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740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3-25

中国式处事:闭嘴与惩罚

□段继超

  2007年特奥会开幕式,在最后点火的时候,董卿介绍火炬手犯了点小错误。结果,网上很多人不依不饶,说她丢了中国人的脸,还有喊着要她下课的。

  这使我想起相似的一幕: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段暄,穿短裤播音,不小心被发现了,也是被大家一顿炮轰,整得狼狈不堪,下不了台。后来人家也解释了:直播间40多度的高温,可仍然平息不了大家的怨气。

  我就一直纳闷:人犯点错,至于这样吗?好像这种不允许出错,出了错就该惩罚的心态,不是一天两天了。

  儿子一开学,班上就制定了班规。我拿了看看,心里就那个别扭:迟到要罚,作业不合格要罚。学生罚200字检查,家长跟着要写50字以上的评语。

  去开家长会,老师说得很清楚:学生的事情,需要家校共建。听了先是挺认同,还感动了一下。然后,是各科老师上来,翻来覆去地给家长交代每天晚上的签字方法。老师说: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必须紧跟着作业上签字。这样的好处,是为了防止孩子第二天到校抄作业。

  老师可谓用心良苦,但我心里却不是滋味:我们跟孩子之间的信任何在?我们又在向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现在人和人之间为何缺乏信任?看看我们如何对待孩子的,我们的学校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也就明白了。

  一句话,我们并不相信别人,心里也并不宽容,随时都有推卸责任的想法,不愿意主动把出错的事情,转化为一种发现问题和改进现实的机会。

  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让“坏事”变“好事”呢?

  在美国,号称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结束后,美国人把凶手视为受害者,化怨恨为宽恕。他们写给凶手赵承熙的话是这样的:

  “你没能获得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使他的人生变得更好。我希望你的家人能克服你的行为带给他们的痛苦。希望你对其他那么多人的生活造成的破坏尽快复原,而这种事也不再重演。希望许多人把对你的怨恨化为宽恕。”(大卫)

  “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劳拉)

  在遇难者悼念仪式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为32名遇难者和凶手赵承熙放飞了33个气球。望着这些气球消失在高空,师生相拥大哭。

  在我们的文化里,宽恕难寻,不允许出错,也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前两天,在豆瓣看书评,评的是《流血的仕途》。这书是一个历史研究者写的小说,是关于秦王朝的那段历史。刚好我也看了,我觉得这本书写出了血淋淋的历史的真实,除了不太适合孩子看,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有人不干了,喊:怎么能让这样不上进的东西拿来出版呢?

  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中国离崛起的道路还很长,国家需要发展,人民需要成长。每个人都应该对别人多几分宽容和理解,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和见解。

  多给些欣赏,多给些掌声,多给些自由,多给些宽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让生活的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