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422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8-02


箐口小学

□胡攀学

  箐口小学坐落于原黔西县箐口乡下寨组,自撤乡并入太来镇后,箐口小学便改成了箐口幼儿园。那里深藏着我童年最美的回忆。
  那是一个忙碌的春天。我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就是种树,在学校的周围,种那些知道名字和不知道名字的树苗,今天种,明天也种,直到3月12日植树节当天,老师们才进行“规范化”种植,让之前种的树苗成排成行,就像稻田里的秧苗整整齐齐。
  学校的两侧是两户农家,校园里青青的小草,是吸引两户农家牛马随意进出校园的理由,当它们漫游进校园吃草时,老师们会不约而同地冲出教室,“是哪家的牛”“是哪家的马”……喊不应就用粉笔头扔,用教鞭赶,操场被踩出深浅不一的梅花坑,直到牛马被赶出校园才回教室给同学们上课。
  夏初的校园里万物深绿,学校墙壁里住着的麻雀搬家到槐树枝上做窝,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边产蛋孵化下一代。无知的孩童总是捣蛋,爬上树枝,边采摘槐花,边将手伸到鸟窝里偷取鸟蛋,直到被他人发现状告老师,引发全校开展大自然教育课。
  同学们静坐在树下乘凉,任鸟在树枝上狂欢,“谷姑谷、谷”、“包谷、包谷”、“吱、吱、吱”……甚至鸟会撒大便在同学们的头上。没有谁去打鸟,面对鸟类带来的不是,同学们也就是咧咧几句,算是不满。
  秋天的校园金灿灿。寨子里的农家早早地将整个操场收拾得干干净净,晒上稻谷,满校园里金灿灿的一片,就连用水泥板做成的乒乓球桌也不放过,偷食的麻雀成群光顾,没有谁去干扰它们,就像学校不会干扰农家来校园里晒谷一样,村民们看到了也不吱声,就怕声音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用手摇摇将它们赶走就行。
  为了防止鸟类啄食,个别农户会用谷草扎成一个人形,挂上几缕布条,用一根竹棒插在谷场里,恐吓那些觅食不知趣的小鸟。
  到了周末,村里的农户会将稻谷晒到学校二楼的楼板上,晒满楼梯。这一切,没有谁会去阻止,除非有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学校的大喇叭告诉村民们不得晒谷,否则,学校就是村里的晒谷场。
  发生在冬季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冬天,为了取暖,学校的窗子用塑料膜封上,每个班级至少用石头、黄泥砌成火炉4个,有条件的给老师在黑板的右侧砌1个。
  还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班里第一次让我管理1台火炉,我很兴奋,几乎在班里呆了一夜。我从家里拿来包谷,敞开火炉,借着火光,在教师里炸包谷花,直到母亲从黑夜里传来喊我休息的声音,才发现已到了睡觉的时间。
  给火炉加燃料很讲究,稍不注意就会燃过或者熄灭。先用块煤放进火炉,再用煤加黄泥拌水绞融而成的煤桨封上,像切生日蛋糕一样将其划成4等分,不能划得太深,深了会燃过,也不能太浅,浅了第二天打不开,需适度;用火钳从上面打一个洞,便于火能通气,洞不能过大,大了火会燃过,小了容易被密封,火就会熄灭。我是第一次从事这样的工作,很小心,按程序如实操作,关好门就回家了。
  我睡至半夜,总感觉火炉没有封好,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于是又溜回学校去看个究竟,踩着白茫茫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教室里,看到其他的4台炉子蓝色的火苗从洞中升起,唯独我负责的那台静瞧瞧。我跑过去,感觉仍有火气,于是将火钳插入洞中,将出气洞打得很大才回家睡觉。
  第二天,当我踏进教室,满教室的烟雾,原来是我负责的炉子火太大燃过了,大家正在用木条生火。哪个上午,教室里由于烟雾大,有2节课无法上,老师离开了教室,同学们在烟雾里穿梭。于是,我身陷在一片责备声中:“算了,不要你负责了”、“不懂装懂”、“瞎捣蛋”……。我被迫卸下了管理火炉的责任。
  ……
  如今的箐口幼儿园与童年的箐口小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依然像一个等号俩俩相望,中间是一个铺满泥色沙石的操场,升旗台还是以前雕刻着花纹的石条砌成,二楼的木板仍然踩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校园里的小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童年时的麻雀、斑鸠、喜鹊等鸟类依旧在枝头唱歌,石头砌成的围墙将农家牛、马、猪、鸡、鸭关在了校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