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省政协人资环委调研建议
我省加大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发展和沿线环境保护力度
本报讯 (梁大立 安 旭 记者 郭 军) “关于‘水质污染问题依然严峻’问题,已由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委托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目前,成果报告已征得沿线各级政府同意,并上报了省环境保护厅,待审查批复……”近日,省水利厅就省政协人资环委《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发展和沿线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反映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向省政协作了详细回复。12月19日,省政协人资环委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了该调研报告相关落实情况。
“我们的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后,省委书记陈敏尔、省委副书记谌贻琴、常务副省长秦如培相继作出批示,认为报告所提建议很有指导性,要求相关部门把建议落实到工作中。副省长刘远坤在批示中特别要求省水利厅要高度重视污染、设施遭到破坏等问题,需跨部门联合解决的,可召开会议共商共决。”该负责人介绍说。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我省首个大型、跨地区、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工程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黔中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主体工程即将建设完成,为深入了解现阶段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进展和沿线环境保护情况,8月9日至11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蒙启良率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体委员、省水利厅、省水利投资公司等有关负责人,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平寨水库、龙场渡槽,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桂家湖水库、普定县青年队渡槽、西秀区革寨水库,贵安新区凯掌水库、松柏山水库进行了实地调研视察,形成《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发展和沿线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针对工程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立即启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实行多规合一,统筹制定产业规划;厘清管理权限,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兼顾工程沿线群众的经济利益,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组建联合执法小组;移民的一次性补偿要与长期扶持相结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实施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的加高工程;加强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宣传力度等建议。
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后,引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相继作出批示。省水利厅在收到省政府办公厅所转的调研报告及省领导的批示后,积极落实调研报告建议,并于近日向省政协作了回复。回复中称:关于“工程沿线和水库库区的治理、管理效果不理想”问题,为了遏制水库周边违章塔建、违法经营等行为,近期由省水利厅牵扯头,联合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关于“部分移民及工程周边受损农户的补偿存在争议”问题,已责成省水投(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控,严禁擅自超红线用地或私自与老百姓相商用地;关于“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造林补偿标准降低影响农民参与生态恢复的积极性”等问题,已责成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积极主动与相关地方政府和移民部门加大移民技术技能培训,配合落实好水库存移民的后扶政策,积极引导移民进城再就业;关于“群众对黔中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深远意义了解不足”问题,由省水利厅厅牵头,正在策划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宣传方案,拟通过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宣传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建设成果、规章制度等,增强库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