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要着重培养社会工作人员
□本报记者 何 博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城市基层自治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伴随着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种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向社区集中,各种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出现,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我省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制约和影响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
社会工作人才必须“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此,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致公党省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工作机制的建议》的提案。
为此,记者随督办提案调研组一行就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采访。
社区社会工作成绩突出
不久之前,安顺市西秀区虹轴北社区居民赵某因买核桃,与卖核桃的蓉某引起纠纷,原因是蓉某说赵某没给他钱,赵某则说给了,双方因而引发矛盾纠纷,于是赵某到居委会要求进行调处。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兼调解委员会主任宁世平接待了他们,赵某是党员,很顾面子。所以宁世平把工作重点放在赵某身上,宁世平说:“这件事情各说各的理,但没有证据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事情看得远一点,建议你姿态高一些,换来个平安生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被宁世平耐心细致有情有理的话语所打动,达成了调解协议。赵某当场拿出130多元钱交给了蓉某。“感谢社区耐心细致的工作,让我们心服口服。”双方当事人说。
“这样的事情在社区中经常发生,事情不大,但对涉事双方来说都挺闹心的。”66年三线建设跟着工厂从北京来到了贵州的宁世平仍然说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干调解工作30多年了,每调解好一起纠纷,看到当事人满意了,就觉得特幸福快乐。”多年来为社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先后被国家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被省、市、区司法部门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十佳”社区干部。今年72岁的宁世平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社区大妈。
西秀区位于安顺市的中心地带,人口多、面积大、情况杂。通过设置社工专业服务组、社区事务服务组、义工服务组,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科学工作方法及手段,联系社区共建单位,参与社区社会保障法制、卫生健康、文化及社区协调等食物管理,为社区和自然人提供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会救助、残障康复、法律援助、青少年服务、卫生服务、司法矫治、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专业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秀区凤凰社区积极开展新型社区建立,坚持服务理念不动摇,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方式,探索开展市场化服务,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并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核定中,以做好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三种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为抓手,推行以“三化一体”(区域化党建、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在打造“五彩凤凰”(党建互助浓墨重彩、社区服务丰富多彩、社区文化绚丽多彩、社区面貌流光溢彩、群众生活多姿多彩)为主题的新型社区创建中,权利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维护全面小康建设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安顺市大多数社区社会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记者在安顺市政府了解到,社区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格局中,加强社区管理体系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全面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到底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记者通过网络了解到,社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奏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省社工中心主任孔凡勤告诉记者,“社会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普遍认知程度较低,大多数人多社会工作人才内涵、外延和作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记者在西秀区采访时了解到,出现对社区人才认识不足,人才总量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工作待遇低、机会少,导致优秀人才选不进、留不住。其次,岗位设置不明确,缺乏统一认定和具体标准。再者,政府需要积极转变职能,避免“统管一切”现象,直接削弱了社会工作职能发挥,也制约了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和完善。
“目前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大都未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只是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开展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强化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是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内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而社区工作专业人才更是相对不足;没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都将导致无法为社区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高水平服务。
“社区建设主要依据1989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记者从安顺市政府了解到,经过了25年的发展,原来社会的很多情况都与当今社区建设和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问题,社区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与社区家具委员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法律上的规范,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和谐的社区管理机制的形成。
星星之火亟待燎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把社会工作人才列为六类人才之一。
致公党省委认为,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普遍来看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综合能力有短板、人员结构有缺陷、专业服务有差距和队伍总量不足的矛盾。致公党省委建议:
一、 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引进机制。要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突破体制性障碍,着力引进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促进新型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
二、 拓展人才引进模式,打破地域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挖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改变原有“等、靠、要”的被动人才引进思想,尝试社区与高校共同搭建“学校——社区”的社工人才培养直通平台。
三、 完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应研究解决当前社区社会工作证词额措施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到位,社会工作人员地位、待遇偏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错是和制度保障。
四、 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