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46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03

从“寿州”到“中国长寿之乡”

——石阡长寿密码初探

□刘渝安

  一、传承千年的“寿”字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是为石阡有行政建置之始。西汉至宋朝,境内先后置建昌、寿州、充州等行政单位。”《石阡县志》“建置”篇这段开头语,出现了两个让人兴奋的大名,一为夜郎,二为寿州。

  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今贵州境内设置六个县,每个县域的面积相当于当今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大约三万平方公里。秦夜郎县属象郡,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秦夜郎县在秦都咸阳与岭南象郡之间,走出了一条条串连长江上游与珠江上游水运、纵横山区田间的石头小路,是为“石阡”。

  “夜郎”之名,在石阡藕断丝连沿用了约一千五百年,即:秦夜郎县、汉夜郎国(公元前27年止)、汉夜郎县、晋夜郎郡、唐夜郎县(唐代三个夜郎县之首)和宋夜郎县。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等方志有记载。

  无独有偶,“寿州”之名,也藕断丝连,如今以“中国长寿之乡”与之呼应。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寿州于石阡,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寿州曰充州,州治即今县地。”隋开皇文帝御封“寿州”十八年,给人留下无限遐想:隋朝是一个不亚于秦朝的开创性朝代,它统一了分裂达四百年之久的中国,还开创了“科举制”等一系列享誉中外千百年的治国理政体制。具有创新精神的隋开皇为何“置寿州于石阡”?石阡何以当得起“寿州”之名?当时石阡是不是出现了长寿奇迹?史书上难以找到现成答案。而今石阡“中国长寿之乡”之美誉与隋代“寿州”相呼应,我们只有面向厚德载物的大地,寻觅石阡的长寿密码。

  2010年4月,贵州88个县中有7个县获得省级“长寿之乡”称号,它们是铜仁市的石阡、印江、江口、玉屏;黔东南州的从江、黄平、台江。2012年,贵州省有2个县获国家级“长寿之乡”称号,它们是铜仁市的石阡、印江。

  全省57%的省级“长寿之乡”,100%的国家级“长寿之乡”在铜仁市,真可谓“仁者寿”,进一步擦亮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和“厚德铸铜·仁义致远”品牌。

  国家级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10万以上。2010年人口普查,石阡县有百岁老人39名,占全县总人口的9.6/10万,印江县紧随其后亦达标。石阡县人口人均寿命为75.71岁,高出全国同期3.17岁。到了2014年,石阡百岁寿星达到了45名,90岁以上371名,80岁以上7608名,60岁以上58600名。继续领先全省!石阡县打出了“温泉之城·长寿石阡”品牌。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健康”。石阡县从“寿州”到“中国长寿之乡”,走过了一千四百多年。探寻其长寿密码,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国长寿之乡”,是“天时、地利、人和”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石阡县空气好、水好、绿色食品好,是其厚德载物的“地利”因素。

  二、写在大地上的“寿”字

  “林茂寿星多”,这是20世纪80年代一篇报道梵净山下江口县的稿件标题。它道出了“林”与“寿”的关系,江口县至今仍在贵州七大“长寿之乡”之列。贵州七大“长寿之乡”森林覆盖率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何“林茂寿星多”?这与空气净化有关。人每分钟要呼吸十几次,每次呼吸500毫升的空气,一天要呼吸1万升空气。不同环境的空气质量是不一样的。据测试资料,在森林海滨,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可达1-2万个;公园可达400-1000个;城市住宅或办公室中仅有100个左右;经空调器进入室内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几乎为零!“万—千—百—零”,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美国环保署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自然条件下的70倍,而人们平均80%的时间是在各种建筑物中(室内)度过的。世界环保机构统计:感冒90%是在室内引发的!当今城市水泥森林住宅,仅靠阳台接天地之灵气,不少人将其改成房间,是何其错误!

  中国古代养生家十分注重吸纳新鲜空气,并由此发展为空气浴。《庄子·刻意》中有“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意思是说,吐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空气,像熊、鸟一样运动,可使人健康长寿。

  清代活了89岁的乾隆皇帝也有“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16字健身秘诀。首先强调的是每天晨起多做深呼吸运动,吸进新鲜空气,让身体在新鲜空气中活动舒展。

  “林茂寿星多”是因为空气好。贵州省打出了“空气罐头”品牌,“梵天净土”、“森林之城”、“爽爽的贵阳”,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中国长寿之乡”是其中的佼佼者,拥有更茂密的森林和更清爽的空气。

  石阡森林覆盖率高达67%,境内最高峰佛顶山与梵净山是姊妹山,均系原始森林、天然大氧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参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古寨,称其为“佛顶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庄”,村寨周围千年翠柏耸立,郁郁葱葱。人们读布局严谨的楼上古寨建筑,从中读出了一个“寿”字!这给“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石阡人带来启示:“寿州”之“寿”,“长寿之乡”之“寿”,就写在“楼上”、“尧上”、“河口”等一个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各具特色的古村寨上。

  三、深藏地下的“寿”字

  “国酒茅台,国水石阡”。这是国务院参事、中国矿业联合会首席专家王秉忱先生到石阡考察后所题写。2009年2月,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命名石阡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2009年12月,石阡温泉被国务院命名为“石阡温泉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核心景区夜郎古泉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石阡温泉有自然出露点36处;富含锶、锌、硒等微量元素,是中国独有世界少有的既可饮用,又可疗养的优质矿泉水,自然流量达22311吨/天,温度四季如一,每个出露点的水温或高或低均接近人的体温。

  中国独有的“国水”?能不能给出与“国酒”相似的答案?笔者是个较真的人,从县里、市里到省里,苦苦寻求更深层次的说法。在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琦同志的帮助下,2015年3月20日,拿到了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给出的“石阡具有特殊的地球物理场和地质背景”科学实验分析报告——石阡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地质构造带南部,有一条总长约80千米南北向延伸的深断裂带纵贯县境,与横穿印江、思南县城总长约160千米的东西向深断裂带交会。两断裂直接切过地球莫霍面至地幔层,并控制和改造了石阡、思南、印江三县域地磁场分布,导致地磁增强和磁化方向改变,促进区内土壤磁化、水体活化、大气净化等有益效应提高(渝安悟:此为石阡、印江首先成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地质原因)。科学考证,人类的健康长寿,除与长寿遗传基因有关外,多与地质生态环境相关,指标一般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表征量化。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天然负磁场效应对人类健康非常有益,具有碱性化、多氧、抗压和抗老化等辅助作用。天然的南北向地磁场,特别是负磁场,当与地球南北地磁极磁力线方向一致时,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和改善人体健康机能作用最大、效果最好。

  石阡县地磁场分布,在航磁数据图像中,完全代表了区内地磁场作用效果和形态特征。县境被南北向局部分布的两处(县城——聚凤、大沙坝——青阳)原生态负地磁覆盖,位于最为有利的大地地球物理磁场环境之中,每平方千米占有负地磁场强度的作用量平均为0.02纳特,是省内其他地区的一倍还多。南北向负地磁规律化、规模化、规闭式,在一个不大的地域内出现极为少见,在贵州绝无仅有(渝安悟:此为“国水”出自石阡的地质原因)。

  石阡县隐伏地质构造,以南北向深断裂带发育为特色,在其他方向断裂带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呈南北向的负磁场集中出现。石阡县西北面的余庆松烟——思南亭子坝存在一处隐伏的岩浆岩构造,造成县内和隐伏岩浆分布区,地下蕴藏有大量的热磁物质和相当的热磁能量,会集了石阡、思南为代表的温泉群(点)和温泉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磁、地热环境,也是人类生存的极佳地区之一(渝安悟:此为石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得以形成的地质原因)。

  总结:石阡县西面聚凤——本庄有一条南北向断裂带,深切地球莫霍面至地幔层,控制和改造了县域内地磁场分布,导致地磁增强和磁化方向改变,形成了两处(县城——聚凤、大沙坝——青阳)地下天然的南北向负地磁区。南北向负地磁作用,是最大化影响和改善土壤磁化、水体活化、大气净化的质量因素之一,当地每平方千米占有负地磁场强度的作用量平均为0.02纳特,进省内其他地区的一倍还多,形成了石阡得天独厚适宜人类居住的优质生态地质环境。石阡境内集群破土的地热泉,与西北面的隐伏岩浆岩构造存在直接联系。

  读罢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的这份科学实验报告,笔者恍然大悟:石阡矿泉水为“国水”,石阡为“中国长寿之乡”,原来有此先天的深层次原因。

  四、相期以茶,高寿百零八

  “好山好水出好茶”。石阡茶是大自然孕育的宝贝,石阡夷州茶唐宋以来就享誉天下。

  石阡茶生产历史悠久,唐朝茶圣陆羽(公元733-804年)《茶经》就有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夷州(今石阡)……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石阡坪贯茶在唐代就作为贡茶上贡朝廷。北宋乐史编著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就有“夷州(今石阡)、播州、思州以茶为上贡”的记载。在明朝,石阡茶作为贡品,大量上贡朝廷。《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1938年,贵阳开全省展览会,石阡茶获“优质奖章”。同年,《新黔日报》载:“贵州茶之多,首推安顺,年产一千七百余担,而茶味之美,则以石阡茶为巨擘焉”,“石阡茶叶大有畅销全国之势矣”。

  民国中央农业实验所1942年调查,全省每年产茶11511担。其中,石阡茶1000余担,位居全省第三位。

  1958年,时任石阡县新华茶叶专业村支书谭仁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带上新华茶叶到北京参加“群英大会”。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鼓励对国家出口创汇作出贡献的石阡县亲笔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在北京为石阡颁发“茶叶生产,前途无量”锦旗一面。

  《石阡县志》1992年版载:“茶树品种主要为石阡苔茶,该茶树生长旺盛,枝多苔壮,叶芽浓绿,内质优良。五德、地印、坪山、城关为苔茶主产区,尤以坪山乡坪贯村茶叶品质最优。茶叶采制工艺,以制绿茶为主,清明至谷雨节是采制茶叶的最佳期,一般采摘一芽二叶,经过杀青、揉捻、焙干等工序,制成青毛茶,此种制茶工艺沿袭至今。50年代曾生产‘功夫红茶’。销往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年出口量40余吨。”

  中国历来有人把茶与人参称为我国南北两大灵草。宋代陈景沂在《全芳备祖》中把茶列为药部之首,其次才是人参。“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茶的偶然发现,就是由于茶能解毒治病,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古人把茶当成灵芝仙药,称之为“嘉木”、“瑞草”、“淑茗”。

  茶是长寿的代名词。“茶”字由“艹、八十、八”等数字组成,加起来就是108。所以,茶农把108岁叫做“茶寿”。当代国学大师冯友兰、季羡林等也有“何止于米(88岁),相期以茶(108岁)”的文笔示人。

  “茶”字又可拆为“艹、人、木”三字,“人”生活在“草”“木”之中,空气新鲜,环境优雅,没有污染,自然有利于人的生存与繁衍。早在春秋时期,国人就对寿命划定了一个标准: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茶寿”高于“上寿”标准。

  “日吃一壶茶,高寿百零八”。石阡健在的108岁以上的寿星滕树发、郑小平、徐家英、鄢成武、汪育香、林朝仙等人,都有“喜欢喝茶”的习惯。

  石阡人称喝茶为“吃茶”,沿袭唐朝茶圣陆羽所说:“古人吃茶,伐而掇之”,不仅喝茶汁,还要吃茶叶,就像吃菜一样。吃茶,一是直接品赏茶叶,二是用之生津解渴。据报道,伟人毛泽东也有吃茶叶的习惯。

  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石阡人还创造了茶叶菜、茶叶食品。如煎茶叶蛋、油茶稀饭、茶香糯米鸡、白茶老鸭汤、火茶蛋汤、红茶米饭等等。当代石阡国家级厨师将老祖宗的茶食发扬光大,研发出全茶宴,在得到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同和青睐的同时,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茶香糯米鸡等方便食品,还在贵阳等地市场受到欢迎。

  当代,石阡苔茶屡屡获国际国内大奖。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石阡苔茶“中国驰名商标”。

  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广阔,土壤、气候条件多样,茶树品种丰富,加工工艺和民俗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茶叶产品。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产茶的全境高原,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十大名茶。它们是:石阡苔茶、梵净山茶、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都匀毛尖、绿宝石、遵义红、瀑布毛峰、雷山银球茶、正安白茶等等。2010年9月,石阡苔茶以总分第2名跻身“贵州三大名茶”。石阡苔茶是在特殊的地球物理场和地质背景、特定茶树品种和环境条件中形成的特种茶中的一支奇葩,石阡“泉茶合璧”,更是独领风骚!

  在全国茶界的推动下,石阡茶产业上升为本县的主要产业,连续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截止2012年度,全县茶园面积达到了31.5万亩,位列全省第二。

  石阡苔茶矿物养分含量丰富,钾、锌、硒、锰、铷“五优同具”,有“健康生活的领跑者”之称。其中钾元素18185mg/kg,有富钾天下的美称。石阡苔茶香高(栗香带花果香)、味醇、耐冲泡(八泡有余香)。

  石阡苔茶水浸出物含量46%左右,酚氨比10.5:1,几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69%。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超过欧盟标准。

  水浸出物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叶品质的优次。作为中国名优绿茶标杆的西湖龙井茶水浸出物最高36%,而石阡苔茶达到46%。贵州绿茶水浸出物新标准,要求达到40%。这让人想到了明朝开国宰相刘伯温的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五、走出石阡的长寿食品

  “吃绿豆粉,记住乡愁”。《贵州风物志》1985年版介绍贵州风味小吃“铜仁绿豆粉”时,写道:“绿豆粉是铜仁地区大众化的小吃食品。县县都有,而最著名的绿豆粉产地则首推石阡。这个县本来就是绿豆粉的故乡,它所产的绿豆粉,比其它地方出产的色泽好,粉质糯,味道香。据说,这是由于石阡有黔东著名的温泉,占水质地利,外地食品当然无法同石阡抗衡。这话不知确否?反正,要吃最好的绿豆粉,只有到石阡去;当然,托人从石阡捎一些来,也未尝不可。”石阡人外出馈赠亲友的礼品中少不了绿豆粉,石阡游子返乡,首先是吃一碗绿豆粉。每年春节返乡的人多了,石阡绿豆粉供不应求,价格上扬,直逼肉价。

  石阡绿豆粉为本地绿豆与大米按一定比例配制。其选用的绿豆,既是一种广泛的食材,也是中医常用来解多种食物或药物中毒的一味中药。石阡绿豆粉除常规佐料外,其独特的不放汤,放酱、干煸吃法,也别具风味。是贵州久负盛名的特色食品。

  “早餐好,好不过绿豆粉”。石阡人喜吃绿豆粉与山榨叶汁兑草木灰制作的神仙豆腐等绿色食品,是石阡成就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又一原因。

  “温泉之城·长寿石阡”,这是一个很唯美的地方。《贵州风物志·石阡古泉》记述:“此泉颇奇,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后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感冒者浴至汗出而霍然病去,饱食者浴后腹胀立即消失,衰老者浴之,人方惊其呻吟,而其心正感舒适。凡来浴者,莫不叹为洞天福地”。

  在这里泡温泉、品苔茶、吃绿豆粉,观山水美景,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科学考证发现,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石阡天然的南北向地磁场,是导致土壤磁化、水体活化、大气净化,从而催生“中国长寿之乡”的重要原因。

  公元581年,隋开皇“置寿州于石阡”;公元2012年,石阡成为“中国长寿之乡”。从“寿州”到“中国长寿之乡”, 石阡走过了千百年。今天,石阡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石阡的明天更美好!

石阡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