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政协:“五个强化”推进协商民主建设
□杨正凯
积极探索以协商为核心的“链式履职”新模式;
积极搭建委员协商议政的平台,拓宽委员参与渠道,让委员“话有处说、苦有处诉、难有人帮”;
……
面对新形势如何改进基层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石阡县政协将创新政治协商工作作为深化改革工作课题,通过实践着力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上下功夫。
强化大局意识
县政协始终坚持以协调推进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战略部署为改革举措,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助推发展的作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与人群众根本利益,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监督落实,始终找准政协协商与中心工作、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协商民主。为推动县城环线公路建设,县政协主动领题就河西环线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开展调研,针对规划、设计、融资及土地收储等提出6个方面的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促成河西环线公路建设项目如期破土动工建设。
强化短板意识
县政协注重营造委员善于建言、敢建诤言的宽松氛围,鼓励委员瞄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找对策和提建议。围绕“龙川河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县政协连续两届就龙川河保护与综合治理开展专项视察,就肆意污染龙川河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民主监督,还通过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的形式,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建议40多条,促成了《龙川河保护与治理办法》的出台,并就推进新型工业化、思剑(江安)高速公路建设、木瓜溪水库工程、全域旅游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协商,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强化创新意识
县政协在坚持运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协商形式与拓展协商内容,每年围绕全县工作大局,选定2至3个事关民生群众普遍关注的课题进行协商议政。特别是根据《2016年石阡县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方案》重点开展的“重点项目建设、提案办理情况、易地扶贫搬迁与脱贫攻坚工作、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龙川河保护与综合治理”系列民主监督协商,通过搭建政协委员与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开展面对面的协商探讨,汇集各方智慧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强化协同意识
县政协把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协商、议政、监督环环紧扣,实现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以协商为核心的“链式履职”新模式,统筹运用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办理提案、专题协商、民主评议等形式,切实增强履职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委员深入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提高履职建言献策的质量,形成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建议。通过创新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的监督形式,充分运用会议监督、选派民主监督员、对口或联合监督等有效监督方式,帮助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向被监督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加大对政协提案办理、社情民意的跟踪落实,促进参政议政成果的有效转化,为加速石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凝聚了改革共识、汇聚了改革正能量。
强化制度意识
县政协始终围绕提高协商活动组织能力与委员协商建言能力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探索建立协商前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的沟通,在协商中鼓励和引导委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增强县领导与委员双向交流互动,注重反映社会各界的综合性意见,建立协商后促进协商成果转化运用的落实反馈机制,相关成果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着力健全知情明政制度,积极搭建委员协商议政的平台,拓宽委员参与渠道,让委员“话有处说、苦有处诉、难有人帮”,充分理解中央、省、市、县委的部署和要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县直党政部门与政协专门委员会对口联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县委书记、县长与委员召开见面会制度》及委员联系基层群众等多项制度,使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确保了基层民主协商的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