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47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0-14

高头就是韭菜坪(下)

□李文汉

(续接上期)

  溪水发源于竹林丛,流量很少,但一百五十多年前流量绝对比现在大。细水长流不怕渴。麇集在山顶的苗族同其他民众手持梭标长矛和弓弩。这些野竹就是就地取材致命的箭。他们顺着溪流踩踏出一条通往大岩洞的路,大家把拼凑的粮食放置在洞里,做饭做菜,轮流出入守护着韭菜坪,坚守着营地。

  关于苗民等各族扎营韭菜坪,聚集力量,揭竿而起,史学界对起事的地址尚有分歧。一九八二年三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猪拱箐苗族起义遗址。”其碑立在七星关青场镇,这是后期义军退守到猪拱箐展开一系列战斗的遗址遗存。《赫章县志》记载:“咸丰十年(1860)五月,威宁州骨董山(今赫章县境)苗族兄弟陶新春、陶三春在韭菜坪召集以苗族为主体的一万四千余人,举行起义。”这场震撼黔西北的农民起义,起事地址说法不一,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搞清楚了,这场农民起义就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韭菜坪四周峰丛迭起,悬崖壁立,陡坡连绵,近30平方公里的山变成铁打的营盘。县城一侧因道路交通通达,土壤肥沃,农耕商贾乘势涌入,形成稠密的城镇村落。东南面因山高冷凉,交通闭塞,山地农业面广产少,草场丰腴而养殖粗放,村落稀疏。野里、二台坡天然草场宽阔,牧放的牲畜只抵达韭菜坪斜坡地带。自然因素和人文环境形成的屏障成全韭菜坪长着望不到边际的郁郁葱葱的韭菜。

  韭菜坪的独特和势力在于韭菜。现在,我们很难追溯和弄明韭菜为什么生长在高山顶。是地壳隆起,海水退潮遗存的吗?或是粒小的种子随风飘落扎根的?这些问题已经超过了本人掌握的知识。我国汉代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释:“韭,菜名,一种而之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通常对韭菜的解释是:“韭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扁,花白色,是常见的蔬菜。”这种解释的指向是人们种植食用的韭菜。我国食用韭菜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豳风》有“四之日其蚤,献羊祭韭”。韭菜在西周时除了平常食用外,也将它与羊作祭食。说明当时人们对韭菜的喜爱并把它神秘化。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有:“春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表达客人来了,主人晚上冒着春雨去韭菜园里割韭菜,用韭菜掺和黄粟米招待客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韭菜是一道用来招待客人的佳肴。

  韭菜坪的韭菜属高山韭菜,叶面叶片与食用韭菜无大的区别,但它开的是紫色的花,与食用的韭菜开着白色的花不同。在韭菜的分类上是否可分为人工种植食用和观赏两类。食用在于叶,观赏在于花,如是,韭菜坪的韭菜应归为观赏韭菜。

  前面我对韭菜坪的韭菜作了一些假说,其实,韭菜坪的韭菜秉承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头扎进高寒、多雨、多雾、冷凉的山顶,将发达的根部深深地钻进泥土,不断地吸纳太阳的光照,吸收营养支撑着茎杆叶片,生机盎然。待耗尽营养精力,根部完成使命就心甘情愿地腐烂还土。又让肉眼难见的子粒萌发吐芽。自然的生成与人对韭菜的尊崇,人们原汁原味地给山顶赋予韭菜坪的名称。

  春天,多雾的山顶下着淋淋沥沥的牛毛细雨,根部扣勒的地方慢慢松弛,新的坯芽在孕育,幼嫩的芽舌掀开旧袍,对着晴天和雨天旺盛的生长,一棵芽舌抽动多棵芽舌,一丛丛的嫩韭菜出土了。绿茵茵的韭菜给山顶坡上春装。韭菜苔扭住时机从叶片基部分蘖,托举起花蕾,处暑之后满山的韭菜花嘣裂,竞相盛开。仿佛天女散花把最艳丽的花散在山顶,装点山顶。此时此刻,站在山巅,会激动得淌起泪水来。山脊的韭菜花,野里人工栽培的五彩斑斓的花海妩媚动人,它们以其多姿多彩的神态迎送朝霞、晚霞,陪伴太阳、月亮和星星,在蓝天下展现它的色彩灵动。

  看到这幅难却的景致,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赫章韭菜坪海拔二千七百多米,是贵州的屋脊,但不是贵州的第一高峰。在赫章、威宁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高原面上,除海拔2900多米的小韭菜坪,还有威宁境内海拉乡的平箐梁子,草海西面的禄家大营和板底乡的祖安山,平均海拔2800多米。论及高度韭菜坪位居第五位。但因其上有韭菜和韭菜花而遐迩闻名,风靡神州,成为山地旅游靓丽的新星。因此,其它几座山与它相形见绌。韭菜坪当之无愧成为贵州最有色彩,最抢眼球的山。也成为贵州最古朴自然的无需人工去雕琢的花山。

  常言道:“是金子都会发光”。韭菜坪的韭菜虽是一种很不起眼的植物,根本不能与金子比拟,但韭菜有一种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执着,它知道自己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不愿与奇花异草炫耀、比美,默默地、静静地坚守,不知坚守和守望了多少载?

  这种执着坚守不因环境的险恶,其他植物的挤压,人类对它的价值的认识的偏颇和视眼所限而退缩并一蹶不振,韭菜扎根大地,具有“九死一生”、“久久为功”的特质,守常态、保常态,依托天然的甚至封闭的环境再生再造,等待着奉献的时机到来。

  终于,人们通过独特的慧眼惊奇地发现了它。随着物质丰富、精神需求和境界的提升,人们睁着浓眉大眼看到蓝天底下还有这么唯一的、独特的韭菜,顿然引起观赏的兴趣,韭菜坪产生了轰动效应,韭菜实现了绚丽的,不似张扬的转身。

  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应运而生,这种转身之日就是奉献担当之时。

  当今,旅游业与经济的发展日益密切。旅游经济炙手可热,旅游成为新兴产业,旅游是商品已成为众人共识,人们已经自觉地跨进这道门槛。

  赫章韭菜坪的旅游优势是高原山地,其幽远、苍茫、辽阔的特点可给旅游者提供登山、观光、露宿、摄影等需求。但是,韭菜坪的优势蕴含着劣势。高原山地的阔叶林、灌丛、草场是外披物,天生就带有脆弱性。它同山川峡谷、岩溶瀑布、森林景区等不同,韭菜坪的特点是丝毫不能忽略的。

  我最初踏入韭菜坪,目堵望不着边际的韭菜,心中震惊、震憾,难以用最贴切的语言表达,更找不到能体现它的特质的语言赞美。而时过几载,韭菜出现偷盗买卖和闯进围栏毁坏的现象,草本渐渐虚弱、矮化和稀疏,花虽艳但球状型的体态变小,空隙间露水草在抢占空间,杂草呈现难以控制的势头……

  竭泽而渔并不是耸人听闻,韭菜坪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维系山地旅游可持续的话题。

  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是山地,根基在韭菜和韭菜花。韭菜叶绿叶茂花红,旅游旺季管护人员白昼辛劳地看护,枯杆叶黄则放松了,管护缺乏常态化。韭菜的矮化、虚弱除地域环境变化外,亦或有地力提供养分不足所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草本植物生存的基本规律。过去,韭菜坪冬季有人自发地放火烧荒,变灰还土,培肥地力,消灭虫害,提高地表温度,促进韭菜一茬又一茬持续旺盛生长。这些年,在培肥地力上,新的办法出现前,尝试采用传统的方法,分片治理积累经验,用便捷管用的办法保护这片韭菜。

  养殖业对韭菜坪的管护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定范围的草场需要相应的牲畜存量。牲畜的多寡会带来草场过载或供求不足,山地旅游也相似。因此,要将视眼投向二台坡和大海子一带,拓展、开通各景区的道路,将古朴粗犷、快捷奔放的民族艺术,连绵起伏、环绕盘旋山间的草场和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峰丛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多姿多彩的景点,使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浑然一体,推波助澜,各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