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五代同堂 和谐家庭
——做客少年时伙伴高正荣家见闻
□罗世庆
我最近回家乡(凯里市大风洞乡)走亲访友,到我少年时伙伴高正荣家住了两天。他家现在已是五代同堂、团结和谐的幸福大家庭。四代同堂我倒见过不少,而且还看过《四代同堂》电影,五代同堂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所见所闻,真是令人羡慕和欣慰。
高正荣现年88岁,五代同堂,他的玄孙已经三岁。高正荣有两个儿子,长子高茂泽,次子高茂德,都是农民,弟兄两人早已分家另立门户。现在高正荣是住在大儿子茂泽家。茂泽家现有14口人,如果加上茂德家和出嫁的姑娘和女婿、孙姑娘和孙女婿等在一起,他们家共有30多口人,是一个五代同堂、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幸福大家庭。高正荣是家,他们家以家为主体,媳妇、女婿有仫佬族、苗族、汉族等民族。
高正荣的子孙都很孝顺。他住的大儿子家虽有14口人,但常住在家的只有儿子、儿媳和他三人。孙子辈、曾孙辈,有的在上学,有的外出打工。这个大家庭是他大儿媳刘应翠主持家务。刘应翠虽已年近7旬,但身体很好,贤惠善良、尊老爱幼,把一家人团结得好好的。刘应翠已是有曾孙的曾祖母了,她的子孙对她孝敬,她仍以一个儿媳的身份孝敬她的公公高正荣。高正荣虽然老当益壮,身体很好,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每餐至少能吃一碗饭,还要喝一二两酒,没拄拐杖走十里、八里路不觉得累。但他的老伴已经去世,他生活上的许多事,还是要靠儿子、媳妇照料。刘应翠说,一定要让高龄的老公公吃得可口,穿的舒适,住的高兴,对高正荣的日常生活照料得很周到。有时高正荣出门走客,时隔一天两天,刘应翠就要打电话问候。她怕老年人脚上出毛病,最近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一台足浴按摩器,让高正荣经常做些脚疗。我在他家吃饭的时候,亲眼看到刘应翠总是守候在桌旁,帮助高正荣(当然也包括我)斟酒、加菜(火锅)、添饭,真是关怀备至。我在饭桌上看到高正荣和他的儿子高茂泽互相劝酒,便问高正荣,你们父子都喜欢饮酒,因为饮酒吵过架吗?高正荣说,我们一家老小平时相处都很和睦,饮酒时劝酒那么高兴还嫌不够,怎么会争吵,有时说句把难听的话,谁也不会计较。据寨邻群众介绍,他们一家,父子之间、弟兄之间、妯娌之间、婆媳之间,确实是很和睦的。高正荣的孙子和曾孙夫妇虽然在外打工,但多是在凯里等地,离家不远,他们都经常回家来看望老人,买些吃的、穿的来孝敬老人。我看到他家客厅挂着两张字画匾,一张上面写着“我爱我家”,另一张上面写着“家是温暖的港湾”。我问是谁买来的,高正荣说是曾孙和曾孙媳妇买的。这说明他们对家庭的热爱。
高正荣虽然没有住在二儿子家,但二儿子和二媳妇也很关心他,有点好吃的都要送给他,或者接他去吃。我们到高正荣家住下不久,就看到二媳妇罗天秀(仫佬族)送一双新的毛皮鞋来给高正荣。罗天秀说,天气冷了,让公公穿毛皮鞋舒服些。高正荣知道我到乡下去,就先期来到我的老家榜河陪我。我们从榜河到高正荣家,不到两公里路程,完全可以步行去。但高正荣的二儿子知我们要去,怕我们走路累,还是叫他的儿子开车来接我们。
儿子、孙子关心高正荣,高正荣对子孙也很关心。如何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我没有深入了解。据我所知,近些年来,高正荣仍然对子孙十分关心。高正荣为孙子、孙女上学花了不少钱,为孙女婿的工作问题,曾到处托人帮助联系。他们寨上的自来水,是从井里直接引到家里,没有经过过滤,为了饮水更洁净一些,高正荣最近用他的4000多元养老金,买了两台过滤器,分别安在两个儿子的家里。
高正荣出生贫苦,当过农民,做过篾匠,住过茅棚。他的文化不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培养贫下中农干部,他参加了工作,曾任过小乡的党委副书记。高正荣的父亲去世很早。高正荣的祖父在清光绪年间任过区长。高正荣有六个叔叔,有的长期当教师,有的在政界任过职,有的还是贵州省政协委员。他们这个家,可算是书香门第、礼义之家。高正荣一生为人正直,艰苦朴素,善于教育子孙勤劳致富。他的子孙也很争气,遵纪守法,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现在高正荣住的茂泽家,修起了400多平方米一楼一底的砖房,并装修得漂漂亮亮。家中彩电、电冰箱、沙发等新式家具应有尽有,还有两部汽车,人人有手机,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高正荣这个名字叫得很好,正荣者,正是繁荣昌盛也。人们对这样的家庭都很羡慕。高正荣那个三岁的玄孙叫高翔,也叫得很好,象征着高家并不满足现状,还要乘东风高高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