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转高”并举是贵阳跨越式发展的科学抉择
□章迪诚
贵阳市把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为“快转高”并举,这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推动贵阳市跨越式发展的科学抉择。
为什么要快。快就是要加快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提升贵阳市在全省的首位度。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重点是城市经济的竞争,贵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就是城市经济相对滞后。省委要求贵阳市要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贵阳塌陷则全省塌陷,贵阳崛起则全省崛起;“火车头”快则全省快,“发动机”强则全省强。全省的大局和贵阳的实际都需要贵阳市保持应有的发展速度。
为什么要转。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区域之间的要素差异逐渐在缩小,各种瓶颈约束逐渐在趋同,传统的比较优势逐渐在弱化,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制约一地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贵阳再不能走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老路。要在保持贵阳生态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路,才能实现贵阳市的跨越发展。
为什么要高。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强调,贵阳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实现贵阳的经济发展。落实好陈刚书记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好几个调整:第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支持那些产业链长的产业和产品,首先把他们做大做强,通过产业的“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战略,带动地区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要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从全国第二次、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分析来看,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贵州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仍然处于中上水平,后期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滞后。要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在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领作用。要仔细研究贵州“三线”军工企业和内迁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做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第二是调整生产力空间布局结构。现在贵阳建设了几个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发挥出來,园区内的产业布局还要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生产专业化协作和技术经济联系,生产与物流的配套等。第三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着力培育和大力扶持贵阳市仅有的几个主机厂和总装厂,使之成为贵阳制造业的“领头羊”,同时在它们周围形成具有技术经济联系和专业化协作的企业集群,增强“贵阳制造”的地区配套能力。第四是调整所有制结构。要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市场主体的体制优势,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为贵阳市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