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
“集智聚力、尽力而为”的新思考
□郭子仪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显然,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而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崇高使命,也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各界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一直以来,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等扶贫工作优势能力。优势能力要具体的体现在精准扶贫的各个环节,只有充分调研、把握精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估监测、理性谏言、科学对策。为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参政党自身素质;才能更加真实显示参政党存在的价值;进而才能更加掷地有声的发挥好参政议政这一重要职能。这应该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配合、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部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认知研判。
民进中央一直坚持“集智聚力、顺势而为、有思有行、开拓进取”的工作思路。这是民进中央对自身党派职能的认知研判。参政议政的工作思路一直以来都把专题调研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成果被广泛运用在政协提案、协商对话、社情民意等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的相关过程并指导参与社会服务及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民主党派通过发挥各自领域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深入基层,做好调研,科学分析,为脱贫建言出实招,不仅可以真正做到将人才优势效益发挥最大化;将民主党派智力优势落实到每一份调研扎实的提案中。而且,民主党派还可以借助党派中央和中共高层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建言、协商对话、政协提案、提案督查办理等参政议政平台形式,更好地将调研成果向党委政府提交及时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可行性参考,甚至特别具有全局、全国性的问题还可以上呈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有的调研成果甚至可以极大地推动重要扶贫方案的决策与落实。有理由说,民主党派的优势效应、扶贫行动与参政议政调研触角及成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由此可见,民主党派接地气的参政议政成效与优势扶贫策略及工作功效必须切实可行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参政党的职能实效及社会服务工作的接地气所为,才能真正为各级党委政府“参大政,议大事”的决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知道,扶贫攻坚战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第一谋划人、第一落实者。如果脱贫不精准、扶贫不到位、搬迁不适宜、生活更艰难,最后可能导致环境条件变了,但是生活不幸福的现象。这绝对不是党的决策层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初心。所以,笔者认为,除因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应该科学扎实地发现各地具体且不同的贫困问题,并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外,另一个原因即是精准扶贫的行动本身,必须利于参政议政的有效工作成果,必须真正起到提醒、推动、监评的工作展开。我们知道一句老话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脱贫攻坚要精准、真实、可行,尤其必须心中有人,而且是特殊的人。只要心中有人,一切持续性、参与性、长远性的脱贫决策才能行之有效,有益于人及其生存发展。
全国、全省各个地方民风民俗、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是融入当地人举手投足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中的。不同的贫困人群有各种因素导致贫困,但是无论是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医疗扶贫等等各种策略、措施和行动,都必须立足调研摸底、精准到户。这项工作之艰巨、庞杂,加之标准的动态变动,信息的动态准确性,空间距离、道路交通的艰难跋涉,给开展扶贫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干部增添了从未用过的、难以想象的付出及意志品质的考量。县镇村乡各级干部数量、素质、精神状态等等更是使命担当的考验。扶贫、扶智、扶孝、扶化、扶志、扶力等等还取决于幸福提升的终极扶贫目标。所以,参与精准扶贫不仅有利于民主党派深入了解民情,打开参政议政内容的新思路,而且也能促使民主党派真正理解各级党委政府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思路、工作难度、工作机智、策略等等,从而不仅能坚定理想信念,更加激发脚踏实地、科学调研的参政议政有效作为。而且更能迫使民主党派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真正走接地气的参政议政之路,行务实有益的社会服务之举。为此,民主党派的扶贫攻坚工作新思路就是要紧密把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有效结合起来,互为因果、相互佐证,提升参政党必须应有的“为党助力”之责。
民主党派的工作主要都是围绕其三大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展开的,虽然社会服务并不属于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但其作为获取社情民意途径、树立党派社会形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平台,一直以来已经成为各民主党派存在、发展、壮大;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多党合作政治事业的根与魂。
可以说,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脱贫攻坚战中,民主党派应该积极发挥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机智,为涵盖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文化教育、生态文明等“五大理念”的参政议政寻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新资源,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必须正能量发声的“数据”源头。其实,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服务也是参政议政,既有参与服务,也有专题调研;进可以直接参与扶贫,退可以超脱理性调研。社会服务中的问题发现,既可以成为建言献策的先导;又可以成为身体力行的监督。智力扶贫作为参政党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深入联系群众,了解乡情、省情、国情、民情,有利于理解各级政府工作的艰辛,在社会各界可以广泛帮助政府传递正能量; 同时也更好地接地气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对于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参与,必将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职能提供重要舞台。作为民主党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民主党派组织和广大民主党派成员通过积极发挥界别优势、联系广泛的特点,为各地脱贫攻坚系统工程积极作为、发声建言,本身就有利于提升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民主党派和理解、认同多党合作政治制度。我们知道,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充分发挥不止步于意见建议的表达,不只是“党委出题、党派调研”,也不是应景“投人所好”而作,而是通过接地气的科学论证、详实出招,发出掷地之声,有效推动意见、提案、建议落实。也就是说,建言献策要落到实处、产生效果,必须借助社会服务的实证力量。在具体工作中,民主党派将精准扶贫和参政议政精准结合的新思路应该是如何? 首先要准确定位。民主党派不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而是助推党和政府扶贫攻坚这一系统工程的生力军。参政党应该明确自身在这场攻坚战中的新角色和所作所为,调整习惯思维、工作思路,梳理社会服务在教育、医疗、文化、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等致富领域应做、能做的事。把握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各个环节专题调研,把握好如何结合当地的历史、民族人文、风土人情、习惯、习俗,为异地搬迁做好基层群众的人际沟通、矛盾化解等等系列工作,分担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角色本身性质所导致的“麻烦”、困惑、不便。其次要精通扶贫政策。从国家层面的扶贫大政方针上吃透政策,精准把握省市各级具体决策层、执行层的真实意图,分清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扶贫策略、操作流程,这样才能真实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扶贫建议,同时,也才能真正下情上达,为扶贫攻坚谏真言、出良策。再次要期许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智慧、勇气、水平、能力与社会服务中的界别优势、专业人才、双岗建业、助党为民的政党意识的有机结合、精准结合,力促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效果的最大化,这应该、也必然是党派工作在新时期脱贫攻坚决胜期有所作为的制高境界。更是参政党在统一战线领域创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事业的新源泉。最后是要求参政党协助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激发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要坚信绝大多数贫困人群有致富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刺激他们动机缺乏问题?人格自信问题。怎么树立他们致富信心?怎么解决他们内心世界的不一样的世界观?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贫困群体、个体当地文化传统习俗、生存生活方式,因地制宜的致富产业,如何把过去“公社”的机制、意识引向新的互为依靠、共同致富之想。如何真正促成“五共”的达成(黔西南自治州的脱贫攻坚工作法: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共享”工作流程法)。为此,只有发现、培养当地一批能人,提高经济制度保障吸引、引进支持一批能人,加快各级乡村道路交通建设投入、管理的步伐。恢复、保护、重建县乡村文化,让绿水青山常在,让美丽乡村令人流连忘返,反哺农村文化经济建设,让当地祖祖辈辈人文传承,过上属于自己身同感受的体验式幸福。为有如此,才能扶贫与致富常存、幸福与人文相依。民主党派要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在专攻的领域围绕重大课题开展深入调研,以专业精神与党派意识培育乡村文明愿望。不仅要关注群众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同时,要更加需要关注城市过去的、新的贫困群体,切实反映城市贫困居民、新的城市贫困劳动者的生存状态,通过社情民意方式把基层情况、群众的呼声,通过信息直达等多种渠道,引起有关部门不懈怠对待城市贫困群体的相关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参政党有时代感、使命感与党委政府共担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做到,只有深入田间袁野、美丽乡村沟通交流百姓,为建言献策求证于民,才能找到参政议政的源泉;只有将社会服务工作思路、行动与接地气的参政议政主题调研精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切实做到为党助力、替党分忧。脱贫攻坚、决战贫困是人类世界共同的责任,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党派成员任重道远。
(作者系民进省委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