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咱们村里的政协人”
——三穗县政协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赢民心
□龙 慧
“还是共产党好,感谢龙主席!”2018年8月16日,三穗县桐林镇半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吴继云搬进新房的这天,他那双粗糙的手紧握着龙主席的手激动地说。吴继云口中的“龙主席”,就是时任三穗县政协主席龙义立。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入新居的吴继云已经记不清这是龙义立第几次来村里看望大家了,他们只记得自打村里来了“政协人”,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2017年以来,三穗县政协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和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工作要求,紧扣政治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围绕“四送四扶四个一”,全力投入到半溪村脱贫攻坚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真帮实扶、真抓实干、真金白银“造血式”脱贫致富的“半溪样板”,谱写了一曲“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生动乐章。
接领“任务”齐上阵
根据县政协印发《关于在全县政协委员中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的工作方案》要求,县政协以主席、副主席挂帮贫困乡镇,委员企业帮扶贫困村,机关中的委员按照“986”帮扶机制进行帮扶,其他委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帮扶工作为任务目标,龙义立挂帅半溪村,机关17名干部在半溪村结对帮扶106户363名贫困户。
通过干部结对帮扶和深入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路径,2014年至2019年,半溪村共脱贫162户578人,其中2017年至2019年脱贫112户379人,目前已经实现贫困户全部清零。
志智相扶添“动力”
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搭起党员群众“连心桥”。龙义立亲自带队深入挂帮乡镇、村,采取召开院坝会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村入户宣讲精神、宣传政策,在各帮扶点开展专题讲座130余次,参与人数400余人。通过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的宣传、讲习,有力地调动贫困户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突破。
以百姓之心为心,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走走村、串串户、交交心、探民情、出点子。”龙义立与半溪村村支“两委”班子探讨研究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以发展精品水果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主,建立“一年三茬”蔬菜种植示范模式的脱贫工作路径。为了不影响贫困户白天干活,龙义立与驻村工作组通过夜访形式,查看贫困户的真实情况。讲政策、授农技、听民意、办实事,认真倾听他们致力脱贫的想法和诉求,一篇篇民情日记彰显了“心系群众,履职为民”的政协情怀和责任担当。“政协人”用心用情用力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一点一滴送到乡亲们的心坎。
党建引领,汇聚榜样力量。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开展支部共建等活动,县政协机关党支部联合半溪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庆七一感党恩脱贫攻坚奔小康”“不忘党恩、牢记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表彰“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大力营造以先进带后进、以典型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奋斗热情,涌现出杨清炳、石登文、莫章明等一批自我发展先进典型。
“示范”创建带产业
半溪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受交通、资金、观念等多种因素限制,农业一直延续传统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吃农业饭。产业兴,百姓富。如何开展产业扶贫?怎样将“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这一直是县政协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点带面”做示范。精品水果基地是半溪村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半溪村主导产业为精品水果,但精品水果一年仅产一季。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县政协机关通过在半溪村委会门前建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夏豇豆、秋黄瓜、冬榨菜“一年三茬”示范种植,蔬菜丰富了品种、果树扩大了规模、中药材新增了种植。机关委员干部用尽“洪荒之力”投入人力930余人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万余元,共带动123户群众种植豇豆240余亩,种植中药材40余亩,户均实现增收2700余元,黄桃及金秋梨从2017年种植的1157亩扩增到今年的1668亩。
制定奖补激励机制,助农破解产销难题。县政协机关筹资设立专项奖补经费,凡农户种植销售的豇豆产品,按群众每销售1元产品,奖补0.1元的标准激发群众产业发展信心。4年来,累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148亩(其中蔬菜种植133亩,中药材种植15亩);充分利用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在企业政协委员的帮助下与蔬菜加工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形成“订单农业”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夏豇豆、秋金豆、冬红菜”的一年“三种三收益”模式基本形成,一年三季产业作物户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利用“流动影院”为群众送去技术信息农技“套餐”,农技人员蹲村指导,为群众解决种养殖难题。共组织培训200余次,覆盖1000余人。
“瓶颈”疏通美乡村
“就在几年前,半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夜晚一团黑,垃圾随处可见,有的村民房屋破旧不堪,猪圈、鸡舍臭气熏天。”谈到半溪村的过去,龙义立记忆犹新。生活环境脏乱、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半溪村脱贫致富的“瓶颈”。县政协党组充分认识到,拔掉半溪村的穷根,必须从改善人居环境、升级基础设施入手。
落实项目强“基础”。充分发挥人才密集、智力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企业委员、个体工商户委员等主动投身于脱贫攻坚行动中,发挥资金资产和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协调落实各类基础项目。如今,村路畅通了、村容美化了、路灯明亮了、村文化广场热闹了,村民的心也亮堂了。在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项目建设强力拉动下,昔日普通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美丽乡村。自2017年以来,县政协协调建设13.68公里通组路、636盏太阳能路灯、5511米串户路硬化、西牛四五六组等4个集中供水和66户11160米零散户人饮工程等3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争取到企业帮扶资金10万元对西牛五组至西牛二组生产便道进行开挖并建成林下养蜂基地,争取到上级政协帮扶资金18万元对深度贫困村寨告村文化活动广场升级改造,争取企业委员和社会资金6.9万余元帮扶资金到户到人;县政协办还自筹资金29.8万余元用于对村内水利沟渠、生产便桥、生产便道、文化活动广场、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进行改扩建。
环境整治升“颜值”。通过开展评选“文明家庭”等方式,号召村民从小事做起,摒弃不良生活习惯,自觉做到庭院整洁有序;以公益性岗位人员“护路员”充实村级保洁员队伍,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形成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完善民约提“素质”。依托扶贫成效积极与县文工团开展“感恩奋进”文化扶贫巡演等活动,总结推广脱贫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贫困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易地搬迁换“新装”。一栋栋整齐的楼房、一排排明亮的路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这便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真实的生活写照。“政策引领五星红旗照大地,房屋修建喝水不忘掘井人”这副对联依然醒目张贴在半溪村村民杨万发家新房大门上。通过努力,2017年以来,半溪村共实施完成15户危房户改造;完成48户贫困户易地搬迁。
“多亏了政协来帮忙,要不哪有那么好的文化广场、那么漂亮的村办公楼!”一度对如何带领群众脱贫一筹莫展的半溪村村支书陈可应微笑道。因为县政协帮扶干部的到来,如今他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信心满满。
“生活好了,有奔头了,真心感谢咱们村里的政协人!”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园,已经走出贫困的村民说出了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