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465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0-25

“五个着力”推动全省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李均锋

  近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贵州银行业呈现出增速加快、机构增多、质量趋好、效益提升的势头。但仍然存在着总量偏小、机构偏少、创新不足、人才匮乏、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等问题。为有力推动全省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是做大总量,支持各家银行千方百计寻求存贷款总量上的突破,力争全省全年存贷款增量高于2012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二是做优结构,银行贷款增量一定要与贵州省的产业政策相配套,特别是要重点支持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100”示范区工程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融资支持;三是有保有压,“保”即是要保在建、保续建、保大项目、保好项目,保民生工程、保小微企业、保新兴产业、保绿色信贷。“压”即是银行信贷政策一定要压缩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贷款,特别要压缩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贷款,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

  二、着力引领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加大传统信贷业务创新,引导银行根据贵州经济建设的融资需求,设计并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信贷产品和更为灵活的担保抵押方式,研究探索推广林权抵押、承包经营权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推广旅游景点经营权抵押等,特别要推广动产抵押,积极创新传统信贷业务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二是加大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引导银行跳出物理营业网点的局限,通过搭建电子银行平台、提高ATM、POS机覆盖密度等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方式,来实现城乡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即要加大表外、机构外、体系外的产品创新,银行表外业务要加大除贷款以外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特别要大力发展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票据融资、同业代付和各类跨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四是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和同业业务,通过票据、债券、私募等投行业务,充分发挥和利用银行载体作用,在全国银行同业市场上吸收更多资金到贵州参与建设;五是大力发展银团贷款业务,特别要吸引省外银行机构组成银团,参与贵州大型、优质项目建设,为贵州争取更多建设资金。

  三、着力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组建一批,即组建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争取两年的时间实现县域全覆盖;二是改建一批,即大力推进一批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三是引进一批,即重点引入一批优质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黔设立分支机构;四是延伸一批,在城市地区要鼓励商业银行深入社区,将网点和服务延伸至社区,在农村地区要鼓励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网点和提供服务,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需求;五是引进一批业务,大力推动贵州银行业机构同省外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合作,通过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的方式,提高对贵州制造业、特别是采矿业的融资支持。

  四、着力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一是努力化解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风险,特别是大型集团关联企业的风险;二是防范和化解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督促银行表外业务规范审慎办理,将表外业务按照授信业务进行风险管理;三是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加强影子银行风险隔离;四是严防产能过剩风险,特别要严防东部产业转移时“两高一剩”产业项目向我省转移,督促银行科学配给信贷资源;五是切实防范银行机构的操作风险。

  五、着力改善银行业的发展环境

  一是督促银行机构牢固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文化;二是推动银行加快自身转型步伐,特别是以实施新资本协议和新流动性管理办法,切实完善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和制定差异化市场战略;三是打造健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扩大全省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县建设面,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和“黑名单”数据库,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四是进一步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要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银行;五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金融意识,提高全体城乡居民的风险意识,要引进一批金融高管人才,为贵州银行业发展服务。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贵州监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