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451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9-25

突出“三个强化” 实现“三个促进”

——黔西南自治州智力支边工作管窥

□何 冰

  今年7月,黔西南自治州智力支边办邀请国际国内权威英语专家在兴义、安龙和望谟三个县市举办英语教师培训班,共培训教师232名,反响良好;8月,争取香港港慈恩基金会、香港致知基金等爱心团体和企业对贫困生支持,今年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共194人,金额108.5万元,为历年之最……这是黔西南自治州智力支边工作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自治州智力支边办遵循“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方针,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依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团体,广泛开展了教育、卫生等支边活动,智力支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突出“三个强化”,找准智力支边工作着力点

  强化工作方向。党的十八大召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给黔西南自治州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智力支边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州智力支边工作部门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充分依托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团体,通过以项目为抓手,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广大群众解难,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项目储备。充分利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成员单位的信息,不断调整项目库,特别是对储备的教育、卫生等项目进行筛选,不断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二是加强项目争取。加强与中央、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主动出击,捕捉信息,重点攻关,对看准了的项目想方设法争取,确保更多项目落户黔西南自治州。三是加强试验区工作参与力度。今年,中央启动了新一轮统一战线参与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州智力支边办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借助中央、省各民主党派咨询、帮助、指导作用,上下联动,积极搞好对接联系工作,加大“跑”和“请”的力度,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黔西南自治州考察,为黔西南自治州发展作贡献。

  强化工作合力。智力支边工作只有依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团结一心,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作为黔西南自治州智力支边联系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的州智力支边办,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作好请示汇报。重大问题及时与省智力支边办领导和州政府、州政协分管联系领导请示汇报,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二是主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系。以诚恳的态度,优良的服务,架起连心桥,促进工作开展。三是主动定期向成员单位通报工作情况。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向成员单位通报,寻求解决办法。通过一系列工作,调动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群策群力,投入智力支边工作中。

  强化工作服务。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爱心团体搞好服务是做好智力支边工作的基础,州智力支边办在深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到“四个切实”。一是切实选好项目。积极深入到各县市进行调研,了解基层需求,力求所选项目容易实施,节约投资质量好,老百姓得实惠,捐方满意。二是切实抓住捐方投资方向。通过走访、电邮、电话等方式加强与捐方交流,切实摸清捐方投资方向。三是切实为捐方提供便捷服务。按照要求,项目建设捐款需公证部门公证才能投入使用,黔西南自治州公正部门对捐方捐款特事特办,免收公证费用,方便了捐方,使资金快速到位。四是切实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不定期对在建的学校、水利、卫生室等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检查,消除隐患,使得捐方放心,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实现“三个促进”,提高智力支边工作影响力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建校重点由教学点转向中心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再投资建教学点或规模小的小学意义已不大。按照“9+3”义务教育的要求,州智力支边办及时调整部署,将建校重点由教学点转向中心寄宿制学校,得到香港慈恩基金会、香港古天乐慈善基金会、香港吴星可慈善基金会支持,近三年来,引进捐款781.85万元援建学校41所,资金投放农村中心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达80%,夯实了办学基础。二是建设项目向水利卫生延伸。近几年黔西南自治州遭遇干旱,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该州充分利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外引内联的平台和渠道,积极主动向外界通报旱情,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2010年以来,引进腾讯基金会、香港慈恩基金会等爱心团体和企业资金165.8万元,建水窖等水利工程;引进香港慈恩基金会投资161.43万元,建卫生室46所。其中今年上半年就投资32万元,在安龙县建卫生室10所,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设施。

  促进贫困生资助向纵深发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救助一个贫困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保住一个贫困生就是留住一份希望,州智力支边办积极募集爱心基金,开展助学活动。近年来,黔西南自治州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资助工作制度,即是做到三个“作好”。一是作好贫困生推荐。发动各县市摸清贫困生状况,建立贫困生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动态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推荐上报。二是作好贫困生日常管理。建“黔西南支边网站”,开通助学QQ群,经常与受资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困难,督促其抓好学习。三是作好贫困生感恩教育。鼓励每一位受资助学生给爱心人士发短信、写感谢信和寄贺卡。同时鼓励他们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爱心人士,回报社会。通过深入的工作,得到香港慈恩基金会、香港孔庆荧基金会、香港致知基金会、香港小平教育基金会、新西兰中华助学基金会等广大团体和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2010年以来,引进捐款372.3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484名。今年8月,香港慈恩基金会、香港致知基金等爱心团体和企业加大对黔西南自治州贫困生支持力度,今年受资助贫困学生共194人,金额108.5万元。

  促进科技培训向纵深发展。开展科技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方式,州智力支边办根据州委、州政府“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的要求,采取引进来的办法,有针对性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到黔西南自治州开展教育、卫生等各类科技培训培训。在培训工作中,突出“三注重”:一是注重实用。遵循培训内容与劳动者工作实际相结合、与需求相一致原则,教育培训主要以教师英语口语为培训重点,卫生培训主要以医生临床适应技术为重点,确保每次培训都落在“刀刃上”。二是注重质量。始终坚持在质量上下工夫,做到培训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培训中专门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医生进行集中强化培训,这些人回到单位后“传经送技”,进行二次培训。三是注重形式。在培训中,主要采取“集中办班课堂讲、联系实际现场讲、印发资料书面讲”的方式进行,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让参训人员乐于接受。2010年以来,共举办培训50期,培训8116人(次)。今年是黔西南自治州教师培训力度最大的一年,争取到民建省委、九三学社省委和香港思源基金会的支持,暑假期间在兴义市、安龙县和望谟县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三个县市共培训教师232名,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