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398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6-21


办好事 做实事 解难事

——平坝县政协挂乡帮村工作印象

□本报记者 杨华 潘慧娟

  “在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实施中,有政协的智力支持;在贫困乡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有政协委员的步履和身影;在社会纠纷和矛盾发生的第一现场,‘委员调解员’及时出现;在扶贫帮困的活动中,有政协委员的爱心奉献……”这是记者近日在采访平坝县政协挂乡帮村工作中看到的。
  从齐佰镇沿山路盘旋10多里,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三面环山的U字地形中间,是一排排整齐而绿油油的玉米苗、烤烟苗及生姜苗。夏天的阳光炙热地照在绿油油的苗秧上,清风吹过,微微的随风摇摆,洋溢着喜悦。穿过田梗尽头,就到了野毛村。在平坝县政协副秘书长唐文先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县政协办帮促的齐佰镇野毛村采访。
  位于齐佰镇西南面的野毛村,村内居住着苗、仡佬、汉等民族,属于国家一类贫困村。全村有5个自然村,总户数373户。传统种植以玉米、洋芋、油菜、生姜、水稻为主,是全乡最大的生姜种植地。绿色产业发展有:生姜种植500亩、杨梅300亩。近几年来,这个村在县政协的定点帮扶下,各族群众的生活逐年发生着喜人变化。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平坝县认真开展“干部下基层”和挂乡帮村活动。县政协机关按规定先后派三名科级干部到齐伯镇三个贫困村开展工作,筹集资金帮助解决提灌站、人畜饮水、村组活动阵地、卫生设施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对通组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通过抓重点、抓项目、抓落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在通了一半的水泥路上,野毛村村支书艾祖民笑呵呵地说,自县政协与我们建立帮扶关系以来,由于得到县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村上扶贫工作,经过这么几年的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县政协协调资金为我们修路,发展经济,非常好,如果路不修通,我们苦死了,那个背生姜、杨梅出去卖,背得把脊梁都背断了,等路修好,交通便捷,农民收入增加,将来的生活会更好。
  驻村的县政协民宗委主任龙跃告诉记者,野毛村是全乡最大的生姜种植地,许多老板慕名而来,结果来后看到路难走,交通不便,就打了退堂鼓。通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很重要。
  唐文先告诉记者,2013年,县政协抽调得力干部参与“同步小康派驻工作组”驻村开展帮促的同时,由单位组建帮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抓好野毛村创建美丽乡村帮促工作。通过深入野毛村进行调研,明确帮促的任务、内容和目标。以查找主观原因和调动当地村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及内在活力为主,立足于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切实帮助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着力帮助解决阵地保障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龙跃介绍,县政协拿出1.5万元,在9个村民组各建1个垃圾池,在村办公室至学校路段建5个垃圾箱。协调10吨水泥或解决4000元资金帮助完善野毛下组联户路,改善村容村貌。还为远程教育室更新桌椅。龙跃说,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帮助解决当前实际困难的同时,帮助建立一些务实管用、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如今,工作组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新一轮的扶贫工作规划,更多的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各种措施和办法又在实施之中。唐文先表示,今年的打算就是通过省政协邀请专家授课,到当地为村民开展一次生姜、药材标准化种植培训,扩大生姜种植规模,发展药材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县交通、水利等部门,硬化赖龙井至长冲1.5公里通组公路和野毛下组至斯拉河边1公里道路;实施一个人畜饮水安全项目,解决水井、大寨组400余人和牲畜的饮水困难。
  据悉,县政协智力支边工作长期与香港慈恩基金会联系,争取资金对平坝一中40名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联系争取省智力支边办、省工商联、省科协到平坝县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发放4万多元的药品,受益群众达500余人。县政协委员中有的长期资助部分中小学生完成学业,有的委员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为农村修路等等,更多的是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做好事实事。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广大政协委员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奉献爱心资金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