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61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4-24

最是书香能致远

□刘英团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加0.38本;未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不含教辅),较2012年提高1.48本。这是4月2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的一组数据。(4月22日《潇湘晨报》)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为什么“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是中国图书出版的品种和总印数已居于世界第一,仅2012年就出版了37万种图书,读者可选择的图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二是科技使阅读载体变得更加多样化,只要愿意,互联网、电子阅读器、移动阅读等阅读终端足以保障我们“无障碍”的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书阅读率较2012年的17.0%上升了2.2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比2012年的2.35本增长了0.13本,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四年持续上升,这无疑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一个国家不仅要有物质建设,更要有精神建设。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之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他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所以,尽管阅读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但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成为世界潮流。一是政府立法推动阅读。如,美国的《卓越阅读法》、《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和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韩国的《读书振兴法》、《读书文化振兴法》,以及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等,都是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国民阅读能力的提高与积累。二是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如美国、英国、德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会”、“图书信托基金会”、“促进阅读基金会”,日本的“读书协会”、“儿童梦想基金会”等,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成为推动国民阅读的主导力量。三是国家元首亲自倡导阅读。不少国家的政府官员、乃至元首都率先垂范的参与读书活动。美国总统及第一夫人都有开学季到学校陪儿童读书的惯例。

  “最是书香能致远。”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一个民族来说,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就取决于它的阅读力量。尽管与2005年相比,全民阅读率已经连续九年稳步回升。但是,与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人均阅读量比,还有不小差距,这需要国家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全民阅读。一是通过立法制定全民阅读刚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动全民阅读,使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把全民阅读的软硬件建设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美国就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有关阅读方面的条文,这是史无前例的。与之配套,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连年提升了40%。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还决定增加联邦政府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拨款。根据美国政府财政预算,美国教育部将资助“阅读是根本”非营利组织和“写作工程”在提高全美读写能力方面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二是建立统一的国家数字阅读平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全民阅读”写入其中。但是,“全民阅读”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调动政府、社会等各方力量,尤其应依托现有公共资源架构全国统一的数字阅读平台,构建起一个以省级图书馆为中枢、以市县级图书馆和公办的大中专院校图书馆为节点的网格化的阅读服务体系,以保障公民基本的阅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