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009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8-02

PPP模式成地下管廊建设助推力

政府与社会资本角色互补是关键

□许 晟

  作为城市的“地下血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在各地加速推进,但缺资金、推进慢、入廊难成为建设难题。经走访发现,在一些地方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已成为地下管廊建设的推动力之一。

  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是财政部、住建部确定的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之一,管廊总长39.69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后可供电力、供水、通信、热力、燃气等管线入廊使用。

  日前在项目现场看到,管廊一般分为两舱或三舱,在规格较高的三舱管廊中,从左到右分列天然气舱、综合舱、电力舱,分置燃气、热力、供水、光纤、电缆等。综合管廊建成后,将实现所有管线的统一管理、智能监控。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新建地下综合管廊的热情高涨。如吉林将在年内新建160公里地下管廊,石家庄、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被列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新建2000公里以上地下综合管廊。

  据了解,在2015年的地下综合管廊10个试点城市中,六盘水项目的推进速度最快,截至目前已开工26.7公里,完成成品管廊8.14公里。六盘水管廊公司总经理苗战中表示,PPP模式是项目建设的一大助推力。

  在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作为社会资本方的中国建筑向六盘水市住投公司成立的六盘水管廊公司增资8亿元、占股80%,代表市政府的住投公司出资2亿元、占股20%,管廊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利用PPP模式既可降低财政负担,也可利用部分政府资源。据住建部测算,加上入廊管线,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约为1.2亿元,比同期四车道高速公路造价高4000多万元,靠政府一家很难独立完成。

  另一方面,“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大多采用开挖路面的方式建设,需要协调交通、绿化等多方面关系;建成后管线入廊也不是企业一家能主导的,这些都需要政府协调。”中建二局投资公司党委书记刘建波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PP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角色应是相互“补位”。

  业界人士表示,有的地方政府管得太多,社会资本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有的地方政府却放任不管,连企业想移一棵树都协调不了。这两种合作态度都难以推进项目建设。

  涉及地下管廊的具体推进事项,管线入廊亦有很多阻力。“入廊管线涉及通信、电力、燃气等,这些领域大多是中央企业,入廊协商和收费难度都不小。”苗战中说。

  此外,入廊企业需重新布置管线,同时支付入廊费用。从短期看,这对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如果管线不入廊或入廊少,地下管廊建设方都将很难收回成本。”刘建波说,现在很多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往往是卡在企业入廊问题上。

  “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入廊收费实施细则,可以协调指导地方推动管线入廊工作。”苗战中说,实施细则还需考虑地区之间差异,在建设难度大的地区,收费方面应有所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