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西江苗寨、镇远古城、施秉杉木河漂流、黎平肇兴侗寨……如果计划去黔东南旅游,这些久负盛名的地方就会伴随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和悦耳悠扬的侗族大歌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近年来,地处黔东南交通中枢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凯里市,正积极响应省、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决策,立足长远、眼观全局,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带产业,另辟蹊径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逐步成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和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苗山侗水,风情凯里,正芳容乍现、释放光芒。
苗山侗水 风情凯里
□本报记者 董 瑶 李 勇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部,是我国主要的民族风情旅游城市、贵州东线旅游集散中心、贵州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中心。境内最高处海拔1447米、最低处海拔529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零下4—7℃,年均日照1289小时、年均降水量1243毫米,无霜期达282天。
历史悠久 人才辈出 凯里“声名远播”
凯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 ,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3年改称炉山县。1956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次年1月凯里市正式成立。
凯里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几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明朝贵州清平卫(凯里)人石邦宪(1489—1568),历任四川都清守备、云南都司、铜仁参将、贵州总兵官,身经大小数十百战,功绩显赫。生于清平(凯里)书宦家庭的一代名臣孙应鳌(1527—1584),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户部右侍郎、国子监祭酒等职,是明朝贵州第一位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身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还是贵州第一位给皇帝讲课的教授。著名影视演员李雪健(凯里人),因主演《渴望》、《焦裕禄》、《李大钊》、《水浒》等影视作品而名震全国,获得过飞天奖、金鹰奖、百花奖、金鸡奖,成为中国影视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近年来,凯里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自驾游目的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2011中国十佳风貌城市”、“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荣誉称号。2011年12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目前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生态优良 民风古朴 烹制“旅游盛宴”
凯里有绚丽多姿、古朴奇特、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资源。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圣地。
凯里有“讲不完的苗侗文化美丽动人故事、叙不完的巧夺天工民族工艺传奇”的凯里苗侗风情园,有皮划艇激流回旋国家训练基地等响亮品牌的下司古镇,有585米风雨长廊、中国最具苗侗特色的凯里民族体育场,有奇峰异谷的平良古峡、雄伟峻秀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风光旖旎的巴拉河,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南花苗寨、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村季刀苗寨、苗族芦笙之乡新光苗家、苗族刺绣之乡青曼苗寨等景点。位于“甘囊香”芦笙之乡舟溪的凯里云谷田园现代生态农业园,是融合台湾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度假、农业文化休闲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全国第一个农业旅游综合体。将农业、文化、旅游与体育有机结合,初步构建了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优美多姿的苗族芦笙舞,以及精彩激烈的斗鸡、斗鸟、斗牛、赛马场面,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已有数千年历史的苗家“酸汤鱼”、“苗王鱼”,更是风靡全国、蜚声海外,让人赞口不绝、回味无穷。
凯里的民族节日瑰丽多姿、丰富多彩。民族传统节日聚集点多达130余个,“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主要传统节日有芦笙会、苗年节、吃新节、爬坡节、姊妹节、木鼓节、牯藏节等,节日期间民间开展跳芦笙、斗牛、赛马、吹芒筒、跳木鼓、踩铜鼓、对歌、斗鸟等活动,“百牛大战争牛王”、“千对银角争奇艳”、“万把芦笙奏欢歌”等壮观场面,倾倒了不少中外宾客,被赞誉为“露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全球最友善的旅游目的地”……
商品精美 活动多彩 游者“满载而归”
多年来,凯里市致力于旅游商品开发,有好花红公司、仰阿莎公司、苗妹银饰、启凤蜡染厂、苗疆公司等旅游商品研发企业20余家,产品涵盖银饰、银画、根艺、布艺、扎染、牛角、食醋、茶叶、绣品、蜡染、草编等;有民族体育场、商贸街、苗侗风情园等旅游购物点,销售苗族银饰、挑花、织绵、刺绣、蜡染及芦笙、牛角酒具、雷钵、鸟笼、马尾斗笠等闪烁着东方文化光彩的旅游商品,深受游客喜爱。
近几年,凯里市成功举办、承办了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暨民族文化活动周、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等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其作为全州民族文化展示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的功能和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彰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简称“一节一会”),以“苗乡侗寨情、美丽黔东南”为主题,充分体现“歌舞海洋”、“百节之州”的独特魅力,通过举办大型室内歌舞剧《银·秀》公演、银饰刺绣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民族民间竞技等一系列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绝美的夏日旅游盛宴,已在国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交通便利 设施完备 打造“畅心之旅”
公路方面,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贯穿凯里全境,可谓四通八达。铁路方面,湘黔铁路株六复线已建成通车,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全面建设中。沪昆高速铁路一旦建成,将极大缩短凯里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届时凯里到上海1800余公里的路程只需约5个小时、凯里到广州1100余公里的距离只需约3个小时。航空方面,凯里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70余公里、距凯里黄平机场只有49公里。
目前,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余处。旅游接待设施已成规模,全市有大小宾馆、饭店、招待所250余家,共拥有高、中、低档床位30000余个;有星级饭店19家,其中龙都国际大酒店、嘉瑞禾五星级酒店2家,腾龙大酒店等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11家、二星级饭店3家,共拥有客房1496余间,床位3021余个;有旅行社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14家,旅游车队3个。今年1至6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95.71万人(次),同比增长20.1%;旅游综合收入70.73亿元,同比增长24.6%。
舌尖上的凯里
红酸汤: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食品,其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可令食者胃口大开。在凯里,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翩翩”的俗语,可见红酸汤在凯里人饮食链上的重要程度。红酸汤是用新鲜西红柿、红辣椒、食盐、料酒等腌制发酵而成,酸味醇正、辣味悠厚、色泽鲜红,且具有开胃健脾、增强食欲和降脂减肥的独特作用,其味道鲜美、百食不厌,深受海内外宾客的青昧。凯里红酸汤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贵州特色,并成为我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之一。
牛瘪、羊瘪: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地道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其实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人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食牛瘪、羊瘪古已有之,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牛瘪又称“百草汤”,因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可清火泻热。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又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酸汤鱼:酸汤鱼在黔东南州各地区、各民族都很盛行,以凯里市及其周边地区最为典型,并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做酸汤鱼的酸汤,一般用米汤、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发酵而成,也可用西红柿、酸菜、醋制作。酸汤火锅中放入清水江野生鱼,佐以辣椒,酸辣香嫩。凯里快活林餐馆、侗寨楼餐馆、麻江下司、黄平重安江等,均为品尝酸汤鱼的极佳处所。
大型苗侗舞台剧《银秀》
梦幻巴拉河
凯里民族文化园
凯里云谷田园风光
凯里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
季刀苗寨“百年谷歌”
苗族银饰
清水江畔下司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