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675期 本期2417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9-04

  坚持绿色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王 吟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是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贵州作为农业大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绿色是农村的底色,乡村要振兴,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那么,贵州当前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在坚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都有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就此,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任、贵州大学林学院院长、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秘书长王明亮。

  记者:现在我们对绿色发展提得很多,但可能很多读者对于绿色发展的确切概念还不是很明白,首先我想问一下丁委员,什么是绿色发展?它包括哪几方面?

  丁贵杰: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

  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从理念上看,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记者: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系列关于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关论断、要求,请王委员给我们谈谈都有哪些论断和要求?在这些要求的指导下和带领下,目前我们贵州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王明亮: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紧接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七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其中有一条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也就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谈到乡村振兴时特别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因此,在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往细里说,就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好村庄林草、溪流、山丘等特色风貌,实现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另一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保持历史耐心,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个“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其实就是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近几年,贵州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来不断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前,省发改委已牵头编制了《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二是早在2013年,我省就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乡村坚持绿色发展打下了坚持的基础。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投资1845亿元,覆盖70%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160万户,森林覆盖率达到53%, 农村正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三是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绩。近些年,贵州把绿色发展贯穿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环节、产业兴旺全过程,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

  记者:通过王委员的介绍我们知道,目前贵州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那么在坚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和矛盾,请丁委员给我们谈谈都有哪些问题和矛盾?

  丁贵杰:一是农村生态被破坏、环境问题还比较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业面源污染、农村人居环境不佳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农村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缺乏引领绿色发展的人才主体。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安家落户,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农村人口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绿色发展理念,乱砍乱伐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比较严重,进一步恶化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绿色发展难以坚持。目前,全国对农村隐形的基础设施关注都不够。比如,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及无害化处理、可持续利用,及循环利用等关注度远远不够,贵州这些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突出。贵州现有18000多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几千万吨的生活垃圾、数以几亿计的生活污水等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制约绿色产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协会成员大多是普通农民,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不能紧扣国家、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在绿色产业的引领上、具体发展方向上、专业的农技指导上都不能发挥领头人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其次,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的利益联结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和盈余分配上,尚未真正结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不能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对于绿色产业这些新兴的种植产品,农民接受度不够高,不愿意承担种植、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此影响了绿色高效农业在农村的推广。

  记者:面对我们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想问一下王委员国内外有没有值得借鉴的良好模式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王明亮:乡村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有一些很好的、很成功的、值得借鉴的模式。比如日本,主要实施的是造村运动,他们主要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还有韩国,主要实施的是新村运动,政府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在乡村积极兴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乡村交通、河道桥梁,以此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以此促进城乡实现共赢;在各个乡镇和农村建立村民会馆,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最终,重新焕发了乡村的活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但我认为,在坚持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最值得借鉴的还是荷兰的发展模式。荷兰采用的是精简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精简集约型模式的好处就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而贵州恰好也是农村资源有限、山地偏多,与荷兰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荷兰的发展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瑞士的发展模式也很值得我们思考。瑞士主要是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

  瑞士的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对于当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游的贵州来说,瑞士的生态环境型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在绿色发展中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中国在乡村发展中也有很多取得巨大成效的案例,如以生态保护型模式为主的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

  高家堂从19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2003年该村投资130万元修建了环境水库——仙龙湖,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健身公园、观景亭、生态文化长廊等。新建林道5.2公里,极大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同时,着重搞好竹产品开发,如将竹材经脱氧,防腐处理后应用到住宅的建筑和装修中,开发竹围廊、竹地板、竹层面、竹灯罩、竹栏栅等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并积极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流通方面的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并将这三块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农家乐乡村旅店,接待来自沪、杭、苏等大中城市的观光旅游者,并让游客自己上山挖笋、捕鸡,使得旅客亲身感受到看生态、住农家、品山珍、干农活的一系列乐趣,亲近自然环境,体验农家生活,又不失休闲、度假的本色,此项活动深受旅客的喜爱,得到一致好评,而农户本身也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记者:就像王委员刚才谈到的,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乡村发展模式是很成功的,包括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良好的发展模式是值得借鉴的,那么这些模式对贵州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有什么启示?请两位委员给我们谈谈。

  丁贵杰、王明亮:针对之前我们提到过贵州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上面国内外乡村振兴的模式,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启示:

  一是在产业选择上,要坚持绿色的、有机的、高效的生态农业,从“绿色”到“有机”逐步推进,比如有机茶叶、高档蔬菜、菌菇栽培等,逐步淘汰低能、低产、过渡依赖化肥等农作物,减少农业源污染,如荷兰花卉产业的发展之路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但是这就需要政府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像瑞士一样,积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比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垃圾处理站的建设、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全覆盖等等,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保证生态农业的有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产品储存以及交通运输等问题,让生态农业成为乡村最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生态农业的实现路径,要坚持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解决“地”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唤醒“沉睡的资产”。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多,更要加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乡村旅游,农旅结合。可以把土地流转作为乡镇振兴的重要抓手。比如荷兰进行的农地整理,就是避免和减少农业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

  三是在生态农业经营上,着力培育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区域或者以产业种类为标准,形成农业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提高家庭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在若干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率先建立起“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四位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组织体系。

  四是在生态农业发展主体上,让人才成为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乡村旅游、绿色生态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等等,都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乡贤人才是坚持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条件。

  采访手记:我们通过两位嘉宾的精彩阐述,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要认清绿色发展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凝聚生态共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借鉴成功的发展模式,探索属于我们贵州的绿色发展之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青、水碧、空气清新的美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