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目标促创新 面向生产求突破
——2013年贵州烟草商业科技工作展望
□刘平 王乾 邓祖昌 本报记者 黄福九
2012年,贵州烟草商业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基本方针,努力提高项目研发质量,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成效显著提高,创新业绩继续位居全国烟草商业行业第二名,科技创新支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贵州烟草商业强调要在行业“卷烟上水平”和我省与全国同步小康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贵州烟草商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抓好成果转化为重点,瞄准方向、加强研究,面向生产、突出运用,严格标准、完善平台,务实高效、强化管理,为我所用、建设队伍,突出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相互促进,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运用上新水平,奋力在支撑发展上有新成效,推动烟区农民脱贫致富。
瞄准目标 努力提高选题立项水平
瞄准烟草科技研究前沿。以全球视野,跟踪前沿先导技术,做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自身优势,改进研究方法和手段,以生物技术、品质安全、高效栽培等为突破点,加强前沿研究信息收集,以我为主,协同攻关,力争在烟草分子遗传、重金属(农残)消减技术和特色烟研究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密切关注烟叶需求变化。顺应烟草行业“532”、“461”知名品牌格局,密切关注大企业、大品牌对烟叶结构、质量特色和烟叶品质安全的需求和关注,紧跟中式卷烟对烟叶原料的需求变化,加大特色优质烟叶品种选育、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力度,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拓展贵州烟叶市场。增强敏感性和预见性,加强跟踪,收集信息,积极有效应对国家烟草专卖局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重大部署。
紧跟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按照“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山地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和组织化农业,加强轻简技术、高效栽培技术等研究,做到提质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烤烟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种植组织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着力生产经营实际。烤烟生产上,围绕“质量、特色、结构”,把提高烟叶单产、上部烟叶质量和彰显生态区域特色作为研究重点,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复烤加工上,把散叶复烤加工工艺和设备配置、梗头技术处理和综合应用作为重点,提升散叶收购烟叶复烤加工水平。卷烟经营上,把市场消费变化、终端建设、客户服务作为重点,提升网络建设水平。企业管理上,把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指标考核体系、卓越绩效管理作为重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13年,贵州烟草商业明确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瓶颈问题作为选题依据,确立一批价值大、质量高、转化快的科研课题。要求省烟科院要以前沿技术和解决制约贵州烟叶发展的关键技术为优选方向,确保选题的方向性、前瞻性,加强合作,联合攻关,提高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水平。各市州烟草公司、复烤公司要以现代烟草农业、现代生产工艺和现代经营管理为优选方向,确保选题的针对性,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组装配套,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各县级烟草分公司、复烤厂要以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应用为优选方向,确保选题的实用性,加大技术成果引进和培训,积极开展QC活动,提高技术成果运用和实践创新水平。
突出重点 努力提高项目研究水平
抓好品种选育。围绕“优质、稳产、多抗、低危害”育种目标,明确省烟科院以杂交育种为主,贵州大学省烟草品质重点实验室以杂种优势利用为主,各主产烟区市州公司以选择育种为主,并要求省烟科院完善福泉育种基地功能设施建设,优化选育程序,探索建立数字化育种软件系统,实现育种程序规范化、数据采集标准化、品系资料系统化,为2014年全省区域试验提供2~3份品种材料。省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进一步加强贵烟2号、瓮安2号的植物学性状鉴定和选育工作,使优良品种尽快进入农业评审。
加强特色优质烟叶研究。《中间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研究与开发》作为国家局重大专项,整体研究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根据“生态决定特色”的理论依据,研究以生态(地域)为主因子划分特色烟叶类型的办法。围绕我省“乌蒙、娄山、武陵、苗岭”四大山脉分割形成的地域生态差异,研究明确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及其烟叶质量特征,为不同类型特色烟叶的规模生产提供依据。以贵州中部烟区“蔗糖”含量高的特征为突破口,重点分析不同生态区烟叶在致香物质成分上的异同,寻找不同区域影响烟叶特色的特征化学物质。从不同生态区烟叶特色的基因调控差异入手,通过同化物分配,次生代谢产物转化代谢过程酶活性研究,深度解读烟叶特色形成的物质代谢机理。
抓好重点项目研究。在烟草根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特征、有益微生物碳氮营养特征、微生物有机肥的二次发酵技术、植烟土壤改良修复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在密集烤房中的应用,实现节能减排。深入研究烟叶烘烤增香机理和致香诱导物,开发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烘烤工艺。揭示不同生态区水肥协作效应,开发水肥高效新技术。深入开展新型烟草农业经营体系和烤烟生产组织化研究,有效探索设施综合利用,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加大山区卷烟特色营销和现代烟草物联网应用研究,提升品牌培育水平。
面向生产努力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围绕烟叶“一生管理”,加快烟叶生产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全面落实品种、育苗、井窖式移栽、密集烘烤、结构优化、专业分级等重点技术推广运用,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2013年,全省自育品种推广面积达50%以上,井窖式移栽面积达300万亩以上,散叶密集烘烤70%,上部叶一次性砍烤90%,烤后烟叶快速回潮40%以上。认真抓好大棚立体育苗试点工作,加强与农业部设施农业研究所的合作,重点在苗架尺度、层距、间隙、光源补充、通风排湿等方面进行探索,培育“井栽壮苗”,提高集约化育苗水平。
抓好标准化生产。落实《烟草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各项措施,建立烟叶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实现烟叶生产全程跟踪和质量可追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抓好标准实施,要求市、州烟草公司重点抓好1至2个核心示范区建设,县级烟草分公司着力抓好5至10个典型示范点建设。
抓好烟叶安全生产。构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体,物理防治为辅助,药剂防治为补充”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抓好《利用蚜茧蜂放控烟蚜危害和蚜传病毒病发生推广应用》项目,加大杀虫灯、粘虫板、灭虫器等物理防治方法的推广应用。按照“用对药、用好药、少用药”的要求,严格科学安全用药,积极探索应用重金属消减技术。强化烟叶质量安全监测,进一步发挥综合质检机构的作用,对农残、重金属超限较为严重的产地重点跟踪。
抓好专业化服务。抓好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烟叶生产各环节专业化服务,确保全省专业化翻犁203万亩、烘烤335万担、专分散收539万担、植保202万亩。
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以基地单元为载体,制定农机建设规划,在全程机械化专项试点基础上,突出烟叶生产田间环节,优先推广成熟机型,重点推进性能优良、马力匹配的复式作业机械应用。
严格标准 努力提高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加强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要求,加强行业烟草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烟草基因系统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配备强有力管理团队和以博士为主体的研发核心团队,完善发展规划,建立运行机制,启动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力争建成浙江大学烟草行业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分站,选择1-2名博士进站开展研究工作。继续支持贵州大学省烟草品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尽快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利用中国农大人才和设备优势,加强烟叶钾素研究。强化质检机构平台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环境条件,不断提高检测保障能力。
加强市级技术中心建设。加大遵义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建设力度,完成新购设备安装调试,进一步完善4个市级科技园、10个县级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做好毕节市、黔西南州烟草公司技术中心2014年行业技术中心申报认定工作,在其他市州公司技术中心配备8名以上技术人员,并匹配快速、简便、实用的仪器设备。
推进县级推广站建设。在各县级烟草分公司技术推广站配备3-5名专职技术推广人员,配置必要的便携式仪器设备,并制定年度技术推广计划、目标任务和相关推广政策措施,每年召开一次技术推广工作会,表彰对技术推广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真正把技术推广站建设成为烟农和合作社的技术服务站,实现科技提质增效。
抓好风冈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风冈县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是全省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30个省级重点示范园区之一。按照“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目标,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扎实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力争以烟为主,把园区建设成为农民高效增收的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的转化园及“熊猫、中华”特色烟叶原料的现代化生产园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园。
为我所用 努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抓好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对照行业学科带头人的评审条件,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力争我省有1至2名行业学科带头人。适时引进1至2名成熟人才,进一步充实分子遗传实验室力量。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在职人员攻读博士,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重点实验室工作和学习。
抓好技术队伍建设。在市州烟草公司和县级分公司分别设置农艺总监、烘烤总监、质量总监和总农艺师岗位,继续抓好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工作,开展技术队伍分类培训,继续抓好烟叶分级、种植、烘烤和卷烟营销等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进人才同步发展。
抓好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化服务目标任务,培训专业分级人员5.2万名、专业化机耕人员1.2万名、专业化烘烤人员0.6万名、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500名。
抓好新型烟农队伍建设。由县级分公司组织,以烟叶站为单位开展培训,重点抓好规范移栽、成熟采收、科学用药和家庭经营理财等培训,各烟叶站所辖烟农要力争接受1-2次培训,并确保《烟草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和《贵州烤烟农事操作日历》每户烟农1份。
务实高效 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强化科技决策。充实和调整省公司科技委员会,原则上中青年专家达80%,行业外专家达50%,提高科技委员会决策质量和效率。
提高立项质量。省烟科院、贵州大学省烟草重点实验室和遵义、毕节市烟草公司重点争取国家局和省政府科技项目,其他市州烟草公司、烟叶复烤公司重点争取市厅级科技项目,县级烟草分公司、烟叶复烤厂重点争取成果转化项目和优选解决问题的QC项目立项。
强化项目跟踪。抓好项目中期检查和年终执行情况评估,对完成好的项目给予表彰,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未按合同履行项目计划的,及时向项目承担单位通报。被连续通报2次以上的项目主持人,5年内不得申报省烟草公司科技项目。抓好2013年度省部级成果申报工作,确保获奖项目数量不低于2012年。
强化成果管理。清理2013年应结题项目并组织专家验收,编写年度科技发展报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已授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