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011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04

丙申端阳

□史 永

  带着妻儿一起回乡过端午节,记忆中还是第一次。原来的端午节并没有假期,加上工作、交通等因素,很难回乡过节。

  端者,初也。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端午节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的习俗,各地不尽相同。比如赛龙舟,在老家就没有。小时候,老家的端午节非常隆重。这一天,村子里无论男女老少,一般都要放下手里的农活,一起上山游玩,直到傍晚才回,俗称“游百病”,意思是端午节这一天上山游玩,这一年就不会受百病侵扰,顺利平安。

  在山上,这个季节可以吃到很多野果,如砂糖果、白莓、荞饭莓、栽秧莓、牛角莓等,家乡的山上尤其以砂糖果、白莓最多。砂糖果属灌木植物,枝叶皆有刺,外形相似于微型的葫芦,颜色有红色的,有黄色的,里面包有细细的籽儿,越大肉头越厚,也越香甜。一般来说,吃细小的砂糖果是不用去籽的,因为果小籽也小,剔除比较麻烦,吃起来也不大感觉得到。而大一点的就必须要把籽儿去掉,否则味道会大打折扣。而白莓(贵州有的地方叫泡儿)则是草本植物,果实为白色,估计应该属草莓的一类,茎叶及味道也与草莓相似。白莓不大,常常被叶片遮住,加之味道极甜,很受小昆虫的欢迎,所以采摘的时候要极其小心地寻找、察看是否被昆虫吃过,以免误食。荞饭莓、栽秧莓、牛角莓虽然属于灌木,但果实外形也近似草莓,比较稀少,很难找到。好在这几种植物都不是单棵生长,一般都有一篷,也就是至少有七八棵十棵,如果运气好碰到,足够几个人饱餐一顿。

  端午节吃粽子,在门头上插艾叶、菖蒲,这些“节目”是不能省的。母亲一大早就出去了,采回来很多草药,有追风散、九里公、五秧草、生扯拢等等,被她摊在地板上,晒干备用,空气中顿时弥漫着这些草药的香味,沁人心脾。母亲说端午节这天山上的百草都可以入药。菖蒲美酒兑雄黄,母亲把兑了雄黄的烧酒让每个人都尝一下,并用食指蘸一点擦在眉心,说是能驱邪,我们都照着做了。她还吩咐大哥把剩下的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院子周围。母亲说得认真,做得也很认真,而我们则一笑置之。

  端午采摘,恐怕不只老家有这习俗,宋朝诗人许文通有诗云: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而陆游则说: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好一份悠然!

  这次回乡,不知是年龄的缘故,还是其他的什么,感觉节日的气氛没有小时候浓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一群妇女、老人和儿童,俗称“三八六O六一”部队,恐怕这也是节日气氛不浓的原因之一。由此我想起在城里过节。城里的节日莫说是端午,就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都说气氛没有原来浓、年味没有那么浓了。相反一些舶来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则大行其道,每年一到这些时候,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车流如潮,尤其是年青人更是不酣不醉不尽兴不归。我私下在想:这到底是中西文化的融合?还是侵袭?乃至于崇洋媚外呢?

  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过自己的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