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课题
全国政协考察组赴我省考察
本报讯 (记者 何 博) 9月13日至18日,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白玛为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马铁山、王正福为副组长,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梁绮萍,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为顾问的专题考察组赴贵阳市、安顺市、黔南自治州、黔东南自治州,就“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进行考察,副省长王江平,省政协副主席班程农,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陪同考察或出席相关活动。
连日来,考察组一行实地来到贵州百灵中医糖尿病医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修文扎佐医药工业园区)、百灵生态园、西秀区杨武乡大屯河中药材扶贫示范园区、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苗药文化博览馆、黔东南州苗族侗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贵州西南药都医药物流中心、苗氏药业、贵州中药材优质资源陈列馆,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广泛了解我省民族医药发展情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是全国政协2015年重点调研考察课题之一。9月18日,考察组在贵阳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我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情况介绍。
考察组指出,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认真谋划、扎实推进,促使贵州民族医药得到快速发展。贵州民族医药产业化发展格局已经构建,走到了全国前列,起到了表率作用,其发展模式、经验、做法都值得借鉴。以药材种植产业来引领精准扶贫,为全面建成小康做出了贡献。种植药材在经济、生态和扶贫三个方面取得共赢。黔东南自治州为苗医药和中药发展颁布的条例,是全国各地方医药发展颁布的第一个法律性条例,具有重大的先行意义。贵阳中医学院培养了10多万中药人才,为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考察组建议,针对药强医弱现状,贵州要加大医和药的共同提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医疗的理论研究要整体提升;要重视苗医中医的人才培养,加强医疗基础人才培养,建立更多的专科大学;中医院毕业的学生可以到当地的医药企业学习实践,发展民族医药可以从少数民族里招收定向生进行培养。
考察组表示,将把我省提出的有关问题归纳整理,吸纳融入考察报告中,提交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传承发展献计献策。
省政协副秘书长王晓林,省政协民宗委主任龙德方、专职副主任于俊生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或出席相关活动。
考察组一行在贵州西南药都医药物流中心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