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西征在黄平
□文/图 廖尚刚
1934年,为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对中央湘赣苏区的围剿,决定从狭小的根据地突围转移,以极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的血腥镇压。在中央红军突围之前,即1934年7月23日,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作为红军西征先遣队先行突围,并以任弼时为首并组成军政委员会具体指挥。随后,红六军团在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政委员、军团长肖克,军政委员、军团政治委员王震和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突围西征。
时年9月8日,红六军团沿湘、桂边境移动,经湖南的绥宁、通道到贵州的锦屏、天柱、玉屏、铜仁,然后转向湘西凤凰地区,与红三军(即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协同红三军于湘西及湘西北地区发展苏维埃及开展游击运动。红六军团的突然突围西征,湘桂黔军阀甚为震惊,慌忙调遣几万之众拦阻。9月19日,红六军团通过在新厂与国民党部队展开战斗中,歼灭敌200余人,俘敌300余人,获长短枪百余支。9月26日,红六军团在剑河大广地区与桂军覃联芳师发生遭遇战。在当地群众协助下,红六军团甩脱敌人,转到剑河岑松。9月29日,进入台江施洞口,从施洞口渡清水江,然后分两路前进。一路北走施秉,一路西走黄平。此时,王天锡在施秉至黄平一线已作了严密布防;黔军第五、六两团配置于施秉滥桥(新桥)至黄平东坡一带;第一团和特务团随王天锡驻守黄平及其附近。由于施秉城防空虚,故红六军团北路部队经把岑、花山、板庄、翁塘,顺利进入施秉县城。部队在这里停留一晚,翌日西经平宁、黄泥庆、柳塘、金坑,进入黄平县境,向旧州前进。9月30日,红六军团西路部队从黄平县境谷陇山凯斑鸠寨进入王坳,当晚进驻谷陇镇。
黄平县的谷陇镇,地处黄平、台江、凯里、施秉交界,交通闭塞,是苗族聚居区。苗族人民长期深受封建地主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反动军队的欺凌和压迫,生活十分悲惨。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苗族同胞对红军产生恐惧心理。当红军到达谷陇时,苗族同胞纷纷逃往山里。红六军团进入谷陇苗乡后,对受压迫受苦受难的苗族群众十分同情,除了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执行红军的纪律外,还尽力救济贫困的苗族同胞。红军在谷陇书写了“只有苏维埃才能解除苗族痛苦!”、“农民暴动起来,武装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工农团结起来反对区公所派兵拉夫!”、“红军优待敌军俘虏!”等革命口号,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号召民众起来战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红军指战员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经苗胞同意,决不进寨驻扎。经过宣传和模范行动,苗族同胞深受感动,纷纷回寨欢迎红军,给红军送米酒、带路。
此时,国民党桂军二十四师及湘军补充第二纵队已尾追而来。湘军五十五旅、独立第三十二旅及桂军第十九师,已由舞阳河北分别到施秉、镇远、三穗一线布防。王家烈移驻黄平督师,湘桂黔三省军阀企图在镇远以南氵舞 阳河和清水江之间围歼红六军团。红六军团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在谷陇住一夜后,于10月1日经黄泥、青塘、翁勇、摆稿到黄飘乡。在黄飘屯上,由一姓吴的苗族大爷带路,转东北,经李山寨、大冲到东坡乡。中午时分,在穿越滥桥到东坡一带时,与守敌黔军第四团发生激战。守敌已构筑工事防守,红军一时未能突破敌阵。红军采取正面进攻,左路包抄,三面出击,将守敌击溃。在滥桥、东坡一带打响后,王天锡曾带第一、特务两团赶来增援,下午3时左右在县城郊五里桥附近与红军一部交战,全线的战斗一直进行到晚上。红军后续部队到达并发起猛烈进攻后,守敌不支,纷纷溃散。红军从多处突破敌人防线后,与从施秉方向来的另一路红军会合,马不停蹄,飞兵前进,连夜向旧州古镇进击。一夜之间,经歇气坪、桃花坪,进入罗朗乡的韩家院、马槽井、太翁堡。10月2日凌晨,先头部队攻克旧州城。
黄平县旧州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称“乐源”,曾是黄平州治所在地,位于黄平县西北部的舞阳河畔,街道宽敞,人口密集,市面繁华,商业较为发达,地主和商贾店铺比比皆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地势平坦,田土肥沃,物产丰富,水路航运可通施秉、镇远,堪称鱼米之乡。州治迁往兴隆(新州)后,仍在旧州设巡检分司。黄平州改称黄平县后,旧州巡检分司改称旧州分县。
县城守敌见红六军团突破东坡防线,向旧州挺进,急派人抄小路连夜赶到旧州通知旧州分县县长方壁斋和区公所迅速调济壮丁,设法保住旧州城。旧州区长石用彬和民卫队长石品良接受上司堵截红军的命令后,吓得胆战心惊,连夜召集分县、区官员和地方绅士商议对策,组织地方团队(亦称“子弟兵”)把守旧州城。当即鸣锣通知每家出一人,有梭标的持梭标,有刀子的拿刀子,没有武器的准备石头,上城墙,站垛口,将四方城门关闭,以城墙作为工事。这些被挟持来的“子弟兵”,不愿为反动政府卖命,加上枪也很少,弹药奇缺,没有战斗力。
拂晓,红六军团先头部队到达旧州城东门外的报恩寺。不久,后续部队陆续到达,红军兵分三路将旧州城包围,一支占领南门外高地,一支顺冷水河向北门迂回,另一支占领东门外的血沦坡,并架设机枪对准城内。随后,红军一百多名手枪突击队开始向东门进逼,在东门牌坊边一带与守敌接火,并找来树木、竹子做成云梯,在冲锋号的鼓动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红军先头部队踏着云梯冲上城墙。敌人见红军势如雄狮下山,锐不可挡,只得胡乱打了一阵枪就狼狈逃遁。红军攻占东门后,没有开枪追击,而是从东向西搜索残敌,并迅速下到河边,以河坎作掩护,等待进攻命令。突然,红军架在血沦坡上的机枪响起来,其他各制高点上的机枪、步枪也随即开火,呼呼的子弹直飞敌阵。隐蔽在河边的红军勇士一个个跃身跳出,迅速爬上城墙。守城团丁和被裹胁而来的群众,早被红军的机枪吓得无影无踪。此时,南、北门的红军也相继攻进城里。原来城中的富豪、地头蛇、国民党头目在听到红军来的消息后就纷纷外逃,一些受反动派谣言煽惑的老百姓在红军进入东门后就向西门疏散,因城门上锁,故不少人用绳子从城墙上往下跳,越过城墙直奔大河。这场战斗,前后只用了半个钟头左右。之后,红军一面追击逃跑的团丁,一面将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劝回城里。
红六军团进入旧州城后,住寺庙、祠堂、会馆,在得到群众同意后才住到老百姓家里。老百姓家里住不下,有的战士就躺在屋檐下。军团司令部设在离天主教堂不远的一家民房内,政治部设在富商卢润庭家。无论在哪里,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买卖公平,对群众态度和气,不打人,不派款,不拉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坏群众的东西。红军在大街上书写“红军是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打倒军阀王家烈!”、“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去!”、“工农红军是人民子弟兵!”、“打倒卖国贼蒋介石!”、“取消苛捐杂税!”等标语。驻扎旧州期间,红军做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事。一是打富豪开粮仓,焚烧地主的地契,将没收豪绅地主的资财分给贫苦群众,赈济贫民。据跟随红六军团长征到旧州后定居镇远的老红军杨庆云回忆:红军在旧州一举打垮了国民党护城“子弟兵”,进城后,除宣传红军政治主张和涂刷巨幅标语外,还打击和没收了大地主的部分浮财。这次没收的名目很多,有谷子、光洋(银元)、布匹、盐巴……等等。这些东西部队除自留一部分作给养外,大部分分给了群众。旧州镇二千多户居民,就有一千多户分到了财物。二是按照党的政策,对民族工商业加以保护。三是在万寿宫召开贫民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号召工农大众起来革命,同红军联合打土豪、军阀,不交一切苛捐杂税,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保太平,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广大群众为红军的模范行动所感动,在红军要离开旧州时,二百多家工商业户每家自愿拿出50元大洋,群众纷纷募捐敬献红军。
如今红六军团离开这里已经80多年的历史,但一些健在的老人提及当年的故事,他们总有说不完的岁月感情。漫步在旧州“红军街”上,人们在这里还依稀看到那段光辉红色历史的一些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