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总体还处在一个初级、低端的水平。

  比如,贵州一直想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休闲养生的新兴模式,但是很多景区景点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游客过去看一看就走了;如果在游玩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当地的特色食品、保健服务等,游客一定会住下来、多消费。在这方面,我们所做的定位、开发的力度都还不够,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再比如,目前养老服务还停留在很基本的护理服务层面,有的可能连基础护理都做不到、不到位;怎样才能把医疗服务、保健护理的理念融入到养老产业中去,是急需所有参与者积极探索实践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不足之处也有空间,问题所在也是机遇。对于企业家来说,您针对现状会怎么去思考和决策?

  梁斌:如今进入“大健康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有了更多关注和需求。一般来说,疾病健康分为预防、治疗、康复三个阶段,光是预防、治未病的市场就很大。根据临床实验,我们每10个人中就有7个是亚健康、1个是患病。所以,药品生产不只是为了治疗服务,在预防环节也有很多需求。为什么现在保健品那么畅销?还有微信朋友圈很流行走路,每天都在晒走了多少步,就是因为人们有这一块需求。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医、养、健、管、游、食等。企业的切入点首先是中医药,再拓展到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医药产业,这个发展前景会非常广阔。

  短片2:

  “健康贵州”建设大提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养生、长寿等提出了更多要求,优质、便利的健康服务业有着极大空间和潜力。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健康为基础的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逐渐成型。

  围绕构建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支撑的保健养生产业、以健为支撑的运动康体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游为支撑的康旅结合产业、以食为支撑的健康食材产业六个体系,贵州加快推动大健康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去年11月召开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要确立大健康发展目标、用好大数据重要机遇、支撑大扶贫战略行动,推动大健康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这为“健康贵州”建设指明了方向。

  演播室:

  主持人:在“健康中国”、“健康贵州”的背景下,为把大健康医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柱产业,我省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张平:近期,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要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推动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与旅游休闲、康体运动融合发展,这是能够实现快速提升的一个途径;二是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基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独有品牌的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民族医药制造快速发展,整个产业是有望实现大突破的。

  说到科技创新,这项重点工作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一是继续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要在一些企业、研发机构建成一批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力争有一批实验室上升为国家级,以此提升整个行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二是推动一批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落地。比如围绕中药材种植,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一批示范工程建设,以此带动科技示范应用。三是在一些重点、关键环节实施一批突破性工程。比如,围绕新药研发、临床医疗等开发一些智能设备,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主持人:具体到企业层面,威门药业将怎样去顺应整个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的大势?

  梁斌:面向未来,企业制定了“十三五”、十年、二十年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总体方向是紧紧围绕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其中有两个定语,一个是大健康产业、一个是以中医药为核心,它的整个产业链非常丰富、多元,包括医、养、健、管、游、食等各方面。我们以中医药为切入点,实际上已经覆盖了一产,就是打造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二产有药品生产、保健品生产;三产方面,种植基地都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完全可以打造成休闲度假、养生康复等旅游、康体场所,加以配套、延展就能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我们重点还是抓二产,做好药品特别是保健品生产,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做大做强做优二产,又带动和促进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主持人:脱贫攻坚是贵州在“十三五”时期的一项繁重任务,全省经济社会都要以此为统领。那么,大健康怎样才能实现与大扶贫融合发展?

  张平:未来几年,贵州要重点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做强做优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事实上,这几个“大”都和大健康有关,特别是大扶贫、脱贫攻坚。首先,大健康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中药材种植,这是直接面对农户的,因为它需要很多劳动力。目前,贵州的很多中药材种植基地都覆盖贫困县,与贫困地区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可以直接带动农户、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其次,贵州的旅游、生态资源很丰富,可以大力开发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保健游等业态。近年来,全省的乡村旅游已经风生水起、广为人知,这也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户的。通过把健康的理念、要素与乡村旅游融合在一起,直接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另外,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要建很多产业园区,包括医药制药园区、医疗器械园区等,还有一些养生基地、康复基地、休闲基地等,都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通过吸纳当地农户、贫困人口到园区、企业就业,既可以促进他们增收致富,还能很好地解决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土地等社会民生问题。

  梁斌:从去年开始,威门药业就组建了扶贫工作小组,全面投身贵州的扶贫攻坚事业。企业派出工作人员,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覆盖的村寨,对贫困群众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他们贫困的原因、致富的想法等,然后用力所能及的办法实施帮扶。作为企业,我们重点是从两个实际出发,一是自身实际、二是当地实际,主要采取产业扶贫的方式,让贫困农户参与中药材规模种植,通过劳动实现致富、步入小康,这也是为政府出一份力。

  主持人:节目最后,请两位用简短的话展望一下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和“健康贵州”的美好未来。

  张平:我觉得,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已经闻“风”而动、必将乘势而上;同时,我对“健康贵州”建设充满了信心。

  梁斌:威门药业将紧紧抓住重要、核心的中医药,持续推动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企业和行业共同的辉煌。

  主持人: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几千年来,生长在贵州高原上的一草一木,为在青山绿水中休养生息的人民疗伤止痛。现在,拥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春潮涌动、生机勃发。

  资源、环境优势双重叠加,使我省先天具备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优良条件。但要扬长优势、突出特色,必须铆足干劲、打出“组合拳”,推动各种资源要素落地落细落实。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产业发展确实惠及民众的身心健康、生活安康。感谢两位嘉宾来到演播间,感谢观众朋友收看这期节目,我们明晚见!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田锦凡 图片摄影/本报记者 张 洁)

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平

省政协常委、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斌

《两会面对面:谋略贵州·激扬活力》第四期演播室访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