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
——省政协委员谈区域发展推动小康建设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全面小康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也应该包括各个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共富共荣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贵州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同步小康的决战期。什么是区域发展,在推进贵州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确保贵州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处长陈勇和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院长助理、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刘庆和。
记者:省委、省政府提出,贵州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达到全省共同富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请介绍什么是区域发展?
陈勇: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因此,经济要发展,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应该说没有严格区分,是关注点不同。
记者:区域发展的涵盖面比较广,谈到区域发展,贵州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划分的?
陈勇:在过去的历史上,我省不是很关注,最初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式搞,过了一段时间,觉得整体推进有一定困难,于是划分了黔东经济区、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区和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经济区四大板块。这几大板块被赋予不同功能,现在看,效果比较显著。
记者:我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大吗?
刘庆和:实际情况看,我省的区域差异很大,2014年,贵阳市的GDP是几千亿,有些市州却远远不到,而县级,差距则更大。如果协调推进,共同实现小康,意义就非常大。
记者:全面小康不仅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的小康,也应该包括各个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共富共荣的发展。 请问两位委员,目前贵州的全面小康建设已经进行到什么程度?各经济板块的作用和功能有什么区别?
陈勇:经济区的划分,主要任务是引领全省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先是四大经济区域发展板块,后来根据实际情况,又增加了贵安新区。
刘庆和: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是这样划分的:贵阳市、安顺市主要是打造以烟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磷化工、铝工业、现代中药、特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推动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集中治理,环保设施与园区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发展总部经济,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自治州——围绕能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能源、以煤化工为主导的优势原材料等优势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电力、煤及煤化工、黄金等工业项目和循环经济生态型工业示范基地;遵义市是加强与成渝经济圈、贵阳城市经济圈的联合与合作,重点做大做强名优白酒及特色食品、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和竹纸一体化等优势产业;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及铜仁地区主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民族药业、林纸一体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和水电、特色矿产资源加工。在区域发展中,根据全省情况,光靠贵阳等来带动,还不够,于是又有了贵安新区。如果措施得当,贵安新区的发展是很快的,我省要建设内陆新高地,它将是构成贵州区域发展的核心区。如果再建黔龙经济区,其我省的发展动力就更加强了。
记者:从时间上来看,区域发展是什么时候提出,又是怎么提升的?
陈勇:改革开放之后,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即首先发展沿海地区,在沿海发展起来之后,沿海再支援内地。向沿海地带非均衡发展的区域战略,充分发挥了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取得了面向世界、先行发展的巨大成功,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水平,使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进一步集中到西部地区,国家区域政策的目标调整到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上来。进入“十一五”时期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之后,为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我国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等。
记者:谈到区域发展,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它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国家的层面上,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区来说,怎样扬长避短,做好自己的区域发展;二是就全省来说,每个市州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区域发展上,我们是否因地制宜,发展各自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
刘庆和:我省几个区域经济区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相互交叉,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记者:刚才两位委员都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从二位委员的介绍来看,几大经济区的划分,勾勒了一个布局。目前,我省有4000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有600多万,怎么解决贫困人口实现小康问题?
陈勇:全省贫困人口,目前的准确数字是623万。如何解决这623万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实现小康,省里的做法有三点:一是移民一批,二是扶持发展一批,三是保证兜底一批。全国实现小康是在2020年,我想我省一定能同步。
记者:实现小康,应该有一定标准。
陈勇:有几种说法,我省制订的小康建设指标监测体系,共有6大项25个指标,其中有“三个核心指标”,即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1000美元。还有就是与2010年相比,我省2020年的GDP翻一番。人均GDP达到5万,城镇居民收入3.8万,农村人均收入1.2万。从贵州的发展情况看,今年一万亿,到2020年,达到两万亿没有问题。当然,小康的实现有差异性,不可能与沿海比。按照全国的指标衡量,只要达到城乡收入比,就是实现小康了。
记者:从现在算,距离2020年只有5年的时间了,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应该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陈勇:首先,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思维;其次,要注意投资问题。从贵州目前来看,投资高于全国,我们要注意,投资什么,谁来投资的问题,一定要结合贵州发展实际情况,投资那些低能耗,符合生态发展和有创新发展的企业;第三,要进一步坚持搞好开放,做到与国际接轨。
刘庆和:一定要要做好“十三五”的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在增长动力方面,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等,把这些做好,就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