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工商“六举措”护农保春耕
本报讯(赵才艳 潘海英)时值春耕时节,安顺市工商系统把日常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确保广大农户在春耕生产中用上优质放心农资,2月以来,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指导思想,采取六项措施,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大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一是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为准确掌握农资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各县(区)局(分局)结合注册登记、年检验照和经济户口清查工作,加强对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审查,确保经营者证照齐全,主体资格合法。经过清理统计,全市共登记有种子经营户1951户、农药经营户276户、化肥经营户989户、农机经营户268户、农膜经营户136户。
二是认真落实农资监管制度。目前,全市2996户农资经营户已按照农资经营“两帐两票、一卡一书” 制度的要求,基本建立了农资商品进销货台账,进货和销售时出具进销货票据,并向农资购买者出具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和农资商品质量承诺书,基本实现了农资流通的可追溯管理。
三是规范农资经营行为。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各基层工商分局将农资市场监管与经济户口管理、市场主体信用建设等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市场巡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21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1698户,规范经营行为220余起,督促了15户农资经营户完善“两帐两票、一卡一书” 制度。
四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商品质量监测。4月14日至16日,市工商局会同省有关质量检验机构在西秀区、普定县、关岭县开展了农资质量定向抽检,共抽检化肥16个批次、农药9个批次,对经检验不合格的农资,将采取依法查处、拉网清查、责令召回等措施,将不合格农资清出市场,避免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民手中用于农业生产。
五是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以化肥、农药、种子为重点,集中整治问题多、易反复、风险隐患较多的经营场所和重点品种,强化行政执法和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资行为,着力解决农资市场突出问题,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六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安顺工商部门自2013年起6月起启用 “农资市场监管系统”后,通过“责任落实、强化培训、督促指导、规范录入”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资经营户将所经营的农资商品信息、进销货信息等录入到“农资市场监管系统”中,实现了农资市场监管的信息化,不断提升了农资市场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