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87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6-17

体贴民生 体察民情 体恤民意

——黔西南自治州政协“五个一”活动记事

□本报记者 王尚封

  上个暑假,留给兴义市乌沙镇大兴寨村12岁女孩周敏许多温馨美好的记忆,已经三年没有见到父母的她和其他的129名留守儿童一起在黔西南自治州红十字会“亲情之旅·让爱团聚”公益活动的帮助下,赴广东与打工的父母团聚。

  给力周敏实现梦想的,正是州政协常委、“亲情之旅·让爱团聚”活动的发起者陆正凤。热心公益事业的陆正凤在调研中了解到该州留守儿童达10万人左右。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常年聚少离多,家庭温暖缺失。在走访中,发现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想看看在远方打工的父母,甚至每天都迫切希望接到父母的电话。为此,陆正凤上下奔走,积极呼吁,得到相关部门和爱心企业的支持,终于开启了“亲情之旅·让爱团聚”公益活动。

  把岗位职责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好事,陆正凤的做法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而陆正凤的做法只是全体黔西南自治州政协委员积极投身“五个一”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拓展政协委员履职渠道,调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中的作用,黔西南自治州政协决定在政协委员中开展“参加一次调查、视察活动,书写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提出一条建议,办一件有意义的实事”“五个一”活动。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实情、听实话、求实招,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为发展而谋 为民生而呼

  以“五个一”、“委员进基层、服务到千家”活动为载体,广大州政协委员积极履职,下农村、走街道、进小区、入工厂,大到重大事项决策、环境保护、就业、养老,小到老百姓的牢骚话,都成为委员们建言的“靶子”。

  白龙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保障兴义城区40万人供水的重要水源地,被兴义人民形象地称为“大水塔”。然而,随着白龙山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日趋加大,“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矛盾凸显。仅七舍镇境内,水源已经干枯或接近干枯39处,其余水源点水量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减少了30%。枯竭的水源点有15处,共涉及供水人口0.97万人。州政协委员李成森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情况,撰写提案疾呼:“建设白龙山水资源涵养保护区”。

  李成森的提案很快引起州政协的重视,白龙山水源涵养保护片区建设问题调研被列为州政协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州政协与兴义市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专题对白龙山片区水资源涵养保护进行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第一时间报送州委、州政府。州委书记张政就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这是一份有历史价值的调研报告,政协的同志们站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高度,明确了白龙山片区重在保护、如何保护的思路和办法,有很强操作性。请永英同志、风伦同志进一步关注此事,拿出具体保护方案,全力保护好兴义市民的这口水。”目前,白龙山水资源涵养与保护工作已经启动,正努力保护这一方青山绿水。

  当雾霾席卷国内数座大城市,黔西南的良好空气更加弥足珍贵。然而,部分外来企业的入驻,对兴义城区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州政协委员周德春撰写提案建议,加强兴义市空气污染的监督。他的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兴义市积极争取到省环保厅支持,增加了两台新的空气检测系统。新的系统增加了臭氧、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的检测功能,完全按照新标准进行检测。同时,新仪器直接与国家环境监测数据网络连接,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站能够直接调阅和查询两套设备的监测数据。

  民族特色村寨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黔西南自治州境内分布着很多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特色村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遭受巨大冲击,尤其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过程中,由于没有搞好规划、引导,许多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民居被“洋建筑”取代,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州政协委员王专疾呼“加强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州政府领导的重视,批转有关部门加以研究落实。

  自来水供应不保障,中午或周末出故障,由于给排水公司这个时段相关人员不上班,不能及时处理,让普安的居民颇有怨言。州政协委员刘勇反映的普安县给排水公司中午及周末不上班给用户带来不便的社情民意信息批转普安给排水公司处理后,促成了该县给排水公司及时整改。

  自从“五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委员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建议意见多了,建睿智之言,谋民生之利,献务实之策,成为全体政协委员的思想共识。州政协常委李建勋今年就提交了3件提案,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60条。州政协常委代时莉提交了《关于将H型高血压纳入慢性病范围管理的建议》,州政协委员周峰提交了《关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卫生监督事业的建议》等提案。一桩桩,一件件,彰显了政协委员心系发展,关注民生的情怀。

  办实事解民困 办好事暖民心

  “委员要根据自身专业和优势,在社会公益、改善民生、扶危济困、法律援助等方面,每年做一件实事、好事。”州政协要求委员服务中心每年11月底前将委员“五个一”活动情况材料进行收集和登记。在报送的材料中,州政协委员“办一件实事、好事”报告单已经积攒了厚厚的一摞。

  省政协委员、州政协常委黄秋在带领施达集团加快发展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以感恩之心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集团先后在黔西南州境内修建了5所希望小学,并向各级慈善机构捐款1500多万元。积极响应“万家企业联村助村帮村”活动的号召,捐资20万元帮助援建万峰湖镇中心幼儿园。该园的建成,解决了万峰湖镇11个行政村688名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州政协常委徐祖琴积极争取中央民盟和兄弟民盟组织的支持,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向兴义市10所小学留守学生捐赠爱心书包4000个。在六个试点学校建立“云水书屋”,赠送图书、电脑和电话,每月定期举行读书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习惯;通过电脑、电话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交流。

  州政协常委戴学云组织台联会及台联界的委员个人向贫困的台胞台属和扶贫联系点的群众捐款,用于资助和奖励子女读书、家属治病及其他急用,捐赠金额达148000元,其中个人捐款27000元。

  州政协常委王文建到望谟卡法小学调研,看到孩子们的食宿条件很艰苦,及时发微博和微信,筹集资金43600元和新华字典、词源、词典共724本捐赠给学校。

  州政协常委王应琼通过不懈努力,在2014年春节和麻风节之际,使全州2131位麻风病受累者全部纳入州级慰问范围,为麻风病受累者及家庭送去慰问金、生活物资等,共发放慰问金64万元,大米2131袋,棉衣2131件,棉被2131床。

  帮助村民修路,给贫困群众送物资,送医送药送文化下乡……州政协“五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州政协委员体贴民生、体察民情、体恤民意,纷纷走进困难家庭,为他们解决方方面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