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衡阳
□李 宏
仲春时节,山花烂漫。为学习借鉴外地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探索政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机制,安顺市全面深化改革协商民主专题组一行7人到湖南省衡阳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湖湘大地,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名人辈出。从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到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到呼唤民众警醒甘蹈大海的陈天华,从为民争人格的讨袁护国名将蔡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湖南人在百余年的近现代历史进程中进行着接力式的救亡图存,开始了华夏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
我是时隔十年第二次到衡阳。第一次是寻着魏源“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上的衡山,来去匆匆,了解甚少。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时为杨越之地,春秋战国时归楚国,秦统一中国后属长沙郡。它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年少时就从古人的诗词里知道了衡阳的雅称——雁城,“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杜甫)、“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王安石)……衡阳人自古崇文,多种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其文化遗迹首推南岳衡山第二高峰岣嵝峰上的千古文字奇观——禹王碑,上面书写的蝌蚪文早于甲骨文,被称为人类文化奇观,与我市的红岩天书一样,至今无人解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蔡伦造纸,蔡伦纪念园、发明家广场、黄市竹海古纸坊等,折射出衡阳文化的绚丽多彩。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中心,是当之无愧的湖湘文化的代表城市,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宋兴之初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先后有朱熹、王夫之、王闿运等人在此执教,衡阳培育了曾国藩、杨度、齐白石等一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唐宋时期衡阳在全国有影响的书院不下十所,引得全国著名学者大师和众多求学之人云集衡阳,出现了“道林三百从、书院一千徒”的盛况。正是作为湖湘文化的渊薮之地,浸染和滋润了一代代人杰、千年湘学绵延不断,诞生和培育了湖湘文化三座高峰的代表性人物。第一座高峰的代表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一生最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尚气节,写下了脍炙人口《爱莲说》。第二座文化高峰的代表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生于衡阳,讲学、著书、立说并隐居于衡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与黑格尔一起被誉为“东西方哲学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他提出的“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至今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第三座文化高峰的代表曾国藩少年就读于衡阳,并从衡阳学成中举,曾国藩在衡阳才俊彭玉麟的支持下,在演武坪和石鼓咀演练出闻名天下的湘军劲旅,打造了“无湘不成军”的美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革命先烈夏明翰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铮铮誓言,为追求真理而献勇的硬骨头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面对着“衡阳抗战纪念城”塔碑,凭吊当年鏖战遗迹,震惊中外的著名“衡阳保卫战”历历在目:1944年6月22日至8月8历时47天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上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交战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被史学家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日方称为“中国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是日本侵华战史记载唯一一次日军伤亡人数超过守军的战例。衡阳军民以18000人的兵力,抵挡住了日本4个师团13万兵力的进攻,在兵源不足、装备不全、援军不到、粮弹不继的情况下,坚守孤城47天,歼灭日军3万多人,影响了整个抗战战局,衡阳全城在战火中变为废墟,仅剩下三间半石头房子,打破了日军原计划一天即攻陷衡阳的美梦。衡阳军民艰苦抗战的惨烈情状与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衡阳英勇守军和爱国民众以卓然不群的忠勇精神和血肉之躯铸就了全中国唯一的一座抗战名城——衡阳的光荣称号。1946年12月,中国国民政府批准衡阳建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蒋介石手书“衡阳抗战纪念城”,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赞扬“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驻足于记载衡阳保卫战光荣历史的碑、亭、牌坊、文化墙面前,眼前仿佛呈现出当年中华勇士浴血雁城,保卫国土的不屈身影。
陪同调研的衡阳市政协同仁还带着我们参观了南岳忠烈祠,这是民国时期我国唯一的一座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陵园仿南京中山陵,依山而建,整个布局前低后高,规模宏大,两侧是翠绿山峦,四周是参天大树。忠烈祠内一块块长方立碑整齐排列,正反面都镌刻着一位死难名将的名字,墙壁上的碑刻“恭立忠烈祠,以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为忠烈人”,一连四个“忠烈”,一气呵成,更增添了几分庄严悲壮。在祠堂中缓步而行,我们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感动肃穆之情,恭敬的瞻仰祭拜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为他们深深的三鞠躬。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衡阳街头下起了润如酥的小雨,酒后微醺的我沐在春风里,浴在春雨中。回到住地,台灯下的沉思冥想带着我的思绪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深夜,窗外的雨下得淅淅沥沥,伴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梦见了衡阳保卫战浴血疆场的国军将士,梦见了平型关大捷英勇杀敌的八路军指战员,梦见了青纱帐丛树林里大刀砍向日本鬼子的游击健儿……我还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声,看到了中国政府首次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的壮观场景。脑海里始终回旋着《英雄赞歌》的悠扬旋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南岳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