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3456工作法” 致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遵义县龙坑镇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促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小记
□本报记者 潘 建
遵义县龙坑镇自2003年成立政协联络组以来,在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了适应新时期、新要求下的政协联络工作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遵义市委政治协商规程》,在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三有四落实五开展六服务”四项举措,即“3456工作法”,有效促进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创新“3456工作法”,保障与服务并举
——“三有”建设。即抓组织机构建设,遵义县龙坑镇政协联络组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立了龙坑镇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作为县政协的派出机构,下设协商议政、民主评议、社情民意三个工作组;抓制度职责建设,按照民主协商工作的相关要求,探索建立了政协联络委员会六项工作制度七项工作职责;政协联络工作做到了每年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四落实”。即为政协民主协商工作提供基本保障经费落实。镇政府每年预算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政协联络委工作;阵地落实,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作为办公阵地;人员落实。联络委由主任、秘书、委员组成共5人。下设“协商议政、民主评议、社情民意”3个工作组共49人,协商议政组16人,民主评议组19人,社情民意组14人。各组分别按照不同界别组成,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人员构成不同,发挥作用各有侧重点;待遇落实,联络委主任由县委、县政协常委会任命,享受正科级待遇,联络委秘书由镇党委明确为正股级,享受正股级待遇。
——“五开展”。一是积极开展调研视察工作。政协联络委选择人民群众关心、事关工作大局的基础教育、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视察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工作。政协联络委发挥政协委员为基层党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言献策的主体作用,凸显形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性。三是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工作。针对政府机关、镇属各部门开展工作情况,组织政协委员积极开展年度评议工作,发挥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四是积极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工作。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五是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政治建设宣传活动,尽最大努力,采取多种形势开展好基层协商民主宣传教育活动,让协商民主制度在基层落地开花,家喻户晓。
——“六服务”。一是为政协委员服好务。定期组织政协委员视察、参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定期组织政协委员外出考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定期组织政协委员座谈,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听取政协委员反映的群众呼声。二是对政协委员所在的单位服好务。服务好驻镇企业,为企业做大做强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对政协委员撰写提案服好务。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政协委员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服好务,及时收集整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群众生活等方面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紧迫性的提案,并认真办理,做好回复工作。四是对政协牵头开展的工作服好务。贯彻执行好《政协章程》、《民主监督办法》,不断创新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重点联系的方式和途径。五是对政协委员视察服好务。在组织政协委员视察期间,安排好车辆、食宿、通讯联络与安全保卫等工作。六是对市县政协会议服好务。做好会务通知,认真贯彻执行市县政协会议精神。
推动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
遵义县龙坑镇政协联络工作委员会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任务,以促进基层党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核心目标,以“人民幸福指数提升、群众心情舒畅”为着力点,通过创新开展的“3456工作法”实践,推动了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通过开展协商议政工作,形成一系列选题准、质量高、建议好的调研、视察报告,较好地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通过开展社情民意工作,积极促进劳动就业。今年上半年,通过政协委员调研关注,各方努力,实现新增就业8258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8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2人。完成各类专业培训2200余人,为企业推荐就业115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2个。三是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镇新农合参保率达112.6%,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8.7%。城乡低保按要求实现应保尽保,每年发放城镇低保金60万元、农村低保金61.1万元。
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
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镇党委根据收集到的一些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把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作为基层政治协商民主的务实之举。通过协商,镇政府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天池大道、遵南大道的改造,新修了绿产安置小区和紫荆安置小区道路及排污管道,在中山小区实施了道路路面及排水沟清淤工程,兴建了尖山安置点供水实施等民心工程,投资2000万元用于18公里长的燃气管道安装,加大了公共设施的投入,修建公厕2个,建设面积208平方米,投入资金78万元。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及时缓解了群众在改革中遭遇阵痛的怨气,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改革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体现了基层党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的提升。
努力让人民群众心情舒畅
龙坑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广大群众在经历改革发展中的征地拆迁、生存状态及身份转型等心情不舒畅的问题。有的怕搬迁、怕阵痛,甚至不支持城市发展,不支持园区建设。面对这些问题,政协联络委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参与到群众思想工作中,帮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开展好“前市民”与“后市民”之间存在的“四大差别”帮扶活动,即如何缩短失地农民与原市民之间存在的“受教育程度差别,收入水平差别,综合素质差别,社会保障均等化服务差别”问题。
在开展协商民主工作中, 政协联络委发动广大政协委员,对广大群众在征地拆迁、身份转型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成人教育平台,强化市民培训;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技能;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服务,整合完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完成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加强城乡一体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目前龙坑镇创建了“凝聚群众之家、教育群众之家、服务群众之家、党建信息化服务”的“三家一化”模式,在梳池社区建立了示范效果较好的党员群众之家,形成了“7+X”的服务模式。通过广泛开展如计生、就业引导、现代农业培训等具有协商民主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理顺了群众心气,舒畅了群众心情,满足了群众呼声,解决了龙坑新城区在发展中突出的各种矛盾,为“纯洁龙坑、小康龙坑、幸福龙坑、美丽龙坑”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