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官 不像官 是个官
——严以修身用权之“三官”说解
□安怀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而“四风”问题又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身上。关于“领导干部”这个词组,我认为其传统的称谓应该就是“官”。汉语词典中,“官”是指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例如官吏、官僚等。从这样的释义来看,“领导干部”的内涵应该比“官”丰富些,泛指国家公职人员。
我想,古人造 “官”字的时候,头上戴了个“宝盖”头,取以“帽”覆众之义,有治众的意思,谓之有权。下面两张口,取会说话之义,且两口相连,提醒了官员说话要上下一致,与群众一致,不能口是心非、前后矛盾。因此“官”字头戴什么样的帽,就得一秉至公地为“什么样的它”说话、为“什么样的它”执政。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官”(领导干部)应该是人民的“父母官”,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戴着人民赋予的帽子,则就应该大公无私地为人民多说些话,为人民多做些事。
纵观新中国历史,当年毛泽东当上了国家主席还穿补丁衣服,焦裕禄当上县委书记却骑着自行车,杨善洲从地委书记位置退休后却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他们严以修身用权,对“官”字进行了正确的演绎,因为他们心中装着的永远是百姓。他们像个当官的,却有时候又不像当官的,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人民的好官。
树好标杆带好头 像个当官的
树好标杆带好头,就是领导干部凡事都要干在前、做标杆、打头阵。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领导就应该注重从大处决策、组织协调、号召指挥等方面去发挥作用。我认为这是两码事,前者是官德官品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作为领导者,首先只有做到严以修身,具备了良好的官品,才像个当官的。
从有关资料不难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军官通常是喊“同志们,跟我冲!”而国民党军官则喊的是“弟兄们,给我上!”这两句貌似相同的话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释放的是自己身先士卒,带头杀在前面,和同志们同甘共苦的品德;而后者则是自己躲在后面,让兄弟们去送死,用的是命令的口吻。当年就有外国记者从这两句话语中,对国共两党谁胜谁负下了定论。因此,当官的,就是领头的,是走在前面的领头羊,军官如此,地方官已然。那种光说不做,只喊不动,不干出个样子来,群众是不会认可你的。
树好标杆带好头,主要从几个方面做好表率,一是务实上做好表率。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在实际工作当中弄虚作假,反对急功近利;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是关注民生,注重实绩,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二是工作上要亲力亲为。既要当好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少拿“遥控器”,多到一线去;该自己直接负责和分管的,决不推给下级和推卸责任。三是作风上要作艰苦奋斗的表率。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已经过时了,而是更加需要加强,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强烈的节俭意识,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四是要做执政为民的表率。当领导,是奉献,是责任,要走近群众,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做到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树好标杆带好头,做出了表率,你就有了凝聚力和号召力,你才像个当官的样子。试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率先垂范,不走在前面,不树立个榜样出来,群众就会鄙视你,不尊敬你,不信任你,没有人听你的,失去了凝聚力和号召力,你就没有了当官的底气和魄力。
放下架子同命运 不像当官的
不像个当官的,这是兰考人民群众对焦裕禄的一贯印象。焦裕禄那放下官架子,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公仆形像,让人久久难以释怀。焦裕禄不像个当官的,不是因为他穿着朴素,憨厚老实,而是因为他不摆官架子,做人踏实,心里始终装着群众。面对洪水的围困,他身先士卒;面对老百姓的疾苦,他骑着自行车走遍沟沟坎坎,千家万户,把百姓视为知己;在副书记面前,他更像一个农民,但他却感动和团结了身旁和当地的绝大多数人。像焦裕禄这样放下架子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县委书记,才更加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更加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需要这种不像当官的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把自己的命运与百姓绑在一起,百姓就能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无论是看派头,还是看衣着,都不像一个“官”。他戴着草帽、披着蓑衣、穿着草鞋,田间地头到处跑;挽着裤腿儿,和老百姓一起干农活;退休“身退心不退”,跑到山里开荒种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领导干部“不像当官的”,这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本色。“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当官首先得严以修身做个有品德的人,要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不得有官僚主义作风;“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为官者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要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员,视百姓为父母、为兄弟、为朋友,和群众水乳交融,打成一片;“官不在高,为民则灵”,当官不是为了吃喝玩乐,不是为了耍派头逞威风,更不是在老百姓面前趾高气扬,说官话、摆官架、做官样文章,而是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普通中蕴含着高尚。?
当官不像官,群众最喜欢;当官不像官,百姓最期盼……愿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像焦裕禄、杨善洲那样,扑下身子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做一个让百姓敬佩和爱戴的“不像官的官”,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脊梁。
一心为民办实事 是个当官的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如果为官者谋事不实、创业不实、做人不实,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领导干部,才是一位称职的为官者。我们的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是为官者最起码的职责,是人民对你们提出的最低要求。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脚点在“为民”二字上,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坚持群众路线最终目的就是造福群众。铜仁市政协开展的“十百千”活动,其中安排千名政协委员连线千个“干群连心室”进行点对点帮扶服务,这就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有效平台。
领导干部办实事,要首先做好视察调研,要深入到村民家中去,到老百姓生活中去,体察群众情绪,体味民生疾苦,体会百姓所思所盼、所急所怨;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而不能身在群众中,心里却隔着一堵墙;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只有真心实意倾听民声,多同群众商量,才能真正把为民之事办成惠民之举、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领导干部办实事,要通过开展“改作风、树形象、促发展、惠民生”活动,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作风、反“四风”,带作风、促作风。开展“改作风、树形象、促发展、惠民生”活动是为民办实事、解决基层矛盾和困难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干群连心室”,点对点地连线到村、到组、到户,帮扶困难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里路”、“最远一家人”的问题。
领导干部办实事,最需要的是到贫困山区去,最管用的是到群众中去,要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谈,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教育引导群众;要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把硬招实招直接落实到基层,集中力量整治薄弱环节,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把发展致富之路在基层扩展和延伸。
做到了这些,你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为官者,一位称职的新时期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