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3545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9

拜访图瓦人的一天


□宋伯航


火热激情之夏,我们文化科考队一行五人,踏进“世界最后一片净土”——新疆喀纳斯。天空湛蓝,白云飘悠,峰峦跌宕,森林茂密,草原环抱,湖水晶莹,映衬着不远处银色的雪山,图瓦人的木屋就在这片如画般静谧安详的“人间天堂”中。

我们来到七十多岁塔良海老人的木屋。这座以原木为主材的木屋依山势而建,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十分精巧别致,布局坐北朝南,通风采光性强,冬暖夏凉,很符合中国古代部落先民遗留下的建筑风格。

木屋呈三间开,屋内干净整洁,主房墙壁上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下方的长桌案上摆放着一盏酥油灯、一个香炉和其他生活器具,作为重要节日全家祈福之用。还摆放着一件小羊标本,似在昭示图瓦人来自远古的游牧部落。

图瓦族是一个重礼节、尊老爱幼的少数民族,家中来客人、亲戚或朋友时,尊贵的客人坐正上方;若没有尊贵客人到来,最年长者在上,年龄最小的总是坐在炕沿边,方便给客人们传碗递茶,以陪客服务的身份入席。年轻人从来不坐上席,以示对客人和长辈的尊重。

塔良海老人的妻子阿斯加玛丽,坐在炕沿角侍弄着烧奶茶的铜炉。炉前置一个托盘,盘上放着两个瓷碗,盛着熟牛奶、咸盐和一壶茯砖香茶。女主人娴熟地沏好奶茶,恭敬地递到在座的每个人面前请大家品尝,热气腾腾的奶茶入口清香四溢。

大家边喝奶茶边拉家常,有说有笑。从塔良海老人口中得知,他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已成家,小儿子上完四年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也参加了工作,两个女儿已出嫁。家里养有八十多只羊、十多头牛、六匹马,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我们喝完第一碗奶茶,女主人随即添上第二碗。塔良海老人告诉我们,在图瓦人家里喝奶茶,必须喝两碗,因为你们是用两条腿走进来的,喝完两碗奶茶,你们再用两条腿走出去,吉祥平安。说完,老人爽朗地笑起来。

茶礼结束,开始上菜品,主菜是甘草羊肉,美味无比。选用一岁羊羔肉,肉上面放适量的食盐、孜然、辣椒粉,加入甘草等香料,在铁锅底铺一层薄薄的羊油,不用加水,用羊油和羊肉本身所含的水分干锅焖熟。

在装入大盘前,放置切碎的洋葱、香菜提味,再加入熟土豆片和胡萝卜丁,使颜色更齐全,营养更丰富。羊肉不油不腻,原汁原味,配合特殊香料的味道,口感无比鲜美。

喀纳斯地处西天山,是古丝路上的商贸集散地,盛产草原细毛羊。这种羊吃的是阿尔泰山上的草,喝的是雪山融雪水和山泉水,肉质细嫩不膻,营养丰富,男女老少皆宜。

在图瓦人家作客,肉与酒是绝好的搭配。酒是用牛奶制成的纯奶酒。图瓦人家夏季放牧,奶源充足,主妇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将牛奶发酵成奶酒,装入木桶待用。

除了以酒肉招待尊贵客人,图瓦人的待客礼节还包括向客人现场献歌舞。酒到酣处,女主人用本族语言唱起欢快民歌,每首歌毕就端起酒敬献给客人,名曰“献歌酒”。作为图瓦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承人的塔良海老人,也转身从墙壁挂毯上取下一种罕见的乐器,名为“苏尔”,吹奏出优美的曲调。旋律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深沉舒缓,时而激荡澎湃,时而起伏缠绵,很是独特奇妙,仿若世外天籁。

在塔良海老人演奏间隙,我接过“苏尔”来细细端详,只见该乐器外形与笛子相似,上面有三个孔。据塔良海老人介绍,“苏尔”是于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是用喀纳斯湖畔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茎秆掏空钻孔后制成,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世人称作“民族音乐活化石”。其吹奏方式也是世间少有:吹奏者嘴巴嚅动,好像在说话,靠舌尖控制进入苏尔的气量,能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用喉咙的震颤发出和声。

塔良海老人为我们吹奏了《美丽的喀纳斯湖波浪》《雄伟的阿尔泰山》,悠扬浑厚的声音将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喀纳斯湖畔和巍峨的阿尔泰山巅。

此情此景,不仅让人想起,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图瓦人,是我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有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遗留的士兵后裔,另一种说法是他们与现在的图瓦共和国同属一族。他们所使用的图瓦语属于突厥语系,是中国现存的稀有语种。

在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一直沿袭祖先“乌梁海”人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的传统生活方式,保存着古老、完整的部落和较强的氏族血缘观念,是一个善良、智慧、受人尊敬的民族。

时近傍晚,我们与塔良海一家人道别。走在回程路上,望着天边云彩,心中顿感有些怅然。原来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身心已与这里纯净的自然融为了一体。



4932-4-5-图瓦人正在演奏“苏.jpg

图瓦人正在演奏“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