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666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1-06

产业为三农 扶贫见实效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扶贫攻坚纪略

□邓祖昌 陈 俊 本报记者 黄福九

  多年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的要求,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逐步构建起农村贫困地区依托烟草产业求发展、烟草立足农村贫困地区求稳定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发挥烟草的产业支农扶贫带动优势,大力推动、促进烟区烟草产业快速发展,为烟区广大烟农脱贫致富、加快贵州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注贫困 发挥作用

  烟草是贵州省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扶贫产业之一,是财税增长、烟农增收的重要来源。从2006年到2013年,贵州烟草商业系统入库税金从19.07亿元增加到76.4亿元。取消农业特产税后,烟叶税成为种烟县、乡财政的重要来源。从2006年到2013年,烟叶税从5.77亿元增加到18.7亿元,累计89.57亿元。

  2012年2月24日,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深入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实地调研当地扶贫开发的新做法、新经验,对烟草部门大力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促进烟农增收致富的成效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10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作出了支持贵州“两烟”加快发展和实施对口产业扶贫的决定:同意紧紧围绕促进贵州烟草产业加快发展,立足现有政策,现有项目,从烟草工业、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帮扶,从2012年至2015年,由烟草投资6亿元,支持57个主产烟县开展扶贫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这个决定,是首个从国家局层面全面支持贵州烟草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的系统性文件,凝聚着国家局领导对贵州烟草工作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该局(公司)坚持计划向生态适宜区、优质烟叶产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的“四倾斜”原则,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2006年到2013年,全省烟叶计划增幅达14.5%,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增幅更大。其中,黔东南和黔西南自治州的增幅分别达91.7%和72.5%。

  2013年,全省烟农种烟总收入101.3亿元、占全省农民总收入1183.2亿元的8.56%,惠及21.4万户烟农。烟农户均种烟收入4.73万元,人均11918元,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4元高6484元。烟叶生产极大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领导、群众的广泛拥护。

  国家级贫困县威宁县,通过近几年的扶持,烟叶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获得长足发展。烟叶计划从过去的35.5万担增加到2013年的60.87万担,增幅为71.5%,已发展为全省第一大产烟县,2014年烟叶收购计划达到62.5万担。烟草部门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57亿元,加快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4.11亿元开展水源工程建设和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36.32万亩基本烟田的灌溉用水问题(建成水源性工程1个,水库总库容174万立方米,受益基本烟田1.02万亩,小水窖2.67万口,总容积77.46万立方米,受益基本烟田7.75万亩;建成系统性灌溉工程和排洪工程46处,受益基本烟田27.55万亩);投资4.8亿元建成大型密集烤房14894座,可承烤烟叶29.79万亩;投资2532.12万元建成机耕道37处,总长115.38公里;投资2276.13万元,为烤烟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5954台(套);投资4052.52万元建成育苗大棚32.63万平方米,可供苗面积16.32万亩;投资2.04亿元,建成烟叶收购站点22个。投资7797.26万元开展土地整治项目2个,整治基本烟田30086.3亩;投资2200万元建设烟草扶贫新村11个。由于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日前,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威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荣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

  设施为先 基础为重

  2005年,该局(公司)立足烟草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以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烟水配套工程、密集烤房、机耕道、育苗大棚、农机具等,投入标准为每亩2000元。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4.5亿元。其中,投入55.5亿元,建成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660万亩(含水利、发改资金7.4亿,实施88万亩)。投资56.5亿元,新(改)建密集烤房18万座。投入10.5亿元,建成机耕路6700公里。补贴3亿元,配置农机具5.4万台(套)。投入6.5亿元,建成育苗大棚344万平方米。投入2.5亿元,整理土地8.5万亩。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被喻为烟农的“致富金桥”。

  特别是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使全省农业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由2005年的0.37亩增加到了2009年的0.58亩,为提前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人均0.5亩有效灌溉耕地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水多用,人畜饮水一并解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为民为到“点上”,服务服到“心上”。有效缓解了烟区近11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80余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尤其是在抗击2010年、2011年、2013年严重旱灾过程中,烟水配套工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许多以前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的村寨,大灾之年农作物未受较大损失,饮水也有了保证,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救命水”“民生水”。

  目前,在总结小水窖、单体工程、系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烟草部门正在积极探索,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全额投资,将再建一批社会效益更好、抗旱功能更强的水源工程。2014年,已开工15个,即将开工3个,总投资18.81亿元,到位资金12.23亿元。进度较快的遵义县绿竹坝水库、威宁县马家水库已经下闸蓄水。

  转变方式 引领发展

  2007年以来,在不断完善烟叶生产设施的基础上,该局(公司)大力推进以“一基四化”(即: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结合贵州山区实际,建设以“小集中、大串联”为特征的“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目前,“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管理在站”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

  2014年,全省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149个。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全省围绕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组建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150个,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正在形成,减工降本效果明显,生产效率逐渐提高。2007年到2014年,全省户均种植规模从7.68亩增加到18.05亩,亩均单产从242斤提高到260.4斤,亩均收入从1250元增加到2971元,亩均用工从30个减少到20个左右。轻松种烟、安全种烟、种烟致富正在成为现实。

  目前,贵州省烟叶产业初步形成了“设施配套、规模种植、集约经营、专业服务、信息管理”的生产格局。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一批现代烟草农业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思路、管理经验、技术、设施、生产组织模式等在全省其它农业生产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带动了全省农业的发展;通过开展育苗大棚、密集烤房等设施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农民增收。现代烟草农业的探索思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体现了省领导提出的“现代烟草农业要走在全省现代农业前列,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的要求。

  履行责任 回报社会

  作为国有企业,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促进社会和谐,回报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扶贫先扶智”的原则,致力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贫困烟农子女入学救助、兴办烟农技术培训学校,支持贵州省孔学堂建设,累计援建金叶希望学校65所。累计投入扶贫济困和捐赠助学资金达4773万元。

  积极参与同步小康驻村扶贫工作。先后参与兴仁县、贵定县党建扶贫工作,开展驻村帮扶,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针对贵定县城供水紧张问题,该局(公司)积极协调安排了总库容230万立方米的乐芒水库烟草水源工程,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立项批准。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直接投入和协调资金共计740万元用于直接挂帮的光明、喇亚两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小康路、水、校建设。帮助光明、喇亚两村制定全面小康发展规划,选拔培养1名返乡创业大学生、4名务工返乡知识青年进入村委班子,村级班子战斗力得以加强。两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从过去“等、靠、要”转变为主动“学、思、干”,工作队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户解决贷款,发展种养殖大户20户。2014年,该局(公司)被省委评为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积极开展抗灾救灾。汶川和玉树地震中,分别捐赠300万元和100万元。2011年、2013年的贵州严重旱灾中,组织全省抓好抗旱救灾的同时,分别争取到国家局6.11亿元和3亿元的烟农受灾救助资金。极大降低了烟农损失,稳定了生产。

  利用烟草行业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引导烟农组建服务型合作社,以普惠制和广受益为目的,将资产股份量化给烟农,引导烟农组建服务型合作社,并利用烟草建成的育苗大棚、烤房等设施,开展季节性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培育与烟草有机互补的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步伐。

  贵州这片热土,正被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贵州实施了“减贫摘帽”政策,鼓励各贫困县、乡镇率先脱贫。按照规划,到2018年,贵州省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全部完成减贫摘帽目标,引人注目的烟草行业,功不可没。

  该局(公司)将继续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扶贫开发精神,打造扶贫攻坚“亮剑精神”,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树立起坚如磐石的后发赶超信心,振作起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肩扛起重于泰山的扶贫攻坚使命,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为确保贵州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驻村工作队邀请省油科所专家到喇亚村查看油菜田间长势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陈卫东局长(总经理)(左)在基层调研

正在实施的德新镇喇亚村高寨组通组路

烟草援建的威宁县马家水库

威宁迤那镇烟草扶贫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