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1835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9-11

抗战中的镇远(下)

□陶钟麟

  (续接上期)镇远直接配属的七十四军从1941年9月至1945年6月7日在湖南血战长沙、常德、雪峰写就了抗日铁军浩然大风歌。在战长沙战役中,七十四军骁勇善战,多次挫败日军,致使日寇闻七十四军而胆寒心颤。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保卫战中七十四军8000壮士面对日军数万人马,死守常德16天,歼灭日寇一万多人。特别是雪峰山保卫战,七十四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官兵伤亡十分严重。在这生死存亡的决战紧要关头,镇远时征募了大量兵源开赴雪峰山作战。当时已晋升为第四方面军的战区司令王耀武、七十四军军长施中诚、一百军军长李天霞等将领都亲自到镇远接新兵部队。冯玉祥专程蒞临镇远视察军情,进行战前动员,还在镇远题写“还我山河” 巨幅大字以 鼓动士气,表示驱寇决心。雪峰会战歼灭了日冦主力部队,斩断了日冦欲破湘西、夺贵州、灭重庆的亡我中国的魔爪。第九战区湖南大会战血雨腥风历时六年,湖南抗日战场的浴血坚守和夺取胜利,扭转了南方战局。挫败了日寇亡我之举。镇远这座強大军营与七十四军血脉相依,共赴存亡,息息相关。不论从紧急输送战斗兵源、支前抢运战场物资、热情接纳受伤子弟兵,镇远这块抗日热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镇远地方政府将夲地阵亡将士的名牌记录供奉于青龙洞昭忠祠,并在香炉岩上立镇远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示永祀。

  少见的敌我官兵共同栖息地

  战争是残酷的,敌我双方都有受伤和被俘。湖南抗日保卫战中有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官兵参战。六年多在楚湘与敌浴血厮杀,死者就地埯埋,伤者送后方医养。镇远又是接纳抗敌受伤勇士们的医疗养息地。镇远史志办收藏了一张四临教院官兵合影的老照片,照片人员排列密集,军容整齐,据《镇远县志》记载共有1217人。从照片上方题字可知,镇远第四临教院直接隶属于国防部联合勤务总令部辖管。1938年11月16日,国防部第四临教院从武汉转移到镇远。他们到达古城。镇远党政军民各界组织对四临教院官兵敲锣打鼓欢迎慰问,学校还组织学生演唱慰劳伤员歌曲。从1938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八年间,镇远一方面积极募兵支援战斗前线另一方面妥善安置战场受伤官兵。当时,地方不论官方或民间都承受了极大负担。前线受伤下来的官兵多,镇远城分多地段妥善安排好伤残官兵们的住宿,并作好后勤供应和医疗保障。镇远使这些战场受伤官兵得以安定休养,在血与火的生死拼搏后,在这里得到了心灵抚慰。当然,战争特别给参战受伤士兵身心极大伤害。战场硝烟和残酷的生死博斗,留给他们身体和精神上极大创伤。他们带着受伤的躯体和精神伤害来到镇远。而惨烈的枪林弹雨战争经历,会时时在他们心中掀起狂澜风暴。所以,在镇远的四临教院人员经常闹事扯皮扰民,给地方社会治安惹出很多麻烦。镇远当局和社会各界也为他们平息了许多事端。抗战胜利以后,随着时局变化,镇远四临教院人员四处遣散,他们中有一小部分人留驻镇远并成家。抗战期间,在国家危难紧急关头,他们将年轻的生命交付部队,为抗日救国献身受伤,有很多落下终身残疾,镇远为他们提供安身之所和必须的生活保障。镇远城素为富庶之地,全贵州省商业之冠。很多士绅大户慷慨捐钱捐物,并积极为军队提供工作住宿场地。人民群众节衣缩食省下粮油肉禽、菜蔬积极支援部队和驻镇单位。据1942年统计,当年全县征军粮6932石。(合83万多斤)湖南战事吃紧,1023名湖南难民逃入镇远。这为原本就很紧张的镇远又增添了安置之难,但镇远民众勒紧裤带,舍己支前和接纳流难民作了很大奉献。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在湖南常德盐关设立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收容所主要关押在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夲官兵。1938年10月底武汉失守。日寇调集精锐之师紧逼长沙,国民政府为拒日军进犯长沙而实行焦土抗日,1938年11月长沙城燃起大火。常德、长沙已摆好阵式与敌决战。大战在即,关押在离常德城七华里的盐关日俘所奉命即刻转移到贵州大山中。在时隔武汉四临教院刚到镇远安顿下来的第二个月,也就是1938年12月,常德盐关日俘所整体迁移到了镇远。于是在战场上刀枪相向,血肉相拼的对家在缷下了武装后,却一前一后来到镇远驻紥。包容的镇远当时已挤满了各路大军。他们的到来无疑又给这弹丸之地增加许多负担。镇远驻地紧张,一时难以安排。日俘到来后先暂住府城两湖小学,后才移到卫城现址。镇远和平村成了教育、感化日俘的场所。日俘在镇远生活、学习,受到优待。他们的伙食标准高于镇远守军。他们在镇远锻炼身体,制作工艺品出售,上山砍柴、下河洗澡。镇远秀美山川不断净化他们受军国主义毒害的心灵。他们中很多人参加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国际红十字会到镇远和平村考察后对和平村优待日俘的人性化管理做出很高评价。和平村日俘参与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为宣传反侵略战争,瓦解日军士气作了很多有利于抗日战争的工作。这些日俘归国后有很多人终身致力于中日友好。他们将镇远称为“我们参加革命的大学、”“再生之地”。 抗战胜利之后,关押日俘的所在地由原来的十字街改为和平街,街名一直沿用到现在。镇远和平村留下日本军国主义侵华铁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镇远虽不是抗日战争第一线,但他与抗战前线胜败命脉息息相连,与前线作战神经紧密相牵。1945年8月15日日夲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驻镇远美军通过电台,提前一天得到这个特大喜讯。8月14日美军吉普车上街用大喇叭播报喜讯,一时镇远张灯结彩,鼓乐动地,鞭炮震天。军政、社会各界人们上街狂欢,庆贺胜利。抗战八年,镇远作出太多的贡献,镇远的艰辛付出为这座典雅古城写下值得珍忆的辉煌篇章。镇远在贵州抗战史中应记下浓重的一笔。

镇远和平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