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907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1-25

全力推动扶贫济困 一心注重改善民生

——2010-2015贵州省慈善总会工作成绩卓著

□汪海彤 本报记者 黄福九

  2010年到2015年,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2014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力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2010年5月,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中华慈善总会的指导下,坚持“扶老、救孤、帮残、助学、助医、赈灾”的宗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募集慈善款物,大力倡导慈善意识,组织实施慈善项目,积极开展慈善对外合作交流、发展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慈善志愿者服务,落实慈善税收优惠政策,承办慈善项目推介会。

  2010年至2015年,省慈善总会共计募集慈善款物69185万元。其中,善款15873万元、物资折款5366万元,慈善合作项目款物47946万元。充分发挥了慈善在扶贫济困、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救灾捐赠活动

  面对西南五省旱灾、青海玉树、四川芦山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省慈善总会广泛开展慈善捐赠活动,累计募集救灾资金10151万元。

  2010年,我省遭受百年罕见的旱灾,省慈善总会快速反应,向社会发出开展抗旱救灾捐款的倡议,与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电视台联合举办《让爱滋润大地-2010贵州抗旱救灾公益晚会》,省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抗旱捐款6007万元。同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总会在做好省内抗旱救灾捐赠工作的同时,组织向玉树地震捐款,共接收玉树地震捐款741万元。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总会及时对外公布捐款接收账号,通过甘肃省慈善总会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总会于当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捐赠倡议,全省各级慈善总会共计接收地震捐款3263万元,其中省本级接收576余万元,贵阳、毕节等9市州慈善会接收2687万元。捐款重点用于灾区恢复重建,援建8个灾民新村2435万元,受益902户,援建2个敬老院828万元。

  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受其影响,我省威宁县部分乡镇农户房屋毁损,全省各级慈善会将募集到140万元地震捐款用于威宁县龙街镇70户地震受损危房重建项目。

  针对省内旱灾和洪涝灾,总会加强与世界宣明会赈灾合作,争取香港政府520万元赈灾款,购买600吨大米用于关岭、正安、余庆、印江灾民救济。结合救灾和元旦、春节“情暖万家”走访慰问活动,总会先后深入黄平、望谟、石阡、赤水等重灾县开展赈灾和慰问活动。

  广泛开展助医助学扶老救孤助残活动

  助医:积极争取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扩大助医合作项目,开展格列卫、 多吉美、易瑞沙等大病救助医品援建项目,为1742人(次)患白血病、肾病、肺癌和血友病贫困患者资助医品价值2.3亿元,在全省8家定点医院为5119名贫困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矫治手术,手术费用1738万元。总会与中国社工协会在省中医二附院和贵阳儿童医院开展神华爱心行动儿童先心病和儿童白血病救治项目,为121名贫困患儿补助医疗费337万元。总会医疗援助中心加强与飞利浦、韩国三星、麦迪逊、深圳恩普等医疗器械厂家和中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合作,为40多家县(乡镇)基层医院捐赠价值11848万元医疗器械,受援医院为困难群众减免治疗费用1000多万元。争取国家外交部“大爱无国界慈善义卖活动”捐赠366万资金,为150名先心病儿童实施手术治疗。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专程到北京301医院看望接受手术儿童代表。

  助学:开展“衣恋助学”、“银联助学”、“百灵助学”等项目,5年来共计募集2600万元资金资助3400名贫困学生。其中总会与韩国衣恋集团合作开展“衣恋阳光班”助学项目,在省内8个市、州、县(市)设立50个“衣恋阳光班”,2600名贫困高中生得到资助,助学资金2160万元。2014、2015年有850名阳光班学生毕业参加高考,80%的学生考上2本以上学校,40%考上一本。募集420万元建设资金帮助8所小学改善教学条件。

  扶老救孤助残:募集150万元资金参与农村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项目建设,与世界宣明会联合实施助孤项目,为贵阳、黔东南州儿童福利院300名家庭寄养孤儿资助107万元生活费,争取中国福利基金会和贵州众诚实业公司捐赠孤儿助学款59万元,帮助50孤儿完成学业。争取美国人LDS慈善协会和上海增爱基金会支持,为残障人士捐赠轮椅850辆、助行器600台。总会募集150万的资金参与农村危房改造、人畜饮水、通村公路和新农村建设项目。

  创新募集方式成功举办慈善项目推介会

  2014年至2015年,连续两年承办第一、二届贵州省慈善项目推介会。省内40多家公益慈善机构组织参展。两届推介会共达成慈善合作项目160个,项目合作款物6.61亿元,其中资金3.95亿元,物资折款2.66亿元。省慈善总会在两届推介会上共达成合作项目26个,项目款物19120万元,其中资金2998万元、物资折款16122万元。项目推介会整合了慈善资源,推动了贵州慈善需求与省内外慈善资源的有效对接,搭建了公开、透明、阳光的慈善项目平台。

  加强合作交流壮大慈善力量

  一是加强对口帮扶城市的慈善合作交流。2013年8月,省慈善总会召开8城市对口帮扶贵州慈善工作座谈会。会议达成四项共识:建立市州慈善会与对口帮扶城市慈善学习交流制度;建立慈善捐赠和慈善项目实施合作机制;建立慈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慈善项目合作和款物管理、监督机制。会后各受援地和帮扶城市慈善会加强联系,在第一、第二届慈善项目推介会上,对口帮扶城市慈善会都组团参展,并与受援市州达成慈善合作项目。

  二是加强与中华慈善总会、世界宣明会、韩国依恋集团、台湾慈济会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慈善项目和资金。

  三是加强与省内外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联系。2013年来,总会先后召开企业支援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发展座谈会;以企业为主体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座谈会等。鼓励倡导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秉承慈善光荣、慈善可敬的理念,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贫困群众捐款奉献爱心。为鼓励社会捐赠,总会制定下发《贵州省小额慈善冠名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公民个人或家庭每年捐赠1000元,单位或团体每年捐赠10000元,都予以设定冠名基金。总会领导深入企业单位开展慈善项目推荐工作。

  据统计,6年来,向省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近100家,其中100万元以上28家。2010年以来,我省先后10位个人、8个单位和3个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和民政部及中华慈善总会表彰。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总会公信力

  为适应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升总会募集能力、管理水平和社会公信度。总会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慈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报、考察、审批、实施、督查、验收等程序。做到接收的每一笔资金和物资都要落实具体项目,并向捐赠方反馈和社会公示。规范会长办公会议。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活动,总会服务中心开展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活动,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检验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标准,增强员工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有力地推动工作开展。

  2013年,省民政厅组织社会组织评估,省慈善总会以最高分值获评5A社会组织。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截至2015年8月底,全省建立慈善会的县、市、区由2009年的18个增至53个,并建立了536个乡镇慈善工作站。

  2010年至2015年,市、州及县、市、区、各级慈善机构接收慈善款物达12亿元。其中捐款10亿元。

 

与毕节民族中学衣恋班学生合影

中华慈善总会、贵州省慈善总会“情暖万家“赴石阡慰问捐赠

贵州援建的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庙岗新添乡庙岗村灾民新村重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