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09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02

走进绿洲红城 投资鳛国故里

——省工商联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走进习水暨第二届习商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董 瑶

  7月30日,为期三天的贵州省工商联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走进习水暨第二届习商大会活动圆满结束。来自省内外的300余名商会和企业代表走进绿洲红城,到鳛国故里实地考察、投资兴业。

  省联持续“发力”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是省工商联十一届领导班子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致力于将工商联的人力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资源优势对接,搭建商(协)会、知名企业、中介机构与政府合作平台。在这之前,我们共为桐梓、兴仁、福泉、盘县、毕节、铜仁、安顺、黔南等市州县(市)举办了助推会,邀商成果凸显。”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肖向阳说。

  肖向阳表示,县域是我国经济体系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一头连着农村,肩负着带动农业转型、农民转移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历史重任;一头连着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城市强大的资源集聚和吸附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县域集中了我国3/4的人口,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无疑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具现实性意义的路径选择,也是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举措。

  非公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充分证明,非公经济在哪些地区作用发挥得好,那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就会更强劲、更稳定、更持久。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在认真履行桥梁纽带作用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协助政府着力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服务力度。在习水县进入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召开省工商联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走进习水暨习水县第二届习商大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促进非公经济繁荣发展的务实之举。

  商会投资“给力”

  福建贵州商会会长冯佑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与习水县签约投资的是‘习水县东风湖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在签约之前,我先后到习水县考察了5次,习水县委、县政府、县投资促进局及各相关部门都非常的重视与支持。习水县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东风湖依山傍水,是养生旅游投资的好地方。该项目分5期建设,将使用目前世界最先进、安全、环保的新型建材,总投资金额将突破60亿元。5年之内,以花园洋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和游船等水上娱乐设施建设为重点的‘习水县东风湖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将呈现在大家面前。”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贵州商会积极响应省工商联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号召,深入全省各地投资兴业,在贵阳市新建成的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于7月28日盛大开业,销售火爆。冯佑琪表示,下一步,福建贵州商会还将在全省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壮大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据统计,此次省工商联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走进习水活动,共促成县政府与14家商(协)会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6家投资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了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171.63亿元,涉及现代农业、服务业、旅游产业、高精科技、加工制造等领域,覆盖全县各乡镇,真正有效地做到了助推该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习水发展“蓄力”

  记者看到,此次大会还邀请了多家习水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名优特产企业到现场参展。习水苕丝糖、红稗羹、豆腐皮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惊艳四方,受到省内外商会、企业代表的青睐,众多农特产品销售火热,甚至出现断货情况。

  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表示,习水地处川南、黔北、渝西,是遵义连接成渝经济带的“桥头堡”,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气候环境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多年的积淀让习水在省内外收获较多的关注和赞誉,被称为“黔北煤海”、“美酒之乡”、“红色圣地”、“天然氧吧”。近年来,随着区域交通立体网的形成,将打破地域界限,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产业流等市场要素向习水聚集融合。在下一步工作中,习水将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习水加速发展的“重头戏”,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合理布局产业、优化服务环境,深化“开放习水”建设,全力打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投资环境、全省全市一流的全境域投资“洼地”。 希望广大企业家看好习水,投资习水,来习投资兴业,县委、县政府将倾尽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目标。

 

商会、企业签约现场。(记者 董 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