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019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18

  我也要到牛场去采风
 

  □安开华

  说我自己要到六枝牛场去采风,知道点我底细的人可能都会笑掉大牙!

  一呢,我是土生土长的牛场人。牛场的山山水水我不敢说有多么熟悉,但在我脑海里可以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播放。二呢,多年来我已经没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学类的只言片语,已经从一个可以算得上的文学青年沦为公文写作的机器了。

  也许是碍于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关系,亦或是出于年长的老友对我的关心或激励,在六盘水文学界小有影响的师院宣传部副部长尚国兄安排在钟山区任文联主席、近年来做得风生水起的定才小弟邀请我参加他们策划已久的赴六枝牛场采风活动,说这次采风的都是六盘水文学艺术界能够称“家”的朋友,还要我担任这次采风活动的领队。不知道是出于对家乡的感情,还是对这些“家”们的尊敬和仰慕,我竟然欣然应允!也许都不是,是对这个领队职务的痴迷吧!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从在牛场修建的黔中水利枢纽大坝蓄水,加上懒龙河中型水库工程竣工蓄水后,将牛场108平方公里土地围成中国西部第一大内陆岛,这个“贵州都江堰”也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岛上十分丰富的如仙马山、山体大佛、神秘木刀刀、土司屯堡沙家屯、蜂王屯、窗子洞、反法西斯胜利纪念雕楼、水落洞苗族风情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两条河流沿岸如山水画廊一般美不胜收的峡谷风光,确实不能再待字闺中了!牛场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必须宣传出去!

  我们是星期六下午四点出发的。落脚点安排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职业画家雷刚进先生的创作基地,返乡创业青年安文先生用中药材种植基地看护房改造的农家乐山庄。

  农家乐山庄的对面,就是黔中水利枢纽的大坝。163米高的大坝,将昔日桀骜不驯的木底大河拦腰截住,形成了温婉平静的黔中湖,犹如大山中镶嵌的一面硕大的镜子。真是高峡出平湖!山庄下面,是郁郁葱葱、绿得会滴水的青杠林。树林下面,是蓝得将无数鱼虾水鸟收罗怀中的湖面。复杂多变的天空和巍然屹立的群山倒映其中,给人的视觉震撼简直无法形容。 难怪到过这里的作家、摄影家、美术家硬是要说这里堪称人间仙境了!也难怪雷刚进先生才在这里住了一晚就要把创作基地设在这里了!

  当晚的天空阴云密布,时不时还下着雨。可热情好客的主人家为了让我们观赏风景,在山庄外面搭起雨棚,在雨棚下烹饪地地道道的柴火鸡,让我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美景。

  这顿晚餐大家都是在兴奋与激动中进行的。新朋老友围坐灶台,以前未曾谋面的也渐渐熟悉了起来。只是你推我辞,都尽量展现自己矜持的一面。“太美了”!突然,一声尖叫,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被吸引到湖面和对岸。远山白色的云雾缭绕,高高的山尖和输电铁塔插入云端,若隐若现、变幻莫测。一团团雾霭飘过湖面,看上去蓝白相间、烟雨朦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大家伙有的掏出手机,有的跑回屋里拿出相机,只听见快门声噼噼啪啪,赞叹声接连不断。就这样带着家伙,边吃边拍,边饮边赞,一个个推杯换盏、畅饮开怀。最后有的高歌,有的豪言,有的惊叹,全都醉了!究竟是美酒醉人呢?还是美景醉人?我不敢妄下结论。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登上了一艘小渔船。大伙穿上救生衣,吃了艄公老雷给的安全定心丸后,渔船沿湖而上。湖面一会儿宽,一会儿窄。渔船前方的倒映中,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船后水中的风景,被渔船划拨得支离破碎 ,也只有等待小船远去后才慢慢地恢复它的美丽了。两岸山势陡峭,山峰植被繁茂,造型奇特,形状各异,在老雷的指点下,或人或佛,或鸟或兽,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绝。悬崖峭壁上,偶有猿猴戏耍;怪石嶙峋间,确有鸟兽出没。大伙儿在渔船上或站或坐,或叹或赞,一个个兴奋得像患了小儿多动症的孩子总是坐立不安,静不下来,弄得老雷不得不在船尾动力浆的轰鸣声中撕破嗓子,连连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看到置身在山水画廊中的“家”们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记录眼前美景,我也拿出相机,摆弄出各种姿势,装模作样的照个不停。

  原定是要到牛场乡和比德镇交界的河段才原路返回的。可天公不作美,才到高石坎下面的水域就下起了大雨,我们不得不中途折返,在风雨交加的湖面上继续行驶一公里多后,在蒋家岩下面靠岸,将诸多遗憾抛洒在湖面上,无奈地结束了我们的行程。

  坐在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里,看着老艄公驾着我们乘坐渔船渐渐消失在湖面上,我居然平添了几分惆怅。是暂时的离别呢?还是留下的遗憾?也许,是因为中途下船的尚国兄的一句话:上游湖面狭窄,好景在上面。

  在回城的路上,我无精打采的聆听着“家”们关于创作与人生的种种讨论。当他们说到我们被迫中断的行程和留下的遗憾并策划着适当的时候再继续这次采风行程时,我从座位上挣了起来,说出了近乎哀求的话语:

  下次叫我,我也要到牛场去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