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优秀党外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周 燕 黄 宇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创新思维、活力和朝气,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外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因此,加强和完善党外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抓顶层设计,促机制完善。围绕解决好“培养谁、谁来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制定关于目标管理、源头引进、精准识别、基层锤炼、专业提升的制度性政策。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制定关于目标管理的制度性政策,明确年轻干部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优秀人才,建立起多渠道的引进机制,包括开展校园招考、人才选拔项目、社会招聘等,以吸引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才加入到党外干部队伍中来。建立科学的识别机制,通过考察、测评、面试等手段,全面了解年轻干部的素质和潜力,为其今后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年轻干部派往基层单位,让他们深入了解和参与基层工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同时提供给基层单位更多支持和指导。针对年轻干部的专业素养,组织各类专题培训班次,强化对其短板的补充和提高,以提升年轻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培养锻炼,促能力提升。为了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水平,需要通过多个层面的培养锻炼来促进他们的能力素质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突出政治历练。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党外干部参与党内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和领导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鲜明政治立场的优秀干部。
突出专业素养。针对年轻干部的专业能力“短板”,组织各类专题培训班次,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提高年轻干部的培养效果。
突出实践锻炼。有意识地安排年轻干部到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地方进行实践锻炼,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对复杂环境和困难的能力。同时,通过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流和合作,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年轻干部的全面成长。
抓选拔使用,促脱颖而出。坚持培养性使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岗位上,让他们能够经受多样化的工作锻炼。通过这样的方式,年轻干部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经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压担子使用。对那些经过多个岗位锻炼、展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应及时提供重要台阶和关键岗位的锻炼机会。通过给予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提升能力水平。
坚持跨越式使用。对那些实践证明非常优秀的年轻干部,在提拔使用的过程中,按照组织工作规范谋划好优秀干部的培养路径,帮助开辟选拔任用的“快车道”。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抓梯队建设,促源头活水。为了促进党外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重点关注梯队建设,保障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为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优选优聘。提高自主选聘优秀应届毕业生的质量,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和标准,筛选出具备良好素质和能力的年轻人才,切实将他们引入干部队伍中,确保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参与度相应提升。
坚持链条培养。完善选调生培养机制,从大学生选调生开始,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锻炼,逐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合理的培养路径和发展计划,让年轻干部在不同层级和岗位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成长。
坚持定期调研、把脉会诊。定期进行调研和评估,深入了解年轻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发展需求,及时发现和掌握后备优秀年轻干部资源。通过评估和会诊,为年轻干部的发展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潜力,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结语:加强党外年轻干部培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并推动党外干部队伍的壮大和青年干部的培养成长。
在抓顶层设计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机制,明确目标管理、源头引进、精准识别、基层锤炼、专业提升等方面的制度性政策,为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抓培养锻炼是提高年轻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突出政治历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突出专业素养,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突出实践锻炼,安排年轻干部到复杂环境中锻炼成长。抓选拔使用是激励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关键。坚持培养性使用,让年轻干部经受多岗位锻炼;坚持压担子使用,为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提供重要台阶;坚持跨越式使用,快速提拔并使用实践证明优秀的干部。抓梯队建设是促进源头活水的重要手段。优选优聘,提高应届毕业生的质量;链条培养,完善选调生机制;定期调研、把脉会诊,及时掌握后备优秀干部资源。
展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党外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注重前瞻性和针对性,结合时代发展和干部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和政策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各级组织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党外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提升和创新。
(作者单位:民建安顺市委办公室)