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胭脂”鹅共香
□刘绍义
曹雪芹应该是一个喜欢鹅的主,不然他笔下的《红楼梦》不会多次出现鹅以及关于鹅的美食。别的不说,古人夸赞美丽的女子,多以“肤如凝脂”相喻,曹雪芹倒好,人家迎春一出场,他来了一个“鼻腻鹅脂”相夸,可见鹅的美丽程度在这位老夫子心目中占有多大位置了。
我不知道细腻的张爱玲女士是爱《红楼梦》爱过头了,还是读《金瓶梅》时太囫囵吞枣了,她竟说《红楼梦》是爱食鹅肉鹅脂的,《金瓶梅》不食鹅。“上古男子打猎打了‘莫雁’就当成聘礼送给女方,莫雁就是野鹅,《儿女英雄传》的聘礼就是一只鹅,《红楼梦》里爱食鹅肉鹅脂还是上古遗风。好像《金瓶梅》里是不食鹅肉的……”其实,《金瓶梅》里的食鹅一点也不比《红楼梦》少。
《金瓶梅》第四十一回,两孩儿联姻之日,月娘携众姊妹来到乔大户家,就有鹅肉摆上桌:“上了汤饭,厨役上来头一道献了水晶鹅,月娘赏了二钱银子。”还有紧挨着的四十三回,乔五太太参加众官娘子会亲一席女宴,厨役上来献小割烧鹅。再拿《金瓶梅》里的“糟鹅胗掌”来说吧,它的味道一点也不比《红楼梦》里的“胭脂鹅脯”差。
我们从“糟鹅胗掌”以及“水晶鹅”的制作方法上,就能想象出它们的味道了。将200克鹅胗、2只鹅掌清理洗净,放入水锅中白煮成熟,取出,将煮熟鹅胗切片,鹅掌拆去骨,切小块,均放盘中,浇入香糟卤,然后再取碗一只,放芥末酱,加精盐、醋、白糖和冷开水25克搅匀,放入碟中,加芝麻油,就可以蘸着吃了。
“水晶鹅”的制作方法相比“糟鹅胗掌”,要复杂得多。在一只2千克的光鹅右翅腋下划开一个约6厘米长的刀口,抠去内脏,剁去脚爪洗净沥水,然后在鹅内外用盐擦均匀,注意不能擦破鹅皮。腌2小时后取出,投入沸水锅中烫至鹅皮收缩绷紧时捞出。把鹅放入锅中加水淹没鹅身,再放入打结的葱、拍松的姜以及花椒、八角、盐等,待烧开后,转微火煮至四成熟,放入黄酒,继续煮焖20分钟左右取出,煮鹅卤汁盛在盆中,等鹅冷却后再浸入卤汁内,最后剁成条状装盘,浇上卤汁就可以食用了。
张爱玲说,《红楼梦》连做菜都用鹅油,其实这也并不稀罕,《金瓶梅》连做面食都用鹅油,比如第六十七回的“玫瑰鹅油烫面蒸饼”,加入的就是纯粹的鹅油。“玫瑰鹅油烫面蒸饼”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将半斤左右的面粉倒在案板上扒个坑,倒上120克开水浇匀、拌和,略撒凉水,揉透成团,稍饧。然后把揉透饧好的面团按扁,用擀杖擀成长方形薄片,刷一层鹅油,撒少许玫瑰酱和白糖,使面片一层一层堆叠起来,成为多层次的厚面块。最后把它摆入笼屉中,用旺火蒸制10分钟,取下切成小块,装入盘中就算成功了。
不要小看了这些鹅肉鹅油,在历史上很多时期它们都是吃货们的最爱,有时为了防止腐败,皇帝是不准当官的吃鹅肉的,比如明代就有“御史不许食鹅”的祖制。但你有政策,那些嘴馋的官员也会想出对策,王世贞就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在请人吃饭时,上过一道鹅菜,但为了避嫌,他父亲让厨师去掉鹅头鹅尾,换上鸡头鸡尾了事。
中国人养鹅的历史悠久,吃鹅的历史也不短,中国第一部讲饮馔的古书《易牙遗意》中就有关于胭脂鹅的做法了,“鹅一只,不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蛋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这种鹅,我曾经在苏州观前街食肆内吃过,它的味道,应该与《红楼梦》中“胭脂鹅脯”非常接近。
我在明代饮食大全《竹屿山房杂部》中,看到过几种制作鹅肉的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一款烧鹅和一款蒸鹅。烧鹅的方法是,把收拾干净的肥鹅,用盐、酒、缩砂仁、花椒、葱等调料混合后搓揉,然后架到炉中烧烤,微熟以后取出,用香油淋浇后,再次放回炉中烧烤,直至烤熟。这种方法还可以用酱或者蜜汁涂抹鹅的外表,微烧之后再用油烧也行。
蒸鹅是把一只鹅整治干净,用三钱盐与适量的葱、花椒混合,用酒调匀,擦拭鹅腹;用酒拌蜜,涂抹鹅身。锅中加入一大碗酒,一大碗水,然后把鹅架在锅中,不使近水,把锅盖的边沿用棉纸糊封严密,然后用一斤半重的一束茅柴在灶中缓慢燃烧,烧尽以后再添一束,两束茅柴烧过,等锅盖变冷,开锅将鹅翻身,再烧一束茅柴,待灶中茅柴自行燃尽,不但蒸鹅烂熟如泥,连汤汁也极其鲜美。
“红鹅催送酒,苍鹘解留人”,这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的诗句。其中的“红鹅”就是前面说的“胭脂鹅”。翻开古籍看看,传统的制鹅方法中,真是五花八门,腌、腊、糟、醉、烤、熏、风干等,应有尽有。别的不说,光一个腌的方法,又分了好多样,粗盐腌、细盐腌、花椒盐腌、橘皮炒盐腌、盐水腌、醋腌、芥末醋腌、糖腌、蜜渍、暴腌、泥腌等等,更是数不胜数。有这么多制鹅方法,肯定有适自己口味的,大家不妨挑挑拣拣,找自己喜欢的试一下,一饱自己的口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