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左手艺术 右手人生
□本报记者 万里燕
初见陈石先生时,我刚入报社参加工作,在一个园区开幕式的现场看到他与当时的贵阳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站在台上。彼时他是贵阳市政协主席,同为政协人士,莫名有了一丝亲切感。于是,在对园区的后续采访中,大着胆子去请陈石先生帮忙协调,竟然被一口应承下来,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刚开始记者工作的我一直心存感激。然而,真正与陈石先生开始接触不是通过工作,而是通过他的画。
2014年,贵阳美术馆展出一批作品,是于一年时间中,在全省征集的一批优秀画作,当中又甄选出一小部分送到北京参加“建国65周年书画展”,陈石先生的作品《神驰》就在其中。此前只知陈石先生作为市领导的身份,突然看到这幅画,实在意外又震撼。意外自不必说,震撼的是画得如此之好!那是一张双马奔腾的水墨,四蹄如电,疾驰如风,鬃尾飞扬,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飞跃而出,不似凡马,乃为天骏。当时就被这幅画触动文思,写了一篇小文发于政协报之上,后得陈石先生亲口称赞,自此慢慢熟悉起来。
有一次,《北大人》杂志社记者采访先生,问及先生从政生涯,先生淡然一笑,说:“还是谈谈我的画吧!”可知先生虽身居高位,但对自己的政绩风轻云淡,反而更愿意别人看到他亲近艺术的一面。但我认为,无论是作为从政者的先生,还是作为画家的先生,都散发独特的光彩,互为映印,于是还是想尽量全面的写一写我所认识的先生。
对我而言,先生的从政经历可谓久远,大概在我还未出生之前,先生已在从政道路上越走越高。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先生就在贵阳从事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管理和领导工作,贵阳很多地方的建设都有先生的重要功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现在的观山湖区。
2001年,陈石领衔负责建设贵阳市金阳新城区。原本的贵阳主城区十分狭小,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更加深入,使得城区人口拥挤、交通堵塞问题日益凸显。当时的金阳新区,现改名为观山湖区,作为贵阳市城区向外延伸的处女地,被定位为未来的贵阳城市新中心,意义十分重大。
新城区的建设是十分困难的事,从方案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项目落地……,其难度不亚于玄奘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时的观山湖区一片荒芜,是在两个劳改农场和一个农业农场的基础上起步的(金华农场、金西农场和阳关农场),千百桩事都交缠一起如同乱麻。陈石认真梳理、身先士卒,抓重点、理细节,一件件、一桩桩的理顺,前后花了近十年时间,啄出了观山湖区的雏形。正是这些重要的前期规划和建设,为观山湖区后来的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先生说,在刚开始建设观山湖区的时候,顶着的压力是巨大的。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新区的建设,包括在新区雏形刚建好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对新区的未来发展抱着怀疑的态度。先生吸取外省先进经验,再结合贵阳本地实际,运用到观山湖区的建设上,其间顶风冒雨的在新区实地勘察,在建设工地上与工人同吃同住更是家常便饭。我听先生提起这段往事,言语轻巧,几句带过,但我眼前却仿佛看到在下着雨的泥泞工地上,陈石带着安全帽,拿着图纸,挽着沾满泥的裤脚,一边向周围的人讲解着任务,一边在图纸上写画,偶尔抬头看一眼远方,眼里全是坚韧的神情,好像已经看到座座高楼已拔地而起,条条大路车流如织。
在观山湖区的建设中,先生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创新了城市建设模式,成功的组织实施了贵阳新区的开发建设,十年间建成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的新城区,突破了贵阳市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今的观山湖区,马路宽阔,高楼林立,风光秀美,市级机关都已搬入,居民小区众多,哪里还有当初一片荒凉的样子!
住在观山湖区的我,经常会经过“八匹马”雕塑。初次见就觉得很有特色,现在已是金阳的最出名的地标之一。这是一个群雕,名副其实由八匹马的雕塑组成,一次偶然得知,这个雕塑的创意是来自陈石名为《奔腾》的一幅画,其中的一匹马更为先生亲手所塑。该画参加了中纪委改革开放30周年画展并被收藏。《奔腾》画面背景以鲜红晕染,象征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正前方领跑的头马英姿飒爽,与身后或近或远、若现若隐、无边无尽的万千奔马互相呼应,呼啸前行。画的上方题款:“改革开放的进程就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使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下国际话语的主题词”。雕塑中的头马奋蹄扬鬃、腾空飞奔,姿态优美、风劲、剽悍,虚实之间,挟风驰电奔腾的马群源源伸向远处,金马嘶叫,仿佛要带着观山湖区、带着贵阳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城市建设的领导者亲自创作和参与城市雕塑建设应该不多见,后来和先生提到此事,才知晓原来贵阳市很多著名的景观雕塑都是先生指导策划或者直接参与的。这也是另一个让我认为作为艺术家的先生和作为从政者的先生不可分割看待的原因。先生自己也说,搞艺术对他的从政有很大帮助。一个官员的审美意识如何,会影响城市的建设。一座城市美不美,和城市经营者的素质相关。把城市建得美丽,人民才有幸福感,心情才会愉悦。
陈石在雕塑上的灵感和美感来源是绘画。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到后来即使从事了和绘画完全无关的工作,于公务繁忙冗杂之时,也要抽出时间磨练自己的画技,并且十分谦逊,一有机会就拜师学艺,请教了很多省内外著名的画家,学习他们的画法,再融合消化到自己的画中。
最初惊艳我的画是他的马。陈石的马画在全国艺术界十分出名,造型丰富,笔法遒劲,神情灵动,别具一格,十分有个人特点。一次我开车途中,看到前面的一辆公交车上喷绘了一匹水墨的马,第一反应便是他画的,后来确认,果不其然。其实陈石的山水也数次惊艳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苗寨初秋》。这是一幅彩墨的山水,用黄色和红色层层浸染出一片初秋的深山,山中隐现一古朴的苗寨,构图精巧,意境悠然,望而让人生出想要如画到那苗寨游玩一番的心思,引人神往。后来又有一幅佛像,宝相庄严,佛光圣洁,眼似闭非闭,唇似笑非笑,仿佛垂眸沉思,又仿佛凝眸注视。更妙的是在画的背景上,密密麻麻的用淡墨写满了若隐若现的般若心经,望之仿若佛音缭绕,庄重吉祥。可见先生的画已达到入画生情的高境界!
除了绘画和雕塑,陈石更厉害的是亲手绘制和烧制瓷器。有幸见到他烧制的一组瓷瓶,展现的是两百年前的贵阳风景。那时,甲秀楼下不是一条河,是一汪碧潭,称为“涵碧潭”,那时的贵州师范大学还是一片葱茏山崖,名为“照壁山”……,这些难得一见的贵阳旧景,以釉上彩的形式,或彩绘,或青花,与瓷瓶完美组合,赋予了不一样的艺术和历史的双重价值。先生的艺术追求于此更进一步。
我不以官职来称呼而代之以“先生”,盖因与陈石相处以来,更多的感觉他是我的长者和老师。他从政为官的坚韧,他为人处世的谦和,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都是我与他相处过程中,汲汲以求的精神养分。如今陈石已卸下政务重担,可以全身心追求钟爱的艺术,但在我心中,陈石先生左手艺术,右手人生,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