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615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7-31

民盟省委提案关注我省旅游人才培养

□本报记者 顾 怡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贵州发展三产的龙头产业。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成梯队的人才培养基地作支撑。贵州现有的旅游人才培养大体上是两个层面,一是大学教育,培养管理人才;二职业教育,培训实用人才。这二种模式从总体上来看是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的。但从旅游行业的特点来看,更多的是需要专业实用人才。办好旅游职业学校是贵州旅游提速升级的希望所在。为此,民盟省委在深入调研后了解到我省旅游职业学校的发展现状,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将省旅游学校转为公益类学校,帮助稳定教师队伍,使之更好的成为贵州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基地》的提案,希望通过该件提案的办理能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所学校的发展变迁

  通过调查民盟省委了解到,贵州省旅游学校隶属省旅游局,为省政府、省编办批准核定的“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目前贵州旅游实用型人才培训最具规模的基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提高。现已建设的新校区占地 230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在校生规模达4000余人。学校主要承担全省旅游从业人员中职学历教育、师资培训及中、高层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新农村旅游开发人才教育。随着我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省旅游学校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领域不断扩展。2013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在全省各地组织生源,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2000人招生任务。在省政府提出的中职“百校大战”工程中,该校是唯一一所被纳入的旅游类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学校体制问题严重影响发展

  一方面,由于省旅游学校的性质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学校无法给教师提供编制保障和较好的薪酬待遇,导致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近两年,学校已有招生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学生科副科长3位管理干部离职,有5名专业骨干教师也因为编制问题被其他学校挖走,学校离职教职工多达20多名,这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办公经费、教职工工资都需要自筹。为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学校只得缩减人头支出,导致员工工作量严重超标,师生比高达1:38。一名管理干部要兼顾几个部门的工作,一名老师要承担几个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而且每周还要承担20多节课的授课工作,不少于3次的在校值班。学校体制保障问题和教职工身份编制问题已经成为省旅游学校教师稳定、教学稳定、学校稳定的大事。

  提案建议帮助学校走出困境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认真的讨论后,民盟省委在提案中指出,贵州旅游的大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省旅游学校作为贵州旅游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希望省政府尽快帮助省旅游学校走出困境,发展壮大。建议首先要尽快将省旅游学校转改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省旅游学校是“贵州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全省40多家旅游培训学校及企业的领头人,对贵州旅游发展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据悉,按照省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省旅游学校正在争取列为“公益类改革的事业单位”,省有关部门就此问题正在组织开展调研。全省事业单位改革,要分类区别对待,像省旅游学校这一类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方向,又迫切和急需的中职教育,应优先考虑重点纳入“公益类改革事业单位”,并加快推进,使之更好的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其次要在未“转为公益类”学校之前,应让旅游学校享受与其他公办中职学校同等的公平待遇。当前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的力度是很大的,公办的中职学校在得到生均学费之外,还可得到财政给予的办公费、教师人头费及行业主管部门从专项经费列支的专款支持。而省旅游学校只能得到“9+3”每生2000元学费补助。这个差别,制约了学校发展,更导致了教师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贵州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基地的发展,客观上影响了贵州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希望能尽快给省旅游学校与其他公益性中职学校同等的待遇。同时,在未纳入“公益类学校”之前,行业主管部门应从旅游专项经费中列支专款予以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