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496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贵州名片系列报道——

贵州烟草业跨上发展新台阶

□孙晓蓉 本报记者 蒋兴华

  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调整烤烟生产布局,推进烤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动烟草加工业调整优化产品布局,打造名优品牌,到2015年卷烟生产规模达300万箱,烟叶850万担。”

  这一目标,是我省烟草行业提速转型、弯道超越、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内在需要。

  烟叶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卷烟营销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等,近年来,贵州烟草行业跨上了发展新台阶。

  我省烟草行业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赞扬

  “贵阳卷烟工业布局好,水平高,管理严,理念新,特别是把名烟和名酒进行了创新性的结合,提升了产品品质,国家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支持贵州做强做大‘贵烟品牌。’”6月初,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凌成兴等有关领导在我省调研“两烟”工作情况后,欣喜地说。

  记者了解到,凌成兴等有关领导在重点考察了我省遵义县绿竹坝盐水配套水源工程、乐山科技示范园区等地烟草工作后指出:贵州是“两烟”大省,贵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烟草工作,贵州烟草工商企业同舟共济,这是推动贵州烟草实现稳定健康发展的两条基本经验。这次看到的项目中,除贵阳卷烟厂易地技改布局好、理念新等外,贵阳市局(公司)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工商一体”建设模式和“知行合一”服务理念使环节减少、成本降低、管理强化、服务提升,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和烟草质量监督监测站科研机制活、课题研究实、队伍素质高,乐山烤烟科技示范园在烟田基本建设、种烟配套服务、烟农脱贫致富等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贵州基础条件好,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贵州的烟水工程和烟叶种植园区技术含量高、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在全国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国家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支持贵州发展烤烟,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烟农脱贫致富;进一步支持贵州卷烟调结构、上水平,发展壮大“两烟”产业,助推贵州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

  烟草行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国发2号文件颁布后,贵州烟草行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围绕全省烟草产业发展大会提出的“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目标,贵州烟草业以“转”为主线,坚持走烟叶特色强、品牌培育好、创新能力足、资源效率高、发展后劲大的路子,大力实施“特色烟叶、特色网建、成本领先、科技兴烟、人才强企”五大战略,全力推进烟叶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卷烟营销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企业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记者了解到,我省烟草的加快发展,一直得益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贵州是“两烟”大省,烟叶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在“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对贵州烟草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由来已久。

  从目前贵州农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在大宗连片的农作物中,烤烟的产业体系是最完善的,现代化生产水平是最高的,而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改善烤烟生产条件等方面给予贵州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烟叶计划向生态适宜区、优质烟叶产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我省烟草产业工作支持。为帮助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国家烟草专卖局把水源工程作为“十二五”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仅2011年,就在我省启动了4个总投资额达7亿元以上的项目建设。

  《实施意见》全面提升烟草行业发展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加快发展,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开展对接工作,积极向国家烟草专卖局进行专题汇报,并以烟叶生产为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行业决策部署,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局的支持。通过积极协调与加强沟通,在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对贵州烟草产业发展的支持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与此同时,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就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就“十二五”期间如何通过发展壮大烟叶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贵烟”品牌培育力度,增强特色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现代流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在巩固和稳定传统烟区的基础上,加大对威宁、纳雍、赫章县,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等西部烟区和黔东南烟区“山地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色突出、市场需求旺盛的潜力烟区开发。着力打造具有贵州山区特色的“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基地单元运行水平,到2015年实现贵州烟叶基地化率达到90%以上。

  为促进贵州烟草商业稳步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基本烟田,重点向少数民族区域倾斜;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建成50个左右覆盖面广、综合效益高的水源工程项目,烟水配套工程覆盖率达100%;完善烟叶生产综合配套设施,使密集烘烤覆盖率达100%、集约化育苗覆盖率达100%、机耕比例60%以上;加大复烤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复烤技术改造升级及烟叶库的建设任务。

  此外,围绕培育“贵烟”品牌,该局(公司)继续坚持烟草工、商“一盘棋”,以精准营销为抓手,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完善和丰富“贵烟”品牌工商一体化营销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市场、货源、信息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对接,提升“贵烟”品牌形象和价值,扩大“贵烟”市场占有率。

  着力改善烟区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烟叶是贵州烟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加快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特色优质烟叶生产保障能力,近年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特色、优质”做“文章”,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狠抓品种选育、特色烟叶开发等重大专项,先后培育了10多个自育优良品种,并大面积推广种植,贵州烟叶风格特色进一步彰显,“山地醇甜香型”和“山地清甜香型”等特色风格更加突出,已成为“中华”、“芙蓉王”、“贵烟”等知名品牌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全国重点骨干卷烟工业企业纷纷在贵州建立品牌导向型基地,产供销关系日益稳固。

  为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具有我省山区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一批现代烟草农业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思路、管理经验、技术、设施、生产组织模式等在全省其他农业生产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工程性缺水严重成为制约贵州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长期以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一直把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使命,着力打牢生产基础,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与水利、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另一方面,突破瓶颈,敢于创新,从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小水窖、小水池和小山塘为主的“三小”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向综合配套转变,在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在水质达标的地方一并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着力改善烟区生活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贵州已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8.22亿元。其中,投入35.8亿元建成烟水配套工程,规模相当于西部大开发以来全省水利总投入的17.8%。而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不仅满足烟田灌溉需要,还有效缓解了烟区近10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30余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从传统烟草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

  从传统烟草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是贵州烟草商业的又一大重任。近年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不断加快卷烟配送布局优化,深入推进“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流“五流汇通”,加快卷烟营销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目前,卷烟营销网络的服务客户、培育品牌、控制市场、科学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农网覆盖、终端建设、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实现电话订货和批零环节电子结算的全覆盖,“覆盖城乡、精准营销、真诚服务、提升价值”的贵州山区特色的卷烟网建营销模式基本成型。

  近年来,围绕“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的发展战略,贵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以构建山区特色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为突破口,围绕打造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助农增收,切实提高特色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如:贵州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转变烟叶发展方式,举全市烟草商业之力打造以威宁自治县为代表的“高原清甜香、烟海新内涵——科学发展试验田”,坚持烟叶标准化生产、原料保障、综合管理“三个”高水平,倾力打造工商合作共建基地和共建烟叶质量体系、开发特色烟叶、加快实现“新三化”推进“卷烟上水平”、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四个”典范,积极开发威宁特色优质烟叶,探索出了烟叶生产的“威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