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事前指导 强化事中监管 完善事后调解
黔东南工商认真贯彻新《消法》 为民维权模式新效果好
本报讯(赵玉娥)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工商局采取做足事前指导、强化事中监督、完善事后调解的全方位维权模式,贯彻新《消法》取得明显效果。截至6月30日,全州工商、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投诉举报案件344件,撤回3件,移交5件,解决336件,解决率为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6.4392万元。其中:加倍赔偿案件23件,加倍赔偿金额2.6771万元,同比分别上升200%和183.37%。上半年,受理消费投诉案件数同比上升74.82%。
做足事前指导,把好消费者维权源头关。注重消费教育,除借助“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6.26国际禁毒日”等大型活动及市场巡查等日常监管方式进行宣传外,还进行维权人员和经营者的培训。充分利用媒体、群发短信、热线电话、官方微博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大新消法宣传力度。上半年,全州共举办培训56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0余份,群发短信2000余条。针对新消法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网购7日“后悔权”、维权纠纷举证责任倒置、提升惩罚性赔偿额度、消协可提起“公益诉讼”等规定,组织开展送新消法进市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既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常识和维权素质,又能督导经销商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守法经营,使经营者自觉建立“维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维护企业利益”的经营理念,营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
强化事中监督,把好经营者商品质量和服务关。一是净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注重维权工作的实效。以查处大案、要案为重点,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对涉农纠纷、日常重要商品的假冒伪劣、欺诈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出重拳、下狠手,同时追根溯源,做到标本兼治,今年上半年,全州立案查处342件案件,罚没款85.95万。二是从源头上把好市场准入关,强化商品质量监管。通过突击检查、日常巡查、重点抽查等方式,以食品、家电、农资等为重点商品,以商场、超市、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区域进行规范治理。推行经营者信用分级管理,严把进货关、销售关,督导经营者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建立建全购销台账。一旦发现假冒伪劣商品立即下架封存并依法查处,决不使其再次流入市场。
完善事后调解,把好消费者权益兑现关。一是切实做好消费者投诉受理和处理工作,不断完善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理机制,确保受理、分流、办理、督办等环节有专人负责,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二是坚持把消费维权与案件查办结合起来,从对消费投诉分析中发现违法案件线索,探索建立“诉转案”机制。在受理消费投诉举报案件时,查处21件举报案件,下发整改通知4份,移交5件,罚款0.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9万元。三是加快12315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全力推动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运作水平。升级数据分析系统,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扩大消费维权网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消费维权和综合执法效能。上半年,共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案件12件。四是推行行政约谈告诫制度,在定期公布消费投诉举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消费纠纷较为集中的行业和企业,及时实施行政约谈告诫,督促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与行业规范相结合,优势互补、协同共治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